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及其传统文化交流-卤簿乐的形式和用途

中国民族音乐及其传统文化交流-卤簿乐的形式和用途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卤簿乐也即仪仗乐,主要用于皇帝出巡、誓师、册封、颁诏或其他仪式场合,周代的军礼之乐基本属于此类,汉代称之为鼓吹乐。根据《清会典事例》记载,卤簿乐共有5类,即前部大乐、铙歌大乐、铙歌鼓吹、铙歌清乐、导迎乐。用于骑驾卤簿,乐队规模较铙歌大乐小,计有40多人。用于大驾卤簿、法驾卤簿盔驾卤簿,亦可用于颁诏、皇帝亲耕进种、皇后采桑进钩筐、送文武殿试榜进表、进书、迎笏等活动。

中国民族音乐及其传统文化交流-卤簿乐的形式和用途

卤簿乐也即仪仗乐,主要用于皇帝出巡、誓师、册封、颁诏或其他仪式场合,周代的军礼之乐基本属于此类,汉代称之为鼓吹乐。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将《摩诃兜勒》一曲带回,李延年参照此曲写成器乐曲二十八解,充作军乐。北方一个叫班查的人依靠畜牧业起家。开始使用鼓吹,音乐与歌词都起源于民歌。汉代的仪仗乐称为“黄门鼓吹”,主要用于天子出行卤簿、朝会、宴享祭祀、丧葬及某些典礼仪式,演奏的乐器有鼓、排箫、笳、铙等,用于马上随车架从行的叫“骑吹”,用于军中的称为“短箫铙歌”,以短箫、角、笳、铙为主要乐器。到了后来,鼓吹乐也被用于娱乐,出现了女性鼓吹艺人。

隋唐时期,卤簿鼓吹以《卤簿令》的法令形式颁布,隋代三品以上有鼓吹,唐代四品以上有鼓吹,可分为大驾卤簿、法驾卤簿、小驾卤簿、皇太子卤簿、王公卤簿、将军卤簿、诸官卤簿等不同的规格类别。隋代卤簿鼓吹分为四部分,包括棢鼓部、羽葆部、大横吹部、小横吹部,唐代又增加铙鼓部。唐代的大驾卤簿以皇帝玉辂为中心,组成了20个仪仗方阵,鼓吹队分前后两部分,各部使用的乐器及乐曲如下:

第一,鼓吹部。属前部鼓吹,棢鼓12、金钲12、大鼓120、长鸣120,乐曲有棢鼓10曲、大鼓15曲、小鼓9曲、长鸣1曲、中鸣1曲。

第二,羽葆部。一是前部鼓吹,棢鼓12,金钲12,小鼓120,中鸣120,羽葆鼓12,歌箫笳各24,共18曲;二是后部鼓吹,羽葆鼓12,歌、箫、笳各24,共18曲。

第三,铙吹部。一是前部鼓吹,铙鼓12,歌、箫、笳各24,共7曲;二是后部鼓吹,铙鼓12,歌、箫、笳各24,共7曲。

第四,大横吹部。属前部鼓吹,大横吹120,节鼓2,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各24,乐曲有节鼓24曲。

第五,小横吹部。属后部鼓吹,小横吹120,节鼓2,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各24,曲名失传。

宋代,由鼓吹局承担仪仗卤簿的音乐活动,大驾卤簿中新增钧容直和东西班的乐队,用乐由导引鼓吹、前部鼓吹、后部鼓吹、钧容直、东西班五个部分组成。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前部鼓吹共988人,所用乐器有17种,另有歌工48人。后部鼓吹共434人,乐器9种,另有歌工48人。钧容直人员最多时达到434人,曲目有十六调36大曲、鼓笛21曲。东西班所用乐器只有银字筚篥、小笛、小笙3类。

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礼仪式,主要有祭告天地、告太庙、告太社、杩祭、所过山川祭凯旋、宜露布、论功行赏、诸将受赏等。

清代的卤簿乐也叫“导迎乐”“巡幸乐”。根据《清会典事例》记载,卤簿乐共有5类,即前部大乐、铙歌大乐、铙歌鼓吹、铙歌清乐、导迎乐。此外还有凯歌乐、行幸乐等。卤簿乐的基本情况如下:(www.xing528.com)

第一,前部大乐。用于大驾卤簿,乐器有大铜角4、小铜角4、金口角4。

第二,铙歌大乐。用于大驾卤簿和骑驾卤簿,乐队人数达236人,编制包括打击乐器(金、钲、龙鼓、铜钹、云锣、拍板、林鼓、杖鼓等)及吹管乐器(笛、管、笙、金口角、大铜角、小铜角、蒙古角、画角、龙笛等)。乐曲有《壮军容》《驾六龙》《扈翠华》《日初开》《长白山》《大清朝》《四时杖》《承天卷》等。举行大阅时、驾出时铙歌大乐奏《壮军容》…,阅毕回銮时铙歌清乐奏《鬯皇威》。

第三,铙歌鼓吹。用于法驾卤簿,所用乐器有龙鼓48、画角24、大铜角8、小铜角8、金2、钲4、笛12、杖鼓4、拍板4。

第四,铙歌清乐。用于骑驾卤簿,乐队规模较铙歌大乐小,计有40多人。乐器有大铜角8、小铜角8、金口角8、云锣2、龙笛2、平笛2、管2、笙2、铜鼓4、金1、铜点1、铜钹1、行鼓1。乐曲有《鬯皇威》《最清明》《皇风泰》《虹流华渚》《大凌河》《日上扶桑》《河清海晏》等。

第五,导迎乐。用于大驾卤簿、法驾卤簿盔驾卤簿,亦可用于颁诏、皇帝亲耕进种、皇后采桑进钩筐、送文武殿试榜进表、进书、迎笏等活动。乐器有戏竹2、管6、笛4、笙2、云锣2、导迎鼓1、板1。

第六,凯旋乐。用于战争凯旋、皇帝举行郊劳时。凯旋乐包括两部分:一是在郊劳御座前演奏的铙歌乐;二是郊劳礼毕,皇帝还宫时在马上演奏的凯歌乐。这两部分之间在乐器和乐曲的使用方面均有所不同。[6]

第七,行幸乐。皇帝出行时所用之乐,乐器合铙歌大乐、铙歌清乐之数,并加以大铜角8、小铜角8、蒙古角2。

清末,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国歌和军乐。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出访俄罗斯和西欧,为应对各国欢迎仪式奏国歌的礼仪要求,曾选用一首唐代诗人王建的七言绝句配以古曲,代为国歌,称为“李中堂乐”。1906年。清陆军部所作的军歌《颂龙旗》,也曾临时作为国歌。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国歌《巩金瓯》,作词严复,编曲溥侗。

曾国藩曾作有军歌《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爱民歌》《解散歌》等。英人赫德(Robent…Hart)在任清政府海关总务司期间,于1885年组建了一个私人管弦乐团,曾奉诏入宫表演,并在外交礼仪场所演出。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期间,于1885年组建西洋乐队,主要用于军中和总理衙门接待外宾。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期间,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组建新编陆军管乐队,成为我国现代军乐之滥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