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堂先生陈普-今古宁德,生平事迹与著作

石堂先生陈普-今古宁德,生平事迹与著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傅平虎浿文峰陈普祠堂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宋淳祐四年生于宁德县二十都石堂,就是今天虎浿文峰村和梅鹤村一带。除这座墓外,传在石堂村东四里,地名为“浮云平路”和浮山村岗头岭,俗称“官祭后”的地方,也有陈普墓。传世之作今可查者有《石堂先生遗集》22卷,《石堂先生遗稿》1卷,《武夷棹歌》1卷。

石堂先生陈普-今古宁德,生平事迹与著作

◎ 傅 平

虎浿文峰陈普祠堂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宋淳祐四年(1244)生于宁德县二十都石堂,就是今天虎浿文峰村和梅鹤村一带。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发奋苦读,初通四书五经。成年后,听闻会稽韩翼辅倡道浙东,在崇德书院授课,陈普便前往求学。经过数年的刻苦磨砺,他精通经史,名闻闽浙。后来,韩翼辅将爱女许配给他。

宋祥兴年间,陈普回到家乡石堂。时值宋朝将亡,天下大乱,兵戈四起,他隐居于石堂山,以著述自娱。在此期间,陈普为宁德地方做了几件事。其一,出资在宁德县城北门外驿路边凿了数口“八卦井”,以供行人饮水,古井一直存留到1971年,后因建宁德地区外贸楼而覆盖。其二,建“西湖”。他精于阴阳平衡之说,因当时城内多有火灾,他便指导人们在县城西门外修建了一方池塘,名曰“西湖”,将西山山峰(白岩鼻)倒映入水,期以消弭火灾。池子“直十二丈,横二十四丈,方圆七十二丈”,四周砌以大块石条,“旁置亭”。这方池子原貌完整存留到近现代。清朝时,池边建有莲峰书院,民国时期改为“宁德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后属宁德一中和宁德十中校园。20世纪90年代末,在第十中学校园陆续建设过程中,“西湖”消失。

为推广朱熹学说,陈普受丞相刘敏中之任,重辑朱熹门人黄干、杨复二人的《丧祭礼》及朱熹的有关著述,分10卷刊行于世。

陈普在家乡开办仁丰书院,且在书院中堂悬挂“志不仕元”横额以明志,如今这块牌匾还被文峰村民很好地保藏。四方学子闻其学识宗风,小小的山村书院,每年就学者竟有数百人。他治学师承韩辅翼,循朱熹正学。他曾告诫门生,“性命、道德、五堂、诚敬等字,在四书五经中如斗极列宿之在天,五岳四渎之在地,舍此无求,更学何事?”在教学上,他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

陈普在传授知识时,十分重视入学新生的选拔。在他的熏陶下,不少门人既精于理学奥义,又能深入社会实际,求取真知灼见。出其门者,如韩信同、杨琬、余载等,皆当时理学名士

陈普不但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而且还博览群书,精研数理。他反复钻研铜铸刻漏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第三个春天里成功“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制造,放在福州谯楼(鼓楼)报时。

南宋灭亡后,元朝廷听闻陈普多才,元世祖的谋士刘秉忠三次奏请授陈普为福建教授。陈普以陶渊明自励,三不赴诏,其咏竹诗云,“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意在保护名节,不去钻营取宠。他不肯做官,后来,应友人邀请,陈普先后在建州(建瓯)云庄书院、建阳鳌峰书院和德兴初庵书院(今在江西省境内),讲学,名重一时。(www.xing528.com)

元大德元年(1297),莆中人士礼聘至勿轩庄书院授课。他在莆田讲学18年,在那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理学人才。明嘉靖十四年(1535),江西巡抚宁德人陈褎在《石堂先生遗集》序中对他做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石堂之学,实本辅氏。辅氏之学,出自考亭。真知实践,崇雅黜浮。自六经外,星历、堪舆、律算以及百家之书,靡所不究。后聘礼勿轩庄书院,而道行延建。目今莆中多贤,讲学造就,石堂殆为鼻祖。”陈褎认为,陈普的学问根本源于在朱熹,是“真知”,并且知识非常广博,教学成果很大。

陈普在莆田达18年之久,元延祐二年(1315),他年迈体衰,颈部生大痈肿(时称“颈虎”),病中,他十分思念家乡,其七律《寄园洲》有“风华登程去未归,忆思泪珠枕边流”之句,可见思乡之切。是年秋天病逝,享年71岁。后归葬于故乡石堂山。

明嘉靖十四年(1535),为纪念陈普,宁德知县叶稠将石堂仁丰寺改建为先儒陈惧斋祠,塑像祀之。

据《宁德县志》记载,先儒陈普墓在二十都石堂,明朝县令龚颖祭墓文“公本布衣,而名甚尊,死者何限,惟公永存。公之垂世,有德有言,斯文正脉,公得其门。我生虽后,幸官兹土,怀贤有自,式祭公墓”。

在石堂院后自然村有一座陈普墓,墓前石碑书:“陈石堂先生之墓 ,咸丰四年菊月重修。”除这座墓外,传在石堂村东四里,地名为“浮云平路”和浮山村岗头岭,俗称“官祭后”的地方,也有陈普墓。

如今,在梅鹤、文峰村一带,没有陈普后人(族人)。当地只留下“陈厝里”的地名,陈普在家乡石堂开馆授学,已经30多岁,应是业已成家生子,或许寓居莆田时,当时他的家人随其前去,此后定居于外地。

陈普一生撰著甚丰,著有《四书句解铃键》《学庸指要》《孟子簒图》《周易解》《尚书补遗》《四书五经讲义》《浑天仪论》《咏史诗断》《字义》凡数百卷,大多散失。传世之作今可查者有《石堂先生遗集》22卷,《石堂先生遗稿》1卷,《武夷棹歌》1卷(朱熹撰,陈普注)。

其中,《浑天仪论》一书共分3卷,上卷是对浑天仪和浑象原理的论述;中卷介绍浑天仪的制作步骤和设计、附总图4种、分图13种;下卷则介绍水运仪象台的设计与装置,附总图11种,分图20种。该书所述“浑天仪”可做天文观察、天象演习和昼夜报时三种用途,被称为中国古代“天文钟”。据文峰村《村谱》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曾派人到宁德石堂寻找《浑天仪论》,其实这部书已经被陈普带到莆田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