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寺观溯源与寺庙、庙宇、道教宫观之区别

中国寺观溯源与寺庙、庙宇、道教宫观之区别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寺观”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而将佛教的庙宇称为“寺”,相传却是汉明帝时的事。佛教寺庙在印度称“僧伽蓝摩”,也称“僧伽蓝”,略称“僧伽”、“伽蓝”。这样,道教的宫观之称,成为他们正式的称名,而沿用至今。一般说来,庙、寺、观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庙是一般的庙宇,其中供奉的是“神”;寺是佛教的,其中奉祀的是“佛”;观是道教的,其中供奉的是“仙”。

中国寺观溯源与寺庙、庙宇、道教宫观之区别

“寺观”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寺,本指衙署,官舍。《左传·隐公七年》“发币于公卿”唐孔颍达疏:“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云:“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官署皆名曰寺,沿东汉之旧也。”而将佛教的庙宇称为“寺”,相传却是明帝时的事。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载:“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楛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胪寺。后造白马寺居之,取鸿胪寺之义。隋曰道场,唐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佛教寺庙在印度称“僧伽蓝摩”,也称“僧伽蓝”,略称“僧伽”、“伽蓝”。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就是一部以名刹大寺为主纲,中小佛寺为附目,详细地记述北魏时期洛阳城内和城外佛教寺院的兴废沿革,以及有关的史事、景物、掌故、传闻的名作。此外,“阿兰若”、“精舍”、“梵刹”、“浮屠”等词,也都在一定时期曾作为寺庙的名称。但由于受汉代官署称名的影响,大部分人把汉传佛教寺庙称为寺,在《洛阳伽蓝记》中也以“寺”的称呼最多。唐太宗时,玄奘取经回国,政府为他特设翻经院于寺中,这样“院”又逐渐成为对汉传佛教寺庙的又一名称。尽管唐宋时期对寺庙的称呼很多,如“禅林”、“宝刹”之类,但“寺院”一直是最为常见的称名。

观,即宫观,原指一般的建筑。宫的最初含义是房屋,观是指可以登临其上四外眺望的建筑。大约在汉武帝时,宫观由一般的建筑变成了祭祀神灵的场所。《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听信方士讹传,为见到神仙,于是令“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先后在长安建蜚廉桂观,在甘泉宫建益延寿观。东汉末年,道教初兴,也把祭祀神灵的场所称为宫或馆。《广弘明集》卷十二唐释明概《诀对傅奕废佛僧事并表》就有张陵时“杀牛祭祀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称二十四治。治馆之兴,始于此也”的记载。两晋时道馆名称较多,有庐、治、靖、馆等,但都比较简陋。至南北朝,道教宫观建筑已具规模,称观的很多,如北周的云台观、通道观、玄都观等。唐宋时期,道馆改称为观,大型的又别称为宫,且规模宏大,华丽壮观。这样,道教的宫观之称,成为他们正式的称名,而沿用至今。(www.xing528.com)

一般说来,庙、寺、观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庙指祖庙,寺是官府,观即台观。后来,庙是一般的庙宇,其中供奉的是“神”;寺是佛教的,其中奉祀的是“佛”;观是道教的,其中供奉的是“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