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与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与要求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是按照园林绿地总体设计意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植物种类,根据景观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植物配置形式,完成植物的种植设计,体现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式植物种植以反映自然植物群落之美为目的。列植的栽植形式主要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因此,三株配植的树丛最好选择同一树种而体形、姿态不同的进行配植。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与要求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是按照园林绿地总体设计意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植物种类,根据景观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植物配置形式,完成植物的种植设计,体现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园林植物的种植按平面构图可分为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合式三种。自然式植物种植以反映自然植物群落之美为目的。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置以孤植树、树丛、树林为主,一般不做规则式修剪。规则式的植物种植设计,花卉通常布置成图案花坛、花带、花坛群等,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树木都要进行整形修剪。混合式的植物种植设计既有自然式的植物种植设计,也有规划式的植物种植设计。

(一)孤植

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在大草坪、大水面、高地、山冈上布置孤植树,必须选择体量巨大、树冠轮廓丰富的树种,才能与周围大环境取得均衡。同时,这些孤植树的色彩与背景的天空、水面、草地、山林等有差异,形成对比,才能突出孤植树在姿态、体形、色彩上的个体美。在小型的林中草地、较小水面的水滨以及小的院落之中布置孤植树,应选择体量小巧、树形轮廓优美的色叶树种和芳香树种等,使其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孤植树可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自然重心处,以形成局部构图中心,并注意与草坪周围的景物取得均衡与呼应;可配置在开阔的江、河、湖畔,以清澈的水色作为背景,使其成为一个景点;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入口处,做焦点树或诱导树;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或园林建筑附近铺装场地上,用作庭荫树。

孤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树木形体高大、姿态优美、树冠开张、体形雄浑、枝叶茂盛、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常见适宜做孤植树的树种有香樟榕树、悬铃木、朴树雪松银杏七叶树广玉兰金钱松油松、桧柏、白皮松、枫香、白桦等。

(二)对植

对植是指两株植物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它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用作入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对植配置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配置。

1.对称式对植

对称式对植即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据主体景物的中轴线做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

2.非对称式对植

非对称式对植即采用种类相同,但大小、姿态不同的树木,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沿中轴线两侧做非对称布置。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要顾盼生情,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可采用株数不同,但树种相同的树木,如左侧是1株大树,右侧为同种的2株小树,也可以两侧是相似而不相同的两个树种,还可以两侧是外形相似的两个树丛。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

3.列植

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

列植的树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树冠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锥形等。栽植间距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等。一般乔木采用3—8米,灌木为1—5米。

列植的栽植形式主要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可采用单纯列植和混合列植,单纯列植是同一规格的同一树种简单的重复排列,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性,但相对单调、呆板。混合列植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形成有节奏的韵律变化。混合列植因树种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形态、季相等变化,从而丰富了植物景观。但是,树种不宜超过三种,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

4.丛植

丛植通常是指由两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将树木成丛地种植在一起,即称之为丛植。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就是树丛。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彼此之间既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但也必须考虑其统一构图表现出单株的个体美。因此,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选孤植树相类似,必须选择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树丛可做主景、配景、障景、隔景或背景等。

(三)树丛在组成上有单纯树丛和混交树丛两种类型

1.两株植物配置

必须既要调和又要有对比,两者成为对立统一体,故两树首先须有通相,即采用同一树种(或外形十分相似的不同树种)才能使两者统一起来。但又必须有殊相,即在姿态和体型大小上,两树应有差异,才能有对比而生动活泼。因此,两株植物配置必须一俯一仰、一倚一直,但两株树的距离应小于两树树冠直径长度

2.三株配置

三株植物配置,树种最好是同为乔木或同为灌木。如果是单纯树丛,树木的大小和姿态要有对比和差异;如果是混交树丛,则单株应避免选择最大的或最小的树形,栽植时三株忌在一直线上,也不宜布置成等边三角形。其中,最大的一株和最小的一株要靠近些,在动势上要有呼应,三株植物呈不等边三角形,如图2-1所示。在选择树种时,要避免体量差异太悬殊、姿态对比太强烈而造成构图的不统一。因此,三株配植的树丛最好选择同一树种而体形、姿态不同的进行配植。如采用两种树种,最好是类似的树种。

图2-1 三株植物配置形式

3.四株配置

四株植物配置可以是单一树种,可以是两种不同树种。如果是相同的树种,各株树要求在体形、姿态上有所不同。如是两种不同树种,其树种的外形最好相似,否则就难以协调,四株植物配置的平面形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等边四边形;另一种是不等边三角形,形成3∶1或2∶1∶1的组合。四株中最大的一株可在三角形那组内,如图2-2所示。四株植物配植中,其中不能有任何3株成一直线排列。

