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百年耻辱史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百年耻辱史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作为进攻北京的首选目标,是因为他们知道圆明园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宝库,收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而且此前咸丰皇帝一直留在圆明园内,占领圆明园既可以抢掠到世间罕见的宫廷珍宝,又可以抓住皇帝,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860年10月6日,法国军队首先侵入圆明园。在占领入口处之后,法军在圆明园大门口设置了岗哨,并在树阴下露营。英国侵华专使额尔金7日上午抵达圆明园时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百年耻辱史

英法联军圆明园作为进攻北京的首选目标,是因为他们知道圆明园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宝库收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而且此前咸丰皇帝一直留在圆明园内,占领圆明园既可以抢掠到世间罕见的宫廷珍宝,又可以抓住皇帝,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1860年10月6日,法国军队首先侵入圆明园。根据法国人高第尔(H•Gorier)的记载,法军占领圆明园的过程是:“是日,孟多邦将军,遵英军格兰特将军之约,进兵圆明园。(法军)绕英军之后而进,成一弧形。7时抵园,军曹长比挪(M•de•Pine)先入,与守军交接,声闻于外,孟多邦将军乃入据园中第一院。英将格兰特失道,屯在城北。第二天孟多邦将军才派人告知。英使额尔金爵士和英帅格兰特,在10月7日上午11时到圆明园。”此处所说的孟多邦,即法国侵华军司令孟托班。

在占领入口处之后,法军在圆明园大门口设置了岗哨,并在树阴下露营。根据英军翻译官斯温霍的记载,7日清晨他陪同英军旅长先期访问圆明园时,那里的情况是:“法国将军为英国骑兵保留了一段地带,他预计他们在巡游搜索撤退的满州军之后会回到他那里来的。他们的营地四面为墙垣和房屋所包围。士兵显露出很疲倦而且士气低落的样子,因为夜间曾两次闹惊慌恐怖,在这两次中法军已经等于无法控制了,完全不听他们军官的命令。”“孟托班领导我们进入这座园庭,始终一本正经地声明说他曾严禁他的部队进入墙垣以内,决定在英军未到达以前不进行抢劫,以便大家机会均等。我们从中路进到一个宽大的石砖铺地的庭院,这儿躺着两具清朝官员的尸体。法国人向我们保证说,他们是两个满洲兵,前晚曾抗拒法军进入,并曾击伤两个法国军官。两个所谓的满洲兵结果变成是太监。他们穿着平常的官服,头上戴着红缨帽。”“使我们感到惊诧的是,法国军官对他们喜好的东西开始动手攫取。金表和小件的珍贵物品被这些先生们以骇人的速度攫取,很快地消失在他们很大容量的口袋中去。”

