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攀登武当宫,探索武汉道教圣地

攀登武当宫,探索武汉道教圣地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当宫是武汉道教四大丛林中唯一以“宫”命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宫原址在平湖门西端。武当宫为三镇市民奉香之所。移建后的武当宫,规模比原来的要小得多。武当宫之得名相传与武当山有关。相传鲁大宥的弟子发愿来到黄鹄山麓建造了武当山的行院,由此而得名武当宫。同其他丛林一样,武当宫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垂青。武当宫的历任住持刘嗣授、江宗善等不仅重乐、贵术,好养生之道,且精通中医中药。

攀登武当宫,探索武汉道教圣地

武当宫是武汉道教四大丛林中唯一以“宫”命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宫原址在平湖门西端。据明《寰宇通志》载:“在黄鹤楼东,宋崇宁年建,洪武初年续建,正德十年重修。”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重建,立有《重建武当宫碑》(已佚),并有康熙十三年铸的铁钟一口。武当宫为三镇市民奉香之所。光绪十二年(1886 年),武当宫移建于学府宫西的原城隍庙旧址。原武当宫山门外左右墙上,书有“龙、虎”二字,字高与墙等。宫内右边是古天鹅池,池上有石桥,桥下泉水碧绿,苔萍青翠。殿宇依山而建,分为三重。历十余级台阶而登玉清殿,上为雷祖殿,又上为斗母殿,两侧有四皇殿、官厅、三清殿、法轮殿等。最盛时有百余道人居住。移建后的武当宫,规模比原来的要小得多。殿宇仍坐北向南,前临大成路,背依蛇山。山门亦灵宫殿,其后为一大院落,客堂、方丈室、厨房分列于院落的东西两侧。穿过院落即玉皇殿,殿侧另有一小神殿供阴曹地府之神。

武当宫之得名相传与武当山有关。位于湖北省均县以南的我国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武当山,不仅自然景色标奇孕秀,而且各路神仙羽士云集,自元至元十一年(1275 年)武当山道士鲁大宥由北方访全真道归故里,与汪真常在武当山传全真道法,渡弟子百余人,至此,武汉方始有全真道活动。素有“五里一庵中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之誉的武当山,宫观大多受明成祖朱棣敕额,亦多以宫命名。相传鲁大宥的弟子发愿来到黄鹄山麓建造了武当山的行院,由此而得名武当宫。

同其他丛林一样,武当宫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垂青。包含着古代社会宗教意识与民族文化的我国道教,追求的最高理想是长生不死。武当宫的历任住持刘嗣授、江宗善等不仅重乐、贵术,好养生之道,且精通中医中药。希图“得道成仙、消消极虚、超脱自在,不为物累”的达官显贵,便与道教投缘,大修名祠,以求长生久视。

【注释】

[1](明)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二四《治国平天下之要·经制之义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12 册,第336 页。

[2]瞿蜕圆、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

[3](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宋)陆游:《入蜀记》卷4,中华书局1985 年版。

[5](元)揭傒斯:《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6](清)董诰等:《全唐文》卷368《沔州秋兴亭记》,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3738 页。

[7]转引自梁志平《宋人胡寅〈登南纪楼〉诗写作地点证误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 年第2 期。

[8](宋)黄干:《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十一《申京湖制置司办汉阳军籴米略》。

[9](元)揭傒斯:《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

[10](元)余阙:《登太平寺次韵董宪副》,载于(清)陈诗《湖北旧闻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1]牟发松:《唐代长江中游经济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12]皮明庥:《武汉通史·宋元清卷》,武汉出版社2006 年版,第73 ~74 页。

[13](元)脱脱等:《宋史·程颢传》,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12714 页。(www.xing528.com)

[14](元)脱脱等:《宋史·道学二》,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12738 页。

[15]朱汉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3 期。

[16](元)脱脱等:《宋史·孟珙传》,中华书局1977 年版,第12380 页。

[17]问津院志重刊编辑委员会:《问津院志》(上),内部刊行2011 年版,第5 页。

[18](清)迈柱等监修,夏力恕等:《湖广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影印本,第55页。

[19]问津院志重刊编辑委员会:《问津院志》(上),内部刊行2011 年版,第78 页。

[20]问津院志重刊编辑委员会:《问津院志》(上),内部刊行2011 年版,第81 页。

[21]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湖北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162 页。

[22]李森林:《江黄学府——问津书院》,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2 年版,第23 页。

[23]李森林:《江黄学府——问津书院》,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2 年版,第24 页。

[24]赵所生、薛正兴:《中国历代书院志·问津书院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725 页。

[25]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黄州府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 年版,第915 页。

[26](元)龙仁夫:《重修河南书院碑》,引自李修生:《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77 页。

[27](元)刘岳申:《祭龙麟州文》,引自《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4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336 页。

[28](明)宋濂等:《元史·儒学二》,中华书局1976 年版,第4342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