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学研究状况的学术史梳理介绍

桂学研究状况的学术史梳理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学是康有为率先提出来的。其三,独立的桂学学科意识初步觉醒的近现代。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是桂学概念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桂学研究进入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但著作丰富,而且关于桂学的理论研究也全面展开。2010年成立广西桂学研究会,潘琦主编的《桂学序论》一书于2010年出版,收集论文20多篇。又有潘琦主编的《桂学》及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的《桂学研究》两种集刊的出版。

桂学研究状况的学术史梳理介绍

桂学是康有为率先提出来的。(1894—1895年,康有为在桂林讲学,住在叠彩山,当时作有《桂学答问》,其“桂学”的含义,据其《桂学答问·序》看,或有在桂林书院讲学指点门径之义,所谓“窃意多士盖昧于读书门径”,“若为疏通证明以诱之,既有书册,又识途径,学者当亦未尝无志于书也”,于是“敢妄陈说所闻,以告多士”;但更有多从书院论及桂林的文化建设之义,序中论及朝廷赐桂林诸书院有“经明行修”“书岩津逮”“道德陶钧”,谈及诸公捐书与书院藏书,所谓“开先而振起之者,亦粤西掌故一大事也”[1]等。后来粤西诸贤衍发“桂学”的含义,从桂之书院到桂之学问,现今“桂学”已逐渐成为广义区域文化研究概念,并被广大学者所认同。)这个桂学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界定:其一,就研究对象而言,即人、民族、学术、文化所构成的,以广西地域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系统知识学问、学说的总和;广西人在广西本土及广西以外所创造者、外省籍人在广西所创造者,都属于桂学的范畴。其二,就研究历程而言,桂学又应该包括以往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研究已经纳入所谓“系统知识学问、学说的总和”中了。因此,作为对“系统知识学问、学说的总和”的桂学研究,即对“一是研究对象,二是以往的研究成果”的研究。简而言之,所谓“桂学”,即以广西地域为核心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系统知识学问、学说的总和。

桂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其一,以记录见闻为主的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刘恂《岭表录异》、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刘欣期《交州记》、段公路《北户杂录》、周去非《岭外代答》、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等。这些著作以记录关于广西的见闻为主,虽然对宣传与推介广西起了开先河的作用,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视野上是站在中原文化立场看广西,有一些猎奇色彩,也是一些历史偏见形成的源头。

其二,以系统的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为主的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汪森《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以及张鹏展《峤西诗钞》、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嘉靖)《广西通志》、(万历)《广西通志》、(康熙)《广西通志》等,(嘉靖)《南宁府志》、(康熙)《南宁府全志》等,(宣德)《桂林郡志》、(康熙)《桂林府志》等。这些著作或是大型的资料汇编,或是自成体系的史学著作,与前期相比,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富于理性与科学性,在把广西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整理其文献的同时,又随着方志学的兴起而逐渐细化到叙写广西的各个地域,其研究视野已多有边疆关怀、文化关怀,多叙述前贤筚路蓝缕开发广西的经历以及“兴文教”的事迹;虽说还未曾以“桂学”言之,但桂学作为地方区域之学的内涵已经具备。(www.xing528.com)

其三,独立的桂学学科意识初步觉醒的近现代。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是桂学概念的提出。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有为到当时广西的首府桂林讲学时,撰《桂学答问》及《桂学答问·序》,明确地提出了“桂学”的概念。从此,桂学研究便从纯粹的实践性的研究进入带有一定理论色彩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独立的桂学研究意识已初步显现,创建独立的地方区域之学的观念日益强烈,行为的自觉性也日益强化,著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超前代,如况周颐《粤西词见》,陈柱《粤西丛书》《粤西十四家诗抄》,李任仁《广西省乡贤遗著丛书》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建设和20世纪40年代的桂林抗战文化城,一大批中国文化名人会聚广西,极大地推动了对广西问题的研究,广西作为地方建设“模范省”的历史实践和应和抗战中的时代需要而蓬勃兴盛的文化发展,使桂学的发展获得难得的机遇,桂学服务社会的特色也逐渐得以明确。

其四,桂学研究全面繁荣的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桂学研究进入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但著作丰富,而且关于桂学的理论研究也全面展开。在桂学研究实践上,出版了大型丛书《桂苑丛书》,曾德圭的《粤西词载》,广西图书馆与桂林图书馆合编的《广西文献名录》;对广西石刻文献整理的成果有张益桂的《桂林石刻》《广西石刻人名录》等。史学研究方面出版了钟文典的《广西通史》《桂林通史》,雷坚的《广西方志编纂史》等;文学史研究著作则有李建平等人的《广西文学50年》、欧阳若修等人的《壮族文学史》、周作秋等人的《壮族文学发展史》、王德明的《广西诗词史》等;民族学和地域文化研究则有“壮学研究丛书”“瑶学研究丛书”“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运动资料丛书”诸丛书以及梁庭望的《壮族简史》,胡大雷、何林夏主编的《粤西文化与中华文化研究》,覃德清的《壮族文化传统特征与现代建构》,张利群的《民族区域文化的审美人类学批评》等。广西大学文学院系统地编撰了《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同时,更重要的是,2009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文联主席潘琦的主持下,广西首次“桂学研讨会”在桂林雁山园举行,围绕“桂学”的含义、特点、研究意义和背景等理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其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贺州学院学报》等相继开辟《桂学研究》专栏,共有30多篇桂学研究论文发表。2010年成立广西桂学研究会,潘琦主编的《桂学序论》一书于2010年出版,收集论文20多篇。又有潘琦主编的《桂学》及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的《桂学研究》两种集刊的出版。桂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