抢劫珍宝的事情,在法军入园时就开始了。英国人瑞尼(D.F.Rennie)的记载说:“法军走到避暑行宫的第一天,一切事物都平稳无事。军士们仅仅拿走了一些小物品作为纪念品,第二天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结伙,冲上前去抢劫——毫无纪律。”英国侵华专使额尔金7日上午抵达圆明园时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下午5时,我刚从圆明园回来。它确是一项精致的文物,像一个英国公园一样——数不尽具有漂亮的房间的建筑,它们充满了中国的古董珍品以及漂亮的时钟、铜器,等等。但是,哎呀!这样令人悲叹的景象。法国将军提出了种种的抗议。他曾经制止掠夺以便捕获品能在两军中摊分,等等。在我所看到的房间中,一半东西不是被拿走便是捣得粉碎。我竭力设法将我们的一个团派遣来保卫这个地方,然后把东西进行拍卖。但是,在这样情况下,要凭组织能力来做事情是困难的,被留下的一些军官就曾装了两三车准备进行出售的珍贵物品……对一个地方这样地抢劫和蹂躏是够坏的了,而更加糟糕的是无谓的糟蹋和损坏。在那些价值1000万镑的财产中,我敢说5万镑都变卖不到。法国士兵正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在毁坏极美好的绸缎,捣毁玉石装饰品和瓷器等等。”护送格兰特和额尔金去圆明园的英国军官沃尔斯利被拦阻在门口,他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景象:“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军官不断地在出出进进,进去的空着两手,出来的满载着抢劫到的各式各样东西,许多人穿着华美刺绣的妇女的袍褂,差不多所有人都戴着漂亮的中国红缨帽来代替法国的军帽。在格兰特爵士和额尔金勋爵刚进去后,我待在外边的那个时刻,驻扎在大宫门外的一个团部军营在敲着法国‘集合鼓’。但是毫无用处:很少几个人,不到十个人走出来;其余的毫无疑问是在圆明园内进行抢劫。”7日清晨陪同英军旅长先期访问圆明园的英军翻译官斯霍温说,当他从圆明园中出来时,法国军营已经沉溺在丝绸和宝石中。“每一个人都拿出几样罕见的珍宝给我看,问我它们价值多少。因为我是一个翻译,同时还带着一个太监,所以他们把我看成是一个了不起的行家。一个法国军官搞到一串上等的珍珠,每一颗等于小孩玩的弹子那么大(这件东西他后来很愚蠢地在香港以3000英镑的价格卖掉)。有的搞到镶满钻石的像铅笔盒那样的东西,有的搞到镶珍珠的表件和花瓶。去列举所有从圆明园中所盗劫出来的珍宝将是一件无边无际的工作,可是法国将军还声明说,没有拿过什么东西,因为严禁掠夺。”

