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实又时效!新闻观七讲马克思主义

真实又时效!新闻观七讲马克思主义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第一性,新闻的时效性建立于真实性之上。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时效是新闻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闻的时效性,但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又可能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冲突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话题。尽管时效性与真实性是矛盾的,但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兼顾时效性。

真实又时效!新闻观七讲马克思主义

真实的反面就是虚假,真实报道的对立面就是假新闻。为什么会产生假新闻?原因有三:政治需要,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新闻传媒集体造假;经济利益驱动,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为了追求收视率、报纸销量,不惜凭空杜撰,制造卖点;为求时效、片面求快而使新闻不“全”,也容易造成新闻不真实。在新闻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些情况:一些媒体从业者为了快速报道,有闻必录,常常采访不到位,采访不深入,浮于表面,使得新闻事实不够准确,不能如实地反映事实真相,给虚假新闻、不实报道以可乘之机。也许有人会说,新闻不是艺术,贵在“新”与“快”,要讲求时效性,面面俱到很难做到,与事实没有大的出入便可。实践中,这种侥幸心理会带来大的隐患。事实上,一些“没有大的出入”的报道却带来不良影响,引发公众的集体质疑。如2014年3月8日的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报道,各大媒体贪求速度,不核实信源,互相传播各类不实消息。有人评论认为,媒体报道陷入“速度的牢笼”,为求速度不做考证,不实信息越来越多。这些不靠谱的信息基本源于:虚构的信息源、权威性未经验证的“网友”以及面目不清的事发地媒体。不实信息的大肆泛滥,为原本焦躁的舆论增添了更大的混乱和不安。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第一性,新闻的时效性建立于真实性之上。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时效是新闻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闻的时效性,但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又可能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冲突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话题。新闻贵在“新”,因此争分夺秒并没有错,但一味求新求快,容易导致新闻的不真实、不准确。记者为抢新闻,往往走马观花,无暇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背景分析,从而使新闻报道流于表面和粗率。一味求新求快,可能使记者只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甚至把流言蜚语、道听途说当成事实来报道,于是记者便成了谎言与谣言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真实性与时效性并非绝对的冤家,它们是相互促进的。真实性是时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真实报道是媒体的信誉之本,那么追求新闻时效性,快速反应,获得独家新闻,则是媒体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迅即启动新闻应急机制,在地震发生后,在多个频道滚动播出地震情况。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即15:00播发新闻,与国家地震局保持联系,及时介绍震后当地情况,不断更新来自震区的最新消息。52分钟后,即15:20,推出《关注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和特别节目,以滚动字幕、电话连线、背景短片、演播室访谈、现场报道等方式,全程关注抗震救灾的进展,成为国内外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源。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新闻中心4位记者赶往地震灾区。4个小时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批25名记者全部抵达灾区。5月13日,第二批24名记者随国家部委的救灾队奔赴灾区。近50人的报道队伍迅速深入灾区,在新闻现场,迅速发回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使CCTV的公信力全面提升。(www.xing528.com)

尽管时效性与真实性是矛盾的,但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兼顾时效性。新闻时效性是建立在真实、准确、客观报道的基础上的。正如BBC的新闻规范:正确比速度更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