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绩优异的普通班学生,实现梦想出国读书

成绩优异的普通班学生,实现梦想出国读书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有了出国读书的“奢望”。尽管我们是“普通班”,和一贯认为成绩优异的“直升班”相比,我们很多次的考试成绩却是优于他们的。但问题是,后来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偏科”了。尽管学习IB课程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但在它的体系中,我这样有些偏科的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压力。在身边的同学看来,我或许就像个“学术疯子”。他还向我发出了邀请,邀请我在完成了本科的学业后直接成为他的博士生研究员。

成绩优异的普通班学生,实现梦想出国读书

华依然

目前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传播学专业

如果不是来光华,或许目前我会在英国读书,而非美国。尽管至今英国仍是我比较喜欢的国家之一,但我却不一定能坚持我所喜欢的,学我所想学的。这一切或许要从我的小时候说起。

小时候,我就是个“小书虫”,记忆中,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翻父亲的书橱。父亲是学哲学出身,后来又学了法学和管理学,因此他书橱里的很多书都是有关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类的。

对于我的同龄人而言,那些书是晦涩难懂的,但对于我而言,却总有着非常大的魔力。虽然当时仍有很多内容不懂,但我就是很喜欢翻翻看看,当然父母也非常鼓励(虽然也没有特别的支持或奖励)。他们觉得是我的爱好,任由我去翻阅。

说到这一点,可能要说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方法。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注意培养我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识。大概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所有关于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去做决定,他们最多给一点参考和建议。

因为看父亲的书,我了解了一些西方的文化。相较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从那些书中更能找到一种“共鸣”。因为看父亲的书,我也深深爱上了哲学,喜欢去思考一些“无解”的问题。也因为这种经历让我更向往西方的文化,希望可以去那里寻找答案。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有了出国读书的“奢望”。说是“奢望”,因为当时家中的经济条件有限,去国际学校或者去国外读书对我而言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不过我也没有因为是一时的“奢望”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英文原版书的阅读,至今记得第一本是HarryPotter。对于那时小学四年级的我而言,文章中还是有不少英文看不懂。但对于英文的学习,我一直觉得阅读很重要。尽管很多词我当时还不懂,但我会尽可能地根据上下语境去猜测它的意思,然后遇到出现频率较高、因为不理解会影响阅读进度的单词,我才会去翻阅字典。日积月累,不管是词汇量还是阅读理解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后来因为父亲的努力,家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我也升入了一所为出国留学打基础的中学——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一样,这里优秀的学生的确很多,尤其是我所在的那个班。尽管我们是“普通班”,和一贯认为成绩优异的“直升班”相比,我们很多次的考试成绩却是优于他们的。在这样的班级里,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在那时,为了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功课做到晚上12点也算正常。

对于这样的学习状态,我其实觉得还好,只要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我都不觉得有多累。但问题是,后来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偏科”了。语文英语一直很好的我,理科有些“拖后腿”的感觉。到了初三选择IB课程时,除了文科外,理科也是必选的,所以那段时间确实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学习IB课程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但在它的体系中,我这样有些偏科的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压力。对于那些我不擅长的科目,我或许可以学好,但学好那些或许又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对于那些我所喜欢的学科我又失去了更多的时间。这样的状态让我感觉仍是在“高考”的模式下,只不过最终参加的是“洋高考”。于是在初三毕业后,我在家人的推荐下来到了光华,接触到了A Level课程。(www.xing528.com)

其实刚来光华,我也有过一段“适应期”。因为在初二、初三时就已经考过了雅思(7.0分),加上之前英语基础不错,因此课堂表现总是会比同班同学“出挑”一些,也因为“善谈”,老师总会喊我和他们一起讨论,而这样可能多多少少会影响其他同学接受知识的进度。于是在入学3周后,雷博找到了我,在与我一番交谈后,她觉得我完全可以直升As(高二)年级,而且她觉得我的专长在文科上,也因此她非常推荐我去美国而非英国。当时她很明确地告诉我,就目前的状况而言,A Level课程对于中国学生,选择理科去申请英国好学校的概率还是更大一些,而我这样的情况,去美国或许更好。

于是在她的建议下,我选择了经济、历史和英语文学。特别要说一下的是,那时候选择“英语文学”的学生只有两个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另一个女生。即便是这样,学校还是为我们开了这样一门课。

也许大家都挺好奇,只有两个学生甚至有时是一对一的课堂,老师怎么来教?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可能和传统课堂相比,我们只是和外教间的交流更多一些吧。不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又有大把的时间去学我想学的内容。比如哲学,从初三到高三,我前前后后大概买了并且看了100多本中英文的哲学书(关于伦理学知识论的,等等)。而这些也为我目前所学的内容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我现在的大学生活了。我是2014年上半年从光华毕业的,如今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就读传媒专业。

虽然主修传媒,但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学期,我还辅修了哲学、戏剧德语以及地志学。在身边的同学看来,我或许就像个“学术疯子”。因为到目前我还是习惯了每天学习到半夜,习惯了每天10点上课上到下午3点半,吃一个“午餐”,收拾收拾再为下午5点半至7点的课做准备。

就这样在第一个学期我选择修满了18个学分,再下一个学期还有21个学分等我,而这些加起来或许是其他同学的两倍。虽然真的很忙,偶尔也会觉得累,但是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学科,我觉得自己乐在其中。

我是幸运的,因为这些付出是有回报的。除了4个全系第一的好成绩,我还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认可。他自哈佛毕业,来阿拉巴马大学教学已有十年多,他说我是他这十多年教学生涯以来,在这个学校,遇见的第一位双选了传播学与哲学的学生。他还向我发出了邀请,邀请我在完成了本科的学业后直接成为他的博士生研究员

不过对于这个邀请,我还在考虑中,因为目前的我正犹豫另一件事——转学。根据我所学的内容,可能美国一些文理学院更适合我,为此我在做着一些准备。

说到以后,我有自己的梦,就是可以成为一个戏剧作家或是一个独立制片的导演。为了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我也仍在路上。

(本文写于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