看到法军已经动手抢劫,英军立即行动起来。7日下午,便加入了抢劫的行列。本来,法国侵华军司令孟托班和英国侵华军司令格兰特见面时约定,双方各派出3名代表组成专门委员会,负责挑选最珍贵的物品,以便在两军之间均分,同时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挑选出来,送给法国皇帝和英国女王。但是,格兰特等不及了。当天下午,他下令允许那些随他而来的军官们任意选取他们所喜爱的物品作为“纪念品”。英国随军牧师莫·格赫在自述中说:“每人都似乎不愿放弃这个特权,纵情肆意,予取予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这人也许喜欢景泰蓝的宫瓶,那人或者贪恋一件绣花的长袍,也许又有人念及将来的时候,就挑选一件皮大衣。”晚上,格兰特又发出了一道“仁慈的”命令,允许每个军团的一半军官在第二天上午到圆明园抢劫,但这批人必须在中午赶回来,以便其余的一半军官在下午去抢劫。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思在自供中说:“第二天早晨,我很早就起身,但那天全军的军官也同我一样比平时起的早。当我在营前上马时,军营中的牧师率领着由各级军官组成的队伍正从我面前走过,向圆明园行宫出发。”“纵马急驰过乡村和田野,我比上述的军官队早到高塔处一小时,并且立刻找到了靠近圆明园南门的法国军营。在那里遇见的第一件事,便是一支荷枪的法国兵正护送着一辆骡车由门内走出,车上装满了我们称为马蹄金的金锭,因为这种金锭铸造的形状很像马蹄。”“门口有一位法国卫兵向我致敬。横穿过庭院便是觐见大殿,殿内除一些极大的景泰蓝花瓶而外,其余的东西全被抢走了。我转到右边一个小房间,里面满是黄色封面的小册子,我想这些册子定是园内藏品的目录。”“在园中,我又继续乱窜过一连串的房屋,这些屋内的东西,已全部被抢走,但我仍能拾得一些细小的东西,我找到一颗方形而尚残留着印色的皇帝任命各省巡抚和高级官吏的玉玺,玺上更附有雕刻成狮形的把子。”“我更找到一个奇形镂金的花盆,在金缕之间,更用白色的珊瑚琢成文字。盆中充满泥土,在泥土中载着一株高约一寸的黄金树。树枝上悬挂着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此外,我又收集到很多卷上等质料的绸缎。我把掠得的全部物品装在7个筐子里,这7个筐子是从门口的卫兵处要到的,而守卫圆明园的法国军官又供给我所需要的中国苦力(俘虏)。于是我跳上拴在门边铁环上的坐骑,命7个中国人抬着我的掠夺品在前面走,我骑马执枪在后面押着回到北京的军营。”这个疯狂的掠夺者,回到英国后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7日至8日,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肆无忌惮的洗劫。英军翻译官斯温霍写道:“法国军营仍扎在园前,法国哨兵仍站在大门口,可是不需要出入证——这个地方任凭人随意蹂躏践踏。出现的一种恐怖的毁坏场面!不久前,这些整齐地摆设着古玩珍品的房屋中所呈现的那种寂静气氛,被完全搅乱。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以一种不体面的举止横冲直撞,每一个人都渴望抢到点值钱的东西,多数法国人都拿着巨大的棍棒为武器,遇到不能挪动的东西,就捣个粉碎,在一间屋子里,你可以看到好几个各级等级的军官和士兵钻在一个箱柜里,头碰头,手撞手,在搜寻和抢夺里面的物品。另一间屋里,大群人正争先恐后地仔细检查一堆华美的龙袍。有的人在对着大镜子玩弄掷钱的游戏。另外的则对着枝形吊灯搞掷棒打靶来取乐。尊重身份的事情已经完全看不到,占优势的是彻头彻尾的混乱状态。”“由于抢劫者的不断扩大搜查,一些新的房屋经常被发现,里面还没有被触动过,摆满了古铜制品、钟表、珐琅瓶瓮以及数不尽的玉石古玩。这些都是抢劫者所要蜂拥夺取的。捕获品实在太多,而搬运工具却很缺乏。抢劫进行相当时间之后,轻巧便于携带的珍贵物品越来越难找了。当地老百姓就被抓来作为搬运大件古董的搬运工。”法军翻译官德里松写道:“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初看起来,真像是一个被人踏翻了的蚂蚁窝,那些受惊了的好干活的黑色小动物都带着谷粒、蛹虫、蛋,或口含着麦秆向四面八方跑去。有一些士兵一头套着皇后的红漆箱,另一些士兵半身都缠着织锦、丝绸;还有一些士兵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一块一块的水晶石都放在自己的口袋时,衬衫里,帽子里,甚至胸口上还挂着用大珍珠做的项圈。再有一群人,他们手里都拿着各式各样的时钟、挂钟,匆匆忙忙地走开。工兵们带来了他们的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然后再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更糟糕的是有一个人竟把路易十五式挂钟也打碎了,为的是取下它的钟面,因为他错把标出时刻的数字都看作是钻石做的,而事实上却只是水晶做的。不时,有人叫道:“着火了。”于是有不少人都匆忙跑去,把许多东西全扔在地上;他们扑灭了在高墙上蔓延的火焰,又把许多丝绸、缎子和皮货都堆在地上。这一幅情景只有吞食大麻酚的人才能胡思乱想得出来。”“当我返回营部时,夜幕已降,人们都满载战利品而归,所带的东西各式各样,简直不可思议,从银做的锅子直到天文镜和六分仪,这都是些大块金属,他们是肯定无法带走的。”“晚上,我们这里开起了化装跳舞会;炮手们来的时候身上裹满了皇后的旗袍,胸前尽是大官们的项圈。而在(英国人)那边。每个帐篷里都物品成堆,大家已经开始公开拍卖自己(掠夺来)的东西了。”

