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遗迹,道教寺庙,五溪地域名副其实的盛名寺观

历史遗迹,道教寺庙,五溪地域名副其实的盛名寺观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酉山古迹颇多。大酉山下,有一巨大溶洞,称为大酉洞,更是闻名于世。说大酉山是“神仙所居之处”,是因为它被道教称为第二十六小洞天大酉华妙洞天,更是因为修建在大酉洞口的道教寺庙大酉观。今大酉观为木质结构,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二百四十平方米,全高十一米,砌有方形院墙,东面开八字大门,门额书“大酉观”三字。大酉观是五溪地域最负盛名的道教寺观。大酉观自建观千年以来,香火延绵鼎盛,为历代邑人所崇奉。

历史遗迹,道教寺庙,五溪地域名副其实的盛名寺观

按照道教的说法,神仙所居之处,率在名山洞府之中,名曰“洞天”。道家以为,世间除有十大洞天之外,还有三十六小洞天,均有上仙治之。北宋真宗曾有禅封。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签》载:“太上曰,其次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统治之处也。第一……第二十六大酉山大酉华妙