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优质的桂学研究与文化资源分享

最优质的桂学研究与文化资源分享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利群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术、学科、学问及学派的总称,确定其研究对象的地方性文化资源与学术资源范围,其实也就是确定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广西图书馆与广西桂林图书馆合编的《广西文献名录》收集馆藏广西历代文献图书资料达4000多种,构成桂学研究历代文献资料大致轮廓。广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37项。

最优质的桂学研究与文化资源分享

张利群

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术、学科、学问及学派的总称,确定其研究对象的地方性文化资源与学术资源范围,其实也就是确定其研究对象与内容。桂学研究的前提是必须夯实其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基础,在发掘、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与文化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综合研究,也才能更有利于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因此,桂学研究首先必须强化地方文献学、史料学、历史学、资料学等学科建设及地方文献资料库建设,进一步加强桂学文献资料的专业化与现代化研究,以拓展与深化桂学研究空间,呈现桂学学派的根基、轮廓与特点。

其一,广西历代文献资源宝库。广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留下许多颇有学术价值的文化资源以及大量的地方文献。历代桂学文献确认主要有两个选项:桂籍作者身份与桂地本土内容。历代桂籍名人作者甚多,主要有汉代著名经学世家,史称“三陈”的苍梧人陈钦、陈元、陈坚祖孙三代,史称“六士”的苍梧人士赐和士燮、士壹、士贿、士武及士燮之子士钦祖孙三代;唐代状元桂林人赵观文,史称“二曹”的诗人阳朔人曹邺、临桂人曹唐;宋代监察御史恭城人周渭,文武状元永福人王世则与李珙,三元及第状元宜州人冯京,状元富川人毛自知;明代全州人蒋冕、蒋升分别官至礼部尚书与户部尚书,临桂人吕调阳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清代画家桂林人石涛、李秉绶,封疆大臣临桂人陈宏谋,三元及第状元临桂人陈继昌,状元临桂人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进士之家”临桂人张言家族,“父子三翰林”临桂人朱若东一家,“文学世家”朱琦家族,以及古文“岭西五大家”、诗歌“杉湖十子”、词学“临桂词派”等。这些桂籍名人从政从教,既对广西历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又以著书立说为广西文化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献遗产。尤其是本土文化内容的著述,构成桂学文献资源精华及其地方文化特色,如明代张鸣凤的《桂胜》《桂故》、清代吴震方的《岭南杂记》、祁永膺的《岭西词诸先生事迹学术考》、况周颐编纂的《粤西词见》等。旅桂名人更是数不胜数,主要有颜延之、禇遂良、宋之问张九龄、戎昱、莫休符、柳宗元李商隐、李渤、元晦、范成大、张孝祥、李师中、刘克庄、朱希颜、李纲陆游米芾苏轼黄庭坚、王正功、徐霞客、瞿式耜、张同敞、李定国袁枚、赵翼、谢启昆、梁章钜、康有为等。他们在桂期间不仅留下大量诗文著作,而且留下不少桂地内容著述,如刘恂《岭表录异》、周去非《岭外代答》、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徐霞客《粤西游记》、赵翼《粤滇杂记》、李调元《粤风》,以及汪森编的“粤西三载”——《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等。广西图书馆与广西桂林图书馆合编的《广西文献名录》收集馆藏广西历代文献图书资料达4000多种,构成桂学研究历代文献资料大致轮廓。

其二,广西地方史志资源宝藏。中国古代历来都有史志文化传统,地方省、府、州、县也相应建立了史志编撰机制。广西历代史志文献十分丰富,如(嘉靖)《广西通志》、(万历)《广西通志》、(康熙)《广西通志》等,(嘉靖)《南宁府志》、(康熙)《南宁府全志》等,(宣德)《桂林郡志》、(康熙)《桂林府志》等,(嘉庆)《临桂县志》、(道光)《义宁县志》等;专题分类史志如《白山土司志》《广西土官志》《湘山志》等。据雷坚《广西方志编纂史》统计,广西地方志的种类有18种,即郡志、州志、管志、军志、省志、府志、路志、道志、直隶州志、厅志、县志、土府志、土州志、土县志、长官司志、土司志、乡土志、城志,仅道光年间成书就多达70多部。这些史志文献留下大量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民俗、民族、民间等资料,为桂学及其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宝藏。(www.xing528.com)