由于法军驻扎在圆明园外,官兵可以随时入园掠夺,以至于军队开拔时,竟然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满载赃物的庞大车队。法军翻译官德里松惊叹说:“单是这支车队也得十十足足走上一小时!”法军炮兵抢到的东西最多,因为他们有马匹,有弹药箱,还有车辆。他们充分利用了弹药箱的每一个角落,而当弹药箱全都塞满的时候,他们又把放炮后用来冲洗炮管的水桶也塞得满满的,最后他们甚至把直到炮口的整个炮身也都塞满了东西。法国侵华军司令孟托班为了让自己的炮兵就此停手,不得不在穿得像中国官员或皇室公主的士兵中间走来走去,对他们说:“我的孩子们,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来吧!你们反正也是不能把它们都带走的。假如我们遇上了敌人,又要打一仗的话,那么你们又拿这些东西怎么办呢?要相信我,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到北京去;在那里有足够的东西给大家分的,大家要啥就有啥!”法军到底掠夺走了哪些东西,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从法军献给其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礼物中可见一斑。这些礼物包括:(1)两根镶宝石的金手杖,长约40公分左右。它们的形状像是拉长了的C字,是用金子做成的,中间和两端均镶有很大的玉石,非常漂亮,做工极为精细。(2)一套完整的中国皇帝的龙袍。这套龙袍由好几件依次叠起的衣服组成:第一件是绣有金边的绸衣;第二件是精钢打制的锁子甲;第三件最贵重,是金饰的黄色绸衣,上面有光彩夺目的各色刺绣,再加上用金子和宝石所做的纽扣。附在这套龙袍上的,还有一顶用金子和钢做成的战盔,盔上有钢制的尖状物。(3)一座涂金描釉的铜宝塔,以及各色釉制的大瓶和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成的神像。这些东西是离皇宫不远的御花园中一座庙宇的组成部分。(4)两座很大的铜制涂金怪物像,每座约重400公斤。(5)两卷做工很好的非常长的窗帘。(6)最后还有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法军翻译官德里松回忆说:“我得承认,有时候我确实感到很难过,譬如说,我曾看到从宫殿到我们的军营之间都堆满了绸缎和许许多多被踏坏了的、踩脏了的珍贵衣料,这些东西少说点也得值上两千万。还有,我也曾看到有些士兵竟用做珍贵手稿的羊皮纸来点自己的烟斗或烧饭。又如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大家竟把许多精制的时钟、挂钟和雕刻好的象牙都扔在车轮的轨道里,把它们填满,好让大炮和车辆的轮子在上面滚过去。再如,我还曾亲眼看到,有好几幢精巧、却又壮观的建筑物都被大火所席卷,在我们的眼前消失。这些事都令人十分痛心。”(www.xing528.com)

和法军相比,英军到达圆明园迟了一天,兵营又设在离园门较远的地方,在抢劫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英军军官全都加入了抢劫行列,并且抢到了大批的珍宝;但“好多军士以及差不多整个单位的士兵,由于值勤关系被剥夺了参与抢劫的机会。”为了平息士兵的不满,8日晚上,英国侵华军司令格兰特宣布:收回军官们搞到的所有东西,将全部战利品集中拍卖,所得款项充作所有进军北京部队的公益金,士兵得2/3,军官得1/3。在这笔基金中,格兰特还添上了从法国军队那里分得的圆明园银库中的白银。英军掠夺来的一部分物品曾被安排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展出,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嵌花的珐琅瓶瓮、青铜器物、金银的人像等等古玩,黑貂皮、小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各种名贵的皮货,杏黄色缎子制成、用金线锈着大小的龙、镶有银鼠皮或紫貂皮男子的皇帝的朝服,和许许多多各种颜色的绸缎和绉纱。这些只是脏物中的小部分,大量的珍珠、宝石、金银器物甚至皇帝玉玺都被军官们塞进腰包,或者献给长官了。例如,10月21日有一名英国军人致函他的母亲说:“我曾经从皇帝的御用宫殿中搜集到一些美好的东西——我想为家里所有人都搞点象样的东西。我看到了一个了不得的战利品——皇帝的国玺。”英国女王得到了和法国皇帝价值相同的礼物;英国侵华司令格兰特,则从军官们手中拿走了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

