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讲道德经,揭示人生起伏原因与不倒翁哲学

老子讲道德经,揭示人生起伏原因与不倒翁哲学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仕途和官场上,在充满竞争的商场上,人们多么推崇那些不倒翁式的人物啊。在这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两对矛盾现象的释义,揭示了人生起起伏伏的原因,也揭示了不倒翁的人生哲学。若是将二者的关系颠倒,整个人生的模式也就颠倒了,在这种错误的人生模式下,任何个人的努力都只能走向失败。

老子讲道德经,揭示人生起伏原因与不倒翁哲学

我们都知道那种晃来晃去却不倒的玩具——不倒翁人生也是晃来晃去的,可很多人晃晕了自己,其中还有不少人晃着晃着就倒下了。在仕途和官场上,在充满竞争的商场上,人们多么推崇那些不倒翁式的人物啊。现实中的人们,对于人生中的起起伏伏,普遍感到厌倦。经历得多了,渐渐知道平安是福、和谐是福、健康是福。

普通人在谴责别人的恶行时,自己也未必就高尚到哪里。我本人也是俗人,很多时候讲着正确的道理,但也经常做不到。只是这些年来,有了认错和改错的勇气,才渐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不修道的人,一旦出事,个人的一生就完了,甚至全家都会跟着遭殃,甚至几代人都缓不过劲儿来。这到底是怎么了?老子的思想能救我们吗?

经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释意】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浮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核心要义】

两对矛盾。

守住本心。

在这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两对矛盾现象的释义,揭示了人生起起伏伏的原因,也揭示了不倒翁的人生哲学。读过毛泽东的名篇《矛盾论》的朋友知道,事物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老子所说的这两对矛盾是:重与轻、静与动。在这两对矛盾各自的关系中,一个是主要矛盾,另一个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和矛盾的发展方向。在重与轻的关系中,重是主要矛盾,轻是次要矛盾,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主要矛盾,动是次要矛盾,只重视动而忽略静,则会失去根本。

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老子发现了一个规律:轻重失衡、动静失当是人生起伏和灾难发生的矛盾规律。抓住了这个规律,也就解开了人生起伏的秘密。(www.xing528.com)

明白了老子的这些思想,我们应该信守一些什么样的法则呢?

第一,抓住决定性的因素,才能避免被决定。在自然界的事物中,重的决定着轻的;在人类事务中,重要的决定着轻微的,凡是能够抓住重点的,就能决定全局。看看那些忙碌的人们,他们往往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枝梢末节的事做了很多,关键和决定全局的事却往往会忽视。这不正是失败的人生最典型的模式吗?

用老子的思维来分析,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看重自己的念头和主张,但它们实在是最微不足道的,最重要的还是客观大道。大道决定着一切,包括我们自己。若是将二者的关系颠倒,整个人生的模式也就颠倒了,在这种错误的人生模式下,任何个人的努力都只能走向失败。

第二,保持心灵的安静。都说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实际上,随着人类自主意识的加强、人类能力的强大,人心的躁动也一直在增强。普通人在拼命地奋斗,有权力的人在任性地做着管理,富裕的人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有了成就的人又自以为是。总之,人类的心似乎一直处在浮躁状态中。人们羡慕别人比自己好,不断地追求想着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深知人心贪欲的骗子们又以此诱惑着人们。还有谁关注自己的心灵呢?强大的人还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吗?也许有人会说,人都是要追求发展的,安静下来干什么呢?从本意上来说,老子并不是反对人的发展,而是强调一切发展都应该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追求发展就迷失了自己。由此看来,老子所说的“静为躁君”这一法则,对于我们有两大功能:一是因为安静,而不至于让我们的主观去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二是因为安静,不管是在匮乏还是富有的状态下,都不至于迷失本性,不至于将自己变成外部事物的奴隶,从而成为自己生命、人生和心灵的主人。

第三,避免心灵被外物主宰。具有君子风范的人,能够做到“役物而不役于物”。圣人们所说的都是人自己和外部事物的关系,强调的都是人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做外部事物的奴隶。圣人们的思想已经说了两千多年,可在真正的人生当中,又有几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呢?人拥有权力时会慎重用权而看重民意吗?有能力的人会看重自己的德行吗?有成就的人会看重自己的恩人吗?有长处的人会看重自己的弱点吗?有财富的人会看重自己的幸福与健康吗?满足了自己生活需要的人,会看重自己对社会和众人的使命吗?

第四,有权有势者是高危人群。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政治观点,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老子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使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朝代的败坏,首先就是从当政者的腐败开始的。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或者进一步延伸到组织的领导人,应当静心、持重,而不应轻浮、急躁,如此,才有可能把国家治理好。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也是手握重权和资源的人,一旦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这种外在赋予的力量,人能把持住自己的主观状态吗?我们都知道,骑着自行车摔倒了,可能会擦破块皮;但若是开着汽车翻车了,就可能会丢掉性命。所以,在人生中拥有更多外在力量的人,自己的内在若是没有强大到足够的力度,高位领导和巨富之人就会成为高危人群。

第五,要稳重,莫轻浮。老子关于静决定躁、重决定轻的观点,适用于我们所有的人审视和完善自己。一个人得意扬扬时,走路姿态是随意的,说话是撇着嘴的,口气是很大的,看人是斜着眼的,说话音调是往上挑的,当然,做起事来一定是自大而轻视对手的,一定是自以为是而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人到了如此轻飘飘的地步,心智已经进入不正常的状态,唯一的疑问是:在何时、何地、何事上出事惹出祸端。再看踏实稳重的人,对人是谦和的,对不同意见是深入请教的,说话是亲切的,态度是温和的,为人是友善的。

人生贵在平安,社会贵在安定,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警惕人心的浮躁。实际上,越是浮躁越是会坏事。如果学道修道悟道,世间的事情就没那么复杂了。至此,你也就懂得了不倒翁的原理了吧?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外部冲击,可以摇晃,但是重心永远不会失去。不失重心,人生就可以化险为夷,就可以有惊无险。

【悟道箴言】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身居高位,莫忘初心。

自心失控,亡命鬼魂

勿为物奴,心定乾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