图2-2 四株植物配置形式

4.五株配置

五株植物的配植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这两组的数量可以是3∶2或者是4∶1。在3∶2配植中,要注意最大的一株必须与最小的一株在一组中。在4∶1配植中,要注意单独的一组不能是最大的也不能是最小的。两组的距离不能太远,树种的选择可以是同一树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的不同树种,如果是两种树种,则一种树为三株,另一种树为两株,而且在体形、大小上要有差异,不能一种树为一株,另一种树为四株,这样易失去均衡。在3∶2或4∶1的配植中,同一树种不能全放在一组中,这样容易产生两个树丛的感觉。在栽植方法上有不等边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如图2-3所示。在具体布置上,可以是常绿树组成的稳定树丛或常绿树和落叶树组成的半稳定树丛,也可以是落叶树组成的不稳定树丛。

图2-3 五株植物配置形式

5.六株以上配置

六株以上树木的配置,一般是由2株、3株、4株、5株等基本形式,交相搭配而成的。例如,2株与4株,则成6株的组合。5株与2株相搭,则为7株的组合,都构成6株以上树丛。它们均是几个基本形式的复合体。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株数虽增多,仍有规律可循。只要基本形式掌握好,7株、8株、9株乃至更多株树木的配合,均可类推。孤植树和2株树丛是基本方式,3株树丛是由1株、2株树丛组成的;4株树丛则是由1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5株树丛可看成由1株树丛和4株树丛或2株和3株树丛组成的;6株以上树丛则可依次类推。其关键在于调和中有对比,差异中有稳定。株数太多时,树种可增加,但必须注意外形不能差异太大。一般来说,在树丛总株数7株以下时树种不宜超过3种,15株以下不宜超过5种。[3]

(四)群植

用数量较多的乔灌木(或加上地被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称为群植。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树群的株数一般在20株以上。树群与树丛不仅在规格、颜色、姿态、数量上有差别,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也有差异。树群表现的是整个植物体的群体美,主要观赏它的层次、外缘和林冠等,并且树群树种选择对单株的要求没有树丛严格。树群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层次,划分区域;也可以组成主景或配景,起隔离、屏障等作用。

树群的配植因树种的不同,可组成单纯树群或混交树群。树群内的植物栽植距离要有疏密变化,要构成不等边三角形,不能成排、成行,成带的等距离栽植,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和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整个树群四季都有变化。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阔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阔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上,宽广水面的水滨以及山坡、土丘上等。作为主景的树群,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要有树群高度的4倍、树群宽度的1.5倍的距离,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www.xing528.com)

(五)林植

当树群面积、株数都足够大时,它既构成森林景观,又发挥特别的防护功能。这样的大树群,则称为林植;林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林,又称风景林。它是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的一种园林绿地。

树林按种植密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按林种组成,可分为纯林和混合林。密林的郁闭度可达70%—95%。由于密林郁闭度较高,日光透入很少,林下土壤潮湿,地被植物含水量大,质地柔软,经不起践踏,并且容易污染人们的衣裤,故游人一般不便入内游览和活动。而其间修建的道路广场相对要多一些,以便容纳一定的游人,林地道路广场密度为5%—10%。疏林的郁闭度则为40%—60%。纯林树种单一,生长速度一致,形成的林缘线单调平淡,而混交林树种变化多样,形成的林缘线季相变化复杂,绿化效果也较生动。

树林在园林绿地面积较大的风景区中应用较多,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休息区、风景游览区或休养、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等。

(六)篱植

绿篱是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它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很广泛,形式也较多。

绿篱按修剪方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从观赏和实用价值来讲,可分为常绿篱、落叶篱、彩叶篱、花篱、果篱、编篱、蔓绿篱等;按高度,可分为绿篱、高绿篱、中绿篱及矮绿篱。绿篱,高度在人视线高160厘米以上;高绿篱,高度为120—160厘米,人的视线可通过,但不能跳越;中绿篱,高度为50—120厘米;矮绿篱,高度在50厘米以下,人们能够跨越。

篱植在园林中的作用有:围护防范,作为园林的界墙;模纹装饰,作为花镜的“镶边”,起构图装饰作用;组织空间,用于功能分区,起组织和分隔空间的作用,还可组织游览路线,起导游作用;充当背景,作为花镜、喷泉、雕塑的背景,丰富景观层次,突出主景;障丑显美,作为绿化屏障,掩蔽不雅观之处;或做建筑物的基础栽植、修饰墙脚等。

(七)草本花卉的种植设计

草本花卉可分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一般为10—60厘米。草本花卉表现的是植物的群体美,是最柔美、最艳丽的植物类型。草本花卉适用于布置花坛、花池、花境或做地被植物使用。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丰富园林景观。

1.花坛

花坛是指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花坛在园林构图中常作为主景或配景,它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花坛按形式不同,可分为独立花坛、组合花坛、花群花坛;依空间位置不同,可分为平面花坛、斜面花坛、立体花坛;按种植材料不同,可分为盛花花坛(花丛式花坛)、草皮花坛、木本植物花坛、混合花坛;依花坛功能不同,可分为观赏花坛、标记花坛、主题花坛、基础花坛、节日花坛等。

