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鼓乐学术史梳理、多种方法与立体研究框架体系的重要成果

西安鼓乐学术史梳理、多种方法与立体研究框架体系的重要成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鼓乐研究已有六十余年,参与面广,涉及众多中国传统音乐核心问题,在音乐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全面而深入地进行西安鼓乐学术史的梳理尤为重要。当下,西安鼓乐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离不开对老一辈学者成果的汲取,全面梳理西安鼓乐六十余年的学术发展史,是进一步深化鼓乐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音乐社会学、民俗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方法,也出现在了西安鼓乐的综合研究中。

西安鼓乐学术史梳理、多种方法与立体研究框架体系的重要成果

西安鼓乐研究已有六十余年,参与面广,涉及众多中国传统音乐核心问题,在音乐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全面而深入地进行西安鼓乐学术史的梳理尤为重要。《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西安鼓乐全书〉述评》[31]对西安鼓乐研究专家李石根老人出版的五卷本《西安鼓乐全书》进行了述评。认为李石根老人是“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的典范,并认为“审视一个学者、一部著述的历史就是审视学科史,关怀投入生命的学者就是关怀我们自己,它有助于后人理解一段特殊时代学术道路的艰难并获得某种历史感。”《生命为鼓乐燃烧——李石根先生学术寻踪》[32],文章以追踪李石根先生学术研究和学术成就为基础,突出《西安鼓乐全书》的价值与意义,全面梳理了李石根先生的学术轨迹和事业精神,给后人诸多启示。作者认为李石根先生是西安鼓乐研究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毕生勤勉研究西安鼓乐,清贫乐道,乐此不疲,成果丰硕,其《西安鼓乐全书》五卷本集中展现了西安鼓乐研究的学术心得与学术成果,获得音乐学界广泛赞誉。李石根先生是西安鼓乐研究老一辈的代表,其研究成果对鼓乐研究、艺术实践、继承与创新将产生广泛影响。当下,西安鼓乐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离不开对老一辈学者成果的汲取,全面梳理西安鼓乐六十余年的学术发展史,是进一步深化鼓乐研究的基础。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集中丰硕,但研究视野和思路毕竟受当时学科发展和学术思潮的影响,故客观评价和现实展望必须结合起来。《西安鼓乐研究成果及问题综述》[33]一文认为,2010年以来,学术界对西安鼓乐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传统研究思路的惯性特征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混合样式。一方面,传统的研究论阈,如乐谱学、历史学、形态学乐器学等方面,依然有新的材料和观念问世。另一方面,音乐社会学、民俗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方法,也出现在了西安鼓乐的综合研究中。这些新见文献多数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以及研究方法上的融合性,反映出新时期西安鼓乐研究的新动态

“何为乐种研究?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乐种研究就是揭示音乐分类的基本单位所包含的本质属性,并区别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每个乐种都会给人一种不同概念,为了避免这些概念的混淆,则给概念以准确的定义是有其重大意义的。用定义的方法,把研究所得的结果总结在一起,使人一目了然,这就是乐种研究的目的。”[34]“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主要是器乐)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均可成为乐种。”[35]不仅一首乐曲、一个表演程式、一个组合形式、一代传承艺人、一个鼓乐班社、一场民俗活动等,只要是乐种,就得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分析与阐释,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认知。“关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问题,过去研究中多偏重乐种音乐本身特性的分析研究,缺乏总体的、综合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认识观念。因此,在研究音乐本质的同时,应进行多方位的社会文化背景考察,以认识乐种产生、发展、变异的社会诸因素,并探求该乐种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中的层次与地位。”[36]“其研究对象首先着眼于存活在民间、寺院、道观内的众多乐种以及诸乐种所蕴藏着的大量而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料;在进行乐种考察时,注重追踪其生存、发展、变异的社会轨迹;在分析研究时,需求他们的不同模式结构,总结其音乐形态特征。从而归类其乐种、乐种族、乐种系的体系层次,认识他们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7]这说明,乐种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一、方法各一,往往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论,但无论怎样,其研究的目标一致,因此,改变过去横线或纵线的单项思维方式,立足于立体的思维布局,即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全方位考察某一乐种,就是民族音乐学理论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鼓乐研究历经六十余载,集中在音乐形态方面挖掘出诸多成果。今天政府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则是传承人的保护。这使得我们在关注鼓乐现成的谱面、乐调、音律、结构的同时,更要关注其隐藏期间、以人为中的诸多文化信息。鼓乐艺人和传人则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他们是“局内人”,他们的认知和作用尤为重要。“把目光投向人,不仅意味着在音乐学的研究中关注人的音乐行为的动机、目的和方式等,还意味着在各种音乐事实中去发现人的内涵,或者说人的投影。”[38]因此,当下诸多学者也逐渐转换视角,关注音乐本体和音乐客体的承担着——乐人。乐人包括乐师、组织者、传承者、研究者等,是一个乐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当然,对于音乐本体研究是一项不可缺少而又至关重要的步骤,这为我们继续在深入研究音乐本体的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和范围提供了实施的条件。而仅把目光停留在音乐本体上,忽视探究西安鼓乐得以承载的班社,看不到班社里民俗的功能性存在是音乐传统能够活体传承的必要条件,西安鼓乐何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存与传承。(图1、2)

(www.xing528.com)

图1

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