10月9日,英法联军撤出圆明园,移驻安定门外。同时,向清政府发出照会,宣布将于13日带兵入城,勒令守军交出安定门。13日,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义道、周祖培被迫交出安定门,北京城沦陷。

在围困北京城期间,自己认为从圆明园中掠夺得还不够多的英国军队,10月11日组成包括1200名骑兵的远征队,带着成千辆的车子和军队中所有驮兽回到圆明园再次进行洗劫。直到13日早晨,他们才带着满载赃物的庞大车队和兽群回到兵营。在这次远征中,他们深入到布满豪华住宅和可与皇宫相媲美的宫殿腹地,掠夺到了先前没有被发现的大批珍宝。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思自供说:“我们更奉命掠夺我们所能掠夺到的一切,并携带车辆载回我们所喜欢的东西。因为我不附属于任何连队,所以非常自由,而我对于圆明园的地理又很熟,于是便想在园内由南到北游历一番。”他先到了皇帝的起居间,那里的桌子上陈列着各色各样雕刻精致的漆盒,屋里更有一些做工精美的山水浮雕,从中挑选了两种;接着,跳墙进入一条狭长的死巷,巷子的右边全是墙壁,左边的墙上则开有三个门;走进第一个门,房内沿墙放着三个六尺高的大橱,橱内摆有各种玉器,不过除一些大件器皿和一些太大的无法带走的刻制品外,已经没有什么东西留下了,但他仍然拿了一件类似铺石的东西;进入第二个门,房内绕壁三面安放着三个大立橱,存放的都是珐琅制器皿,但也只剩下一些笨重而无法带走的东西,他们拿走了一个张着大嘴的怪像;走进第三个门,他看到有四五个印度塞克人,正在忙着从两个破碎的小塔上凿碎片,便顺手提起两个小塔中较大的一个,从塔的重量上他立刻判断出塔是金子铸成的,于是假称自己需要这些黄铜铸造的东西,将这两座金塔据为己有。“这座小塔约有7尺高,另外的一个约比这个短6寸。形状都像缅甸的尖塔,塔的第三层有梯级,再上有大钟,塔尖从钟上耸起。塔尖差不多是实心的,周围有圆形的藏文,很沉重。梯级也很结实,钟身约有一卢比厚。”

在这次掠劫活动中,赫利思的朋友华尔也抢到了一座金佛像。据说,佛殿里相同的佛像总共有500座,华尔不敢确信它是金子铸成的,所以只抢了一座。几天后,华尔把金佛像卖给了一个随军贩卖酒食的犹太人,得到676英镑。赫利思认为,金佛像可能值1000~1200英镑,对华尔贱价出售金佛像悔恨不已。

