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尧曰篇第二十-论语读本:尧、舜、禹、汤的言论与政治理想

尧曰篇第二十-论语读本:尧、舜、禹、汤的言论与政治理想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篇3章,首章尧、舜、禹、汤的言论,像是存放编不进20篇的资料。本章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尧舜二人禅让时对继任者的嘱咐,商汤的祷雨辞,述周武王的政治思想,述孔子的政治理想。公牛称牡,母牛称牝。修废官概称修立被废弃的官职机构。兴灭国,即复兴被灭之国,恢复原有组织体系,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尧曰篇第二十-论语读本:尧、舜、禹、汤的言论与政治理想

本篇3章,首章尧、舜、禹、汤的言论,像是存放编不进20篇的资料。次章孔子谈从政的五美四恶,末章谈知命、知礼、知言的重要性。全篇像是《论语》补遗,但结语意味深长,不可忽视。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尧说:“舜你听着!天命落在你身上了,诚惶诚恐地信守中正之道!如果四海民生凋敝,你继承的这份天禄,就永久完结了。”

舜也把这番话来嘱咐禹。

[汤也]说:“我小子履,敢用黑色公牛作牺牲,明白禀告光明普照天下的上帝:任何人犯罪,我都不敢赦免。天下贤人都是上帝之臣,我不敢埋没不用,此心上天可鉴。我自身的罪过,请不要累及天下人;天下人有罪,都由我一身担当。”

周朝蒙上天恩赐,最珍贵的是众多善人。武王说:“虽多有至亲,不如有仁人。”“百姓有过失,都在我一人。”

能仔细校正度量衡,修复废坏的官职,东西南北的政治就通行无阻了。复兴灭亡的国家,继续已绝的族世,提拔任用在野的人才,天下民众就没有离心离德的了。

所重视的是民众的温饱、治丧和祭祀

能宽厚,便得到民众拥护。能有信,民众便信任他。敏于事就能成功。秉公行事,则民众心悦诚服。

本章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尧舜二人禅让时对继任者的嘱咐,商汤的祷雨辞,述周武王的政治思想,述孔子的政治理想。下面依次注解。

1.尧舜二人禅让时对继任者的嘱咐

⑴咨!尔舜:咨,表示嗟叹的语气词。

⑵天之历数在尔躬:历数,原意为岁月日、星辰运行之法,借为帝王相继之次第,如同岁时日月之接替。尔躬,你身上。

⑶允执其中:允,真实守信;中,中正之道。

⑷四海,即天下。

2.商汤的祷雨辞

⑴曰:予小子履:曰字前疑脱一“汤”字。小子,在向上天祷告时自称,表示自己是天子。履,商汤名。

⑵敢用玄牡:敢,谦词,冒昧地请允许。玄,黑色。公牛称牡,母牛称牝。

⑶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昭告,明白告知;皇皇,堂皇伟大;后,原义为君主,后来才有王后义。后帝,即天帝。

⑷有罪不敢赦:天下人有罪者,我成汤不敢擅自赦其罪。特别是伐桀灭夏,应该是替天行道。

⑸帝臣不蔽:在《墨子》里表达为“有善不敢蔽”,可见帝臣是上帝认可的贤臣,成汤自言不敢埋没不用。这里的帝臣应该也包括前朝留下的人才。

⑹简在帝心:简,选择、查验。惩恶彰善,一切都由上帝心意裁决。

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朕躬,我自身。

3.述周武王的政治思想

⑴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赉[lài],赐予。大赉,指周朝受天之大赏赐。

⑵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周亲,关系亲密之人。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⑶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是君王对天发誓的袭用语。

4.述孔子的政治理想(www.xing528.com)

⑴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从《公羊》《汉书》可见, 汉儒认为这句以后都是孔子的话,如果后继者得行王道于天下,则这些就是施政大纲。

权,秤锤;量,斗斛;度,尺度。法度,引申为“制之有限节者”。所以本句前六字意思为立法统一度量衡。官,指官衙。修废官概称修立被废弃的官职机构。这样就能让政令通行于天下。

⑵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天下除直隶王室的土地外,还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国有许多邑,除直隶君室的邑之外,还有采邑,分属功臣卿大夫,一世又一世。邑有人民,内有许多才识之士不为朝廷所知。国、世、民三个层级构成一个和谐系统。每个层面都要选贤举能,是走向大同的第一步。兴灭国,即复兴被灭之国,恢复原有组织体系,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继绝世,说是由后人继承香火,其实也是指一个个局部区域都能由原来组织中的贤人继续治理。举逸民,推举才识之士而授以官职。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出纳与人也,犹之有司,谓之吝]。”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从政了?”

