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与图腾祭礼的关系

中国民族音乐与图腾祭礼的关系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图腾祭祀礼仪活动中,原始器乐和歌舞是合二为一的。从最早的文献记载来看,原始音乐活动大多数都与图腾祭礼有关。不同的氏族在其图腾祭祀礼仪上运用的音乐不同,而且使用的乐器也不尽相同。昔葛天氏之乐以足掌击地,利用身体作为乐器击节表演八段乐舞;前面提到的朱襄氏这个氏族以五弦瑟为特征,表演求雨的舞蹈;伊耆氏在其图腾祭祀礼仪中,以“土鼓、苇箫、蒉桴” 为伴奏乐器。《韶》乐是图腾祭祀乐舞,所以受到格外重视。

中国民族音乐与图腾祭礼的关系

(一)歌舞祀神“百兽率舞”

原始图腾乐舞的职能主要是以氏族宗教巫术礼仪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在图腾祭祀礼仪活动中,原始器乐和歌舞是合二为一的。图腾崇拜是原始人类幻想意识的产物,是非现实意识的现象。原始人把这种图腾看作与本氏族祖先有血缘关系,并认为是本氏族的保护神,还把它当作本氏族的名称、符号或标识。从最早的文献记载来看,原始音乐活动大多数都与图腾祭礼有关。

在原始的图腾祭祀礼仪中运用这么多的乐器,可以想象这时的音乐场面已是何等壮观。不同的氏族在其图腾祭祀礼仪上运用的音乐不同,而且使用的乐器也不尽相同。昔葛天氏之乐以足掌击地,利用身体作为乐器击节表演八段乐舞;前面提到的朱襄氏这个氏族以五弦瑟为特征,表演求雨的舞蹈;伊耆氏在其图腾祭祀礼仪中,以“土鼓、苇箫、蒉桴” 为伴奏乐器。

夏氏族的图腾乐舞以篱这种管乐器为标志。舜的图腾乐舞则以箫和磐为伴奏乐器。传说中舜的图腾乐舞叫《韶》,它是被视为含有神圣性的图腾乐舞。这个乐舞用若干管子编排而成的吹奏乐器“箫”伴奏,因此又叫《箫韶》。这个乐舞后来在各代都得到广泛采用,并受到普遍赞扬。

《韶》乐包含九次变化,因此也称为《九辩》;因它歌唱部分包含九段,所以又叫《九歌》。《韶》乐是图腾祭祀乐舞,所以受到格外重视。《周礼·春官·大司乐》:“舞《大磬》,以祀四望。”战国屈原将之改为《九歌》以祭诸神。(www.xing528.com)

(二)乐器上的图腾意识与表现

中国乐器在造型上的图腾意识是通过乐器上的各种图案、雕刻、绘画等形象而表现出来的。最为典型的要数青铜乐器上的各种纹饰。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为旗号,以祖先祭祀为核心,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阶段。从此时起,原始社会时期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已转变为统治阶级的礼制和典章制度。原始时期的专职巫师逐渐演变为奴隶统治阶级的宗教政治宰辅。而青铜礼器则成为当时宗教占卜、预测未来的器物。青铜礼器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在大量的青铜礼器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青铜乐器。这些乐器纹饰图像可以溯源至原始图腾崇拜时期,是图腾形象在乐器上的具体体现。

我国出土的殷商时期的乐器很多都有图腾形象的反映。安阳殷墟西区墓葬曾出过六件石磬,呈不规则的长五角形,边有一至二个圆孔,有些磬面绘有鸟或兽状的纹饰。有一件扁平的长方形石磐,磐石黑色,磬面雕有鸱鹗形纹饰,鸱鹗作站立状,钩喙大眼,短冠短翅,长尾向内卷曲,爪刚健有力,雕刻十分精美。鸱鹗是一种传说中夜出捕食的神秘鸟。在石磬上刻有鸱鹗的形象,很有可能鸱鹗曾是某个氏族的图腾符号。在商代出土的其他乐器中也还有鸟类形象。如相传出土于河南安阳,鼓面仿鳄皮的双鸟饕餮铜鼓,就是一例。近年在湖北江陵、望山、雨台山楚墓以及葛陵寺、拍马山楚墓,多次发现制作精美的虎鸟架鼓,这些都也可能是远古图腾形象。

青铜乐器钟、饶、锶铎等乐器上的饕餮纹饰更是典型的图腾形象。时下对饕餮究竟是什么动物的探讨其说不一。虽然神话其意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意还是完全符合饕餮的形象的。这些动物形象表明殷商时期曾有多种的图腾崇拜残余留存,而将各种图腾纹饰用于乐器之上,除了审美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乐器都是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在这样的礼仪活动中,狰狞可怖的图腾形象正好加强了仪式的神秘感、威严感和神圣感。这些形象一方面是本氏族的图腾标记,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衹。它对异氏族部落则具有恫吓的作用,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