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零废弃计划:实现可循环利用的未来

新加坡零废弃计划:实现可循环利用的未来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利用已产生的垃圾,则是零废弃计划在下一阶段的措施。尽管如此,新加坡仍有多种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零废弃计划重点致力于促进其中三大资源的循环利用:食物、电子设备和包装材料。在零废弃计划的所有目标中,开发新型回收技术和研制环保替代材料是重中之重,可从源头和回收阶分别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

新加坡零废弃计划:实现可循环利用的未来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零废弃计划”(Zero Waste Masterplan)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以及人口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等问题,通过改善国民处理废物的方式解决当前新加坡面临的更实际的问题:实马高垃圾填埋场(Semakau Landfill)将在2035年耗尽填埋空间,而过去的环境挑战仍在威胁着当下。未来远景中,“零废弃计划”将会实现三个层面的韧性(resilience):气候韧性、资源韧性和经济韧性。

促进循环经济,以取代线性经济模型是零废弃的目标之一。为此,从生产消费到废物资源管理都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具体而言,“零废弃计划”的目标有:延长实马高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于2030年前使人均日均垃圾产生量由0.36公斤降为0.25公斤(30%的减幅);于2030年前总体废物回收率达到70%(含非生活垃圾回收率81%和生活垃圾回收率30%)。

为达成零废弃的目标,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是源头手段,主要目的是减缓资源转化为垃圾的速度。

在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可持续设计(延长产品寿命;减少不必要包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产业共生体系(某一行业产出的废品可被另一行业用作原材料,如食物废渣用于生产化肥,这一措施也对产业布局有要求,用于减少运输成本)。

在可持续消费方面,减缓资源变废的手段主要有:减少不必要消费、重复使用或捐赠不需要的物品,以及提倡购买含有绿色标签的产品。

可持续利用已产生的垃圾,则是零废弃计划在下一阶段的措施。

非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已经颇有成效,如利用现有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使得其回收率几乎达到100%;金属垃圾则主要通过从垃圾焚烧灰烬中提取的方式,完成有效回收;但与之相比,生活垃圾却只达到22%的回收率,零废弃计划改善了原有家庭垃圾回收体系的不足,旨在为居民提供便利、培养垃圾回收意识。

尽管如此,新加坡仍有多种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零废弃计划重点致力于促进其中三大资源的循环利用:食物、电子设备和包装材料。

构成新加坡垃圾总量1/5的食物垃圾,仅有17%被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和将食物废渣用于再生产,是有效的消解手段。而长期推行食物垃圾分类,不仅提高回收利用率,更能提升回收过程的效率。

废旧电子设备往往含有许多有害成分,零废弃对其中的零件和成分做出限制,并要求部分生产商负责产品的售后回收。

包装材料占生活垃圾的1/3,由于其难以被再利用,新加坡出台了《新加坡包装协议》(Singapore Packaging Agreement, SPA)提倡可持续设计,也支持了“自带包装物”等运动的开展。

除了策划如何减少废弃物、高效利用资源外,零废弃计划也致力于加快垃圾回收利用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如开发气动垃圾输送系统(Pneumatic Waste Conveyance System),建造能源回收工厂和图阿斯·克苏丝综合垃圾管理设施(Tuas Nexus 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 Facility,IWMF)。IWMF中有多种废旧资源的协同作用,可同时综合治理水资源和能源资源。(www.xing528.com)

新加坡还在努力转变环境服务产业以配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创新、求职技能、生产力和国际化四个方面,提升环境服务产业的技术含量与水平。预计2025年,前3万从业人员的工作将受益于技术升级。

进行产业升级的具体举措主要有:鼓励创新;推动技术广泛应用;采用可持续的人力使用,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和教育优化产业用地和改善雇佣合同制度;扩大市场入口和海外市场;升级综合治理措施。

在零废弃计划的所有目标中,开发新型回收技术和研制环保替代材料是重中之重,可从源头和回收阶分别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致力于建立零废弃国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领域,项目协议和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政府、企业、高校、家庭和个人都积极参与了零废弃计划的实施,并与携手海外力量共同推进。

编译 徐千钦 冯婧

参考资料:

[1]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Singapore.Zero Waste Masterplan[R].2019.

2019年12月,上海市中心一处资源回收点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拍摄

上海嘉定一辆运输废旧物资卡车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拍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