花坛设计包括花坛的外形轮廓、花坛高度、边缘处理、花坛内部的纹样、色彩设计以及植物的选择。

花坛突出的是图案构图和植物的色彩,花坛要求经常保持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型紧凑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种类。一般还要求便于经常更换及移栽布置,故常选用一二年生花卉。花坛色彩不宜太多,一般以2—3种为宜,色彩太多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植株的高度与形状对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花坛的外形轮廓图样要简洁,轮廓要鲜明,形体有对比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花坛的体量大小、布置位置都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花坛过大,观赏和管理都不方便。一般独立花坛的直径都在8米以下,过大时内部要用道路或草地分割构成花坛群。带状花坛的长度不少于2米,也不宜超过4米,并在一定的长度内分段。

为了避免游人踩踏装饰花坛,在花坛的边缘应设置边缘石及矮栏杆,也可在花坛边缘种植一圈装饰性植物。边缘石的高度一般为10—15厘米,最高不超过30厘米,宽度为10—15厘米。若花坛的边缘兼做园凳则可增高至50厘米,具体视花坛大小而言。花坛边缘矮栏杆的设计宜简单,高度不宜超过40厘米,边缘石与矮栏杆都必须与周围道路和广场的铺装材料相协调。若为木本植物花坛时,矮栏杆可用绿篱代替。

2.花境

花境也称境界花坛,是指位于地块边缘、种植花卉灌木的一种狭长的自然式园林景观布置形式。它是模拟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创造的植物景观。

花境的平面形状较自由灵活,可以直线布置,如带状花坛,也可以作自由曲线布置,内部植物布置是自然式混交的,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形成的自然景观

花境可分为单面观赏和双面观赏两大类型。单面观赏的花境,高的植物种植在后面,低矮的种植在前面,宽度一般为2—4米,一般布置在道路两侧、草坪的边缘、建筑物四周等,其花卉配置方法可采用单色块镶嵌或各种草花混杂配置。双面观赏的花境,高的植物种植在中间,低矮的种植在两边,中间的花卉高度不能超过游人的视线,可供游人两面观赏,不需设背景。一般布置有道路、广场、草地的中央。理想的花境应四季有景可观,同时创造错落有致,花色层次分明、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

3.花池和花台

花池和花台是花坛的特殊种植形式。凡种植花卉的种植槽,高者为台,低者为池。花台距地面较高,面积较小,适合近距离观赏,主要表现观赏植物的形姿、花色,闻其花香,并领略花台本身的造型之美。花池可以种植花木或配置假山小品,是中国传统园林最常用的种植形式。

4.花带

将花卉植物呈线性布置,形成带状的彩色花卉线。一般布置于道路两侧或草坪中,沿着道路向绿地内侧排列,形成层次丰富的多条色彩效果。

(八)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水生花卉是指生长在水中、沼泽地或潮湿土壤中的观赏植物。它包括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从狭义的角度讲,水生植物是指泽生、水生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

水生植物不仅是营造水体景观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在人工湿地废水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植物设计时,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创造一定的水面植物景观,并依据水体大小和周围环境考虑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方式。若水体小,用同种植物;若水体大,可用几种植物。但应主次分明,布局时应疏密有致,不宜过分集中、分散。水生植物在水中不宜满池布置或环水体一圈设计,应留出一定的水面空间,保证1/3的绿化面积即可。水生植物的种植深度一般在1米左右,可在水中设种植床、池、缸等,满足植物的种植深度。

(九)攀缘植物的种植设计

攀缘植物指茎干柔弱纤细,自己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以某种特殊方式攀附于其他植物或物体之上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植物。攀缘植物有一二年生的草质藤本、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有落叶类型,也有常绿类型。

攀缘植物种植设计又称垂直绿化,可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在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中,广泛地应用攀缘植物来装饰街道、林荫道以及挡土墙围墙台阶、出入口、灯柱、建筑物墙面、阳台、窗台灯等或用攀缘植物装饰亭子花架、游廊等。

(十)地被植物的设计

地被植物是指生长的低矮紧密、繁殖力强、覆盖迅速的一类植物。它包括蕨类、球根、宿根花卉、矮生灌木及攀援植物。

地被植物的主要作用是覆盖地表,起到黄土不见天的作用。园林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应注重其色彩、质感、紧密程度以及同其他植物的协调性

草坪是地被植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其主要的功能是为园林绿地提供一个有生命力的底色,因草坪低矮、空旷、统一,能同植物及其他园林要素较好地结合,草坪的应用更为广泛。

草坪的设计类型及应用多种多样。草坪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观赏草坪、游憩草坪、体育草坪、护坡草坪、飞机场草坪及放牧草坪;按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一草坪、混合草坪和缀花草坪;按规划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分为规则式草坪和自然式草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