与再次洗劫圆明园同时,英军兵营里的赃物拍卖活动拉开了序幕,拍卖从11日开始,整整持续了3天。英国军官麦古在自述中说:“即使在大家都彼此认识的情况下,这一场拍卖仍提供那老一套的欢乐气氛。一切都高高兴兴地卖掉,虽然所有东西都标价很高,但它们仍达不到任何东西在欧洲的价值(格)。10镑、20镑或是30镑买一块翠玉,一个碗或是一个杯子是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珐琅瓷器同样吃香。一个豪侠的军官据说是受罗思柴尔德男爵委托全权代办的,你可以想象必然有一番竞争的情况了,毛皮衣服售价10镑至50镑。从库房里拿出来的成卷成捆的丝绸配搭出售,每份都配搭一点御用的黄色和一些不寻常的丝绸,由于有点白绉纱在里面,我曾花了20镑买了一份。知道自己花掉的钱并不是对自己毫无好处,这也是一种快慰,士兵们可以从其中得到三分之一,其余的被用来添补自己的捕获基金,这项款项为数虽然不大,而一个陆军校官差不多能分到50镑,其他等级以此类推。”在赃物拍卖狂潮中,强盗们用自己从圆明园里抢劫来的金银,购买同样是从圆明园里抢劫来的古董,然后再从赃物交易中分得好处,整个英军兵营沉浸在掠夺和占有后的狂欢气氛中。对于赃物拍卖获得的银元数字,英军官兵说法不一。翻译官斯温霍说,赃物拍卖获得32000块银元,搞到的金银估计约价值61000块银元,总计93000块银元。士兵瑞尼则说,抢劫来的物品售出款项总数为123000块银元,其中的1/3分给军官们,一个士兵所得的钱财,计17块银元。实际上,售出物品的价值远远超出它的价格。如前所述,圆明园中有许多贵重物品,联军士兵抢来后,或者塞进腰包,或者交给长官了,没有拿来拍卖;其余的物品,才由他们拿来进行欺骗性的交易。这些人是野蛮无知的掠夺者,对于东方珍宝并不识货,甚至连金质和铜质都分辨不出来,更不用说对物品的结构、造型、做工、美感进行鉴赏了。据翻译官斯温霍说,一卷丝绸的拍卖价格是1块银元(4先令6便士),而它当时在欧洲的价格应该是3英镑至5英镑。随军商店和餐厅的老板们,趁机将供应部队的杂货和饮料用丝绸来作价,从而做成了一笔利润丰厚的大买卖。

肮脏的掠夺品交易不仅在英法军队内部进行,并在英法军队之间展开。法军翻译官德里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德里松有一个传令兵,来自北非,名叫穆罕默德。经常对德里松说:“你是将军的朋友,他总是通过你的嘴来讲话的,你就想法给我颁发一些奖章吧!”为了取悦德里松,他从圆明园里归来时,双手满满地给德里松捧回来一大把珍珠。可是,德里松为了不使将军感到不快,同时也是为了得到十字勋章,一颗珍珠也没敢拿。正在这时,德里松的一位同事突然来访,对那个士兵说:“你要我拿什么来换你的珍珠呢?”士兵说:“你就给我一瓶烧酒吧!”“好的,那么一言为定。”这样,穆罕默德交出了他刚刚掠夺来的一大把珍珠。在圆明园营地中,军中酒商卖给军官的烧酒是每瓶100法郎;而在回到欧洲后,德里松同事得到的珍珠却卖了35000法郎。

英国军官赫利思在自供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我正站在屋内观察时,有两位法国兵走进来,其中一个兵手里挥舞着一件发光的东西,因之我问他有什么‘稀奇的古董’,他回答说:‘没什么别的,只有一只表。’在我要求他给我看看时,他把一个蓝色珐琅质的大表放在我手里,表的背面嵌有许多颗宝石,中央最大的一颗,直径约有半寸多,更在正面和背面的边缘上精巧地配置着许多珍珠。表的制造者是巴拿德公司。‘我希望买它。’我告诉那个法国兵。他问我给多少钱,但我不愿先出价,因为我知道如果由我定价,这买卖一定做不成,当他坚决不肯说出数目时,我只好建议由他的朋友——另一个法国兵来定价。他的朋友立刻说:‘15块钱吧!’可是他不同意,并且抱怨他的朋友说,别人的表曾卖了25块钱。因此我对他说:‘我愿出20块钱。’他很满意我出的价格。我从黄色册子里扯下来一页空白纸,写下我的姓名、官阶、所属军团以及欠款20元的凭据交给那位法国兵,可是他直到一月之后才来取表价。这只表正如其他在这宫殿内的东西一样,上面附有两个中文小标签,后来我把这两个标签给翻译员卫妥玛看,他把签上的字读给我听,我才发觉我所买的这只表是在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送给中国皇帝的一件礼物。在我回英国后,又把这只表同表链送给原制造厂看,他们说,这只表的售价是525镑。”正是通过公开掠夺和欺骗交易,有一批英法联军的军官成了富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