其三,广西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广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37项。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先民活动的痕迹,留下“柳江人”智人头盖骨化石、百色高岭坡旧石器遗址、柳州白莲洞、桂林甑皮岩、南宁贝丘新石器遗址等,以及大石铲、石器、铜鼓、陶器等原始文化遗物。还有宁明花山崖壁画、秦始皇时期的兴安灵渠、合浦汉墓群、南朝颜延之独秀峰“读书岩”、柳州柳侯祠、宜州山谷祠、合浦东坡亭、桂林靖江王府与靖江王墓、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恭城孔庙、历代桂林石刻等历史遗迹,这些勾勒出物态化的广西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以遗址、遗迹及文物古迹形成与文献记载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构成。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的实质精神也在文献与文物考古的双重印证中得到充分显现。王国维《古史新证》曰:“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将文献的纸上证据与考古的地下文物证据相结合,拓宽了考证的渠道和范围,两者的互补和互证,使文献考据法与文物考古考据法相结合,无疑扩展了研究的领域与空间。桂学的考据方法也应该文献考据与文物考据相结合,以文献为据,以文物为证,形成考古学、文献学互动的完整的证据链条和文献与文物互补的资料链条。

其四,广西民族、民俗、民间等地方文化资源特色明显。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并与汉族及世居其他少数民族和谐共处,族群融合,形成桂地民族区域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调研,积累了丰富可靠的材料,为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人类学等提供学科研究资源,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效果。在桂学研究的地方性综合学科研究的视野下,学科方法与跨学科方法,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微观方法与中观、宏观方法相结合,运用现代多媒体工具设施及科学技术新方法,开拓了学科研究的新空间,也为田野调查、实证研究、个案研究、典型研究的细描法、深描法、体验法等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更有利于资料整合、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特色提炼,形成桂学研究资源的区位优势与地方特色。科学研究方法的转换与创新,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而且也使研究资源得到深度发掘和充分利用,研究结果更为科学准确,效果更为明显。这既有利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扶持、传承,也有利于当代文化建设与发展。

其五,桂学研究的社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广西沿海、沿边、南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区域特色及其区位优势形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形态。在其历时性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以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等称谓表征,其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在其文化构成中,不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交融,区域文化间与周边粤文化、湘文化、黔文化、滇文化交流,域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形成其地域文化特征及其文化间性特征,更形成其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根本性质与共同特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语境中,对活态化的、进行时的、发展中的文化资源发掘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与建设性,更需要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考察调研工作,发掘社会现实资源。桂学对广西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资源发掘与开发,可将重点放在具有典型性、成长性、前瞻性的现代文化资源的发掘上,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漓江画派、文学桂军、五通农民画、愚自乐园、“乐满地”游乐园等新型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专题研究与整体研究。同时,对当代广西文化研究的成果资料也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不仅要提供当代研究资料名录索引,而且应该系统全面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建立资料馆或资料库。现已出版的《广西文献名录》所收录的资料下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的研究资料名录也亟须编制,这既可提供已有研究成果与资料积累,又可提供桂学研究的资源与基础。桂学研究资源的发掘及对资料的研究,其资料学、文献学、目录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资料发掘和利用本身,而且在于:一方面加强研究的现实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与现代发展,为“文化广西”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材料资源。因此,桂学研究一方面应该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研究,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对社会现实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发,关注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使研究的历史视域与现实视野有机融合,使历史资源与现实资源更好地结合与贯通,由此建设好桂学研究的资料学和资料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