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管理与教学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高校体育管理与教学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组配备体育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带领小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三)俱乐部活动校园内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分单项俱乐部和综合性俱乐部两类,学校根据自己的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体育传统优势等因素安排筹建。

高校体育管理与教学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规摸较大,影响巨大,操作起来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也便于督促、检查、比较和评价,有利于形成班级、年级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有利于加强纪律性教育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但因受场地、组织措施、学生个体差别等因素的限制,全校性活动内容的选择余地都相对较小。一般来说,比较适于早操、课间操等的组织。场地较小,组织全校性活动有困难的学校可考虑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活泼、灵活机动、方便组织,且易于管理,同时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受制因素较小、选择余地大、锻炼效果好。班级体育锻炼活动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由班体育委员负责组织,其他班干部(包括团支部、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学生干部)协助、配合。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起指导和督导的作用。小组体育锻炼活动既可以依照学生班级自然组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分组,如成立长跑组、篮球组等。各组配备体育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带领小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内容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场地器材等条件灵活多样地选择,做操、游戏、球类、武术、长跑、游泳、登山等运动项目。

(三)俱乐部活动

校园内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分单项俱乐部和综合性俱乐部两类,学校根据自己的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体育传统优势等因素安排筹建。学校视情况适当下拨一定经费,参与学生以会费形式适当吸纳一部分,接受社会赞助一部分。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等需求,选择自愿加入俱乐部,参加符合自己特长和要求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中有部分带有课外体育训练的性质,有一部分则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还有一部分则纯粹是为了玩乐。俱乐部活动的特点是有组织、有管理,有专人指导,有经费支持,具有一定导向性,活动效果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www.xing528.com)

(四)小团体活动

小团体是指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体育锻炼的集体。与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小团体的成员有可能是本班同学,也可能是其他班的同学,甚至是不同年级的同学。与俱乐部不同的是,小团体的组织一般都比较松散、自由,成员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成员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缺乏稳定性。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使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共同交流经验,共同切磋技艺,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活动体验成功和快乐,建立和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这类小团体组织相对比较松散、自由和随意,活动时间和地点也都随机而定,不需要额外的管理。但它的作用往往因为其自身的特点而被忽视。事实上这类小团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具有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小团体开展的体育活动与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类似,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

(五)个人锻炼活动

个人锻炼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按照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要求,自觉自愿地选择相应的体育锻炼项目,在课外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体育实践活动,它是学生体育意识觉醒的表现,是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对学校体育终极目标达成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说,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大都对体育有较浓厚的兴趣,个人在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常常是班上的体育积极分子。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功效。个人锻炼活动对内容的选择相当广泛,这与个体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的多样性有着极大的关联。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个人锻炼活动与集体活动互不矛盾,并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相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