孔子说:“尊崇五种善政,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

张说:“哪五种善政?”

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一、惠而不费,二、劳而不怨,三、欲而不贪,四、泰而不骄,五、威而不猛。”

子张说:“什么叫惠而不费?”

孔子说:“民众怎样能得利,就引导他们这样得利,岂不是惠及民众而自己不破费吗?只选择必需的、适量适时的任务让民众劳作,谁会来怨你呢?你一心向往的是仁道,实现的也是仁道,其中怎么会有贪字呢?君子不分对方强势还是弱势,都从容应对又不怠慢,岂不是泰而不骄吗?君子穿戴整齐,瞻望顾盼都保持安详尊严,人们望上去不得不敬威,岂不是威而不猛吗?”

子张又问:“那么,是哪四种恶政呢?”

孔子说:“事先不教导,一犯错就杀,叫作虐。事先不告诫不讲清楚,到时立马责其成功,叫作暴。命令不明确不及时,到期限时要求出结果,这是不告而取,叫作贼。给人钱物受人钱物,像官府入账一样锱铢必较,叫作吝。”

1.屏[bǐng],通“摒”,除去、排除、摒弃。

2.本章很长,通篇理解配合读上面的语译就可以了。只是“四恶”的最后一句读上去文字不顺,需要打通。

末句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不难理解:“犹之与人也”——正像给人东西;“出纳之吝”——财物进出锱铢必较;“谓之有司”——叫作有司。但把三部分拼装在一起,就讲不通。最难以接受的是,四恶中把有司与虐、暴、贼列为一类!例如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历代对第四恶的解释: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作小家子气。

《译注》还仔细附了三条注解:

犹之——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犹之与人,均之与人也。”

出纳——出和纳(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这里虽然在一起连用,却只有“出”的意义,没有“纳”的意义。说本俞樾《群经平议》。

有司——古代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这里意译为“小家子气”。

三处注解,都背离了“犹之”“出纳”“有司”的本义,甚至曲为之说。这些曲解,我们所见的首创者是西汉孔安国,他说:“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皇疏》:“有司,犹库吏之属。人君若物与人而吝,即与库吏无异。”即使不管拼装原文不通的毛病,有司怎么是四恶之一?《论语》三处出现“有司”,本章指政府财务部门;13.2章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19.20章曾子向孟敬子交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有司都指具体办事官吏。今不增减文字,只重排词序,改为“出纳与人也,犹之有司,谓之吝”。意谓待人接物有货币进出,像财务做账一样锱铢必较,这一恶叫作“吝”。这样一来,不需要曲解“犹之”“出纳”“有司”的本义,语意就理顺了,“虐、暴、贼、吝”称为四恶,顿时稳妥。但是说原文说不通是错简造成的,这样的调错词序的错法也很离奇,欲破此谜,仍有待于高明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知命,便成不了君子。不知礼,便无以自立于社会。不知言,就无法知人。”

1.本章附在几乎不成篇的《尧曰》之末,而知命-君子-知礼-立-知言-知人,这一连串词语散见于《论语》,多见一次不多,少见一次不少,更给人以本章是残章零简的感觉。前人也有以为,加本章于《论语》之末,并非出自原始《论语》的编者,而是出自郑玄,而今无从考证。本书把这些疑问抛在一边,只指出,本章有高度含金量,特别是末句。

今天有许多人不了解孔子,并不知道正是由于本章孔子所说的“不知言”。他们都不屑读《论语》或读不懂《论语》。司马迁正是因知孔子之言而深知孔子之为人。所以,笔者将以司马迁的不朽名篇《孔子世家赞》为本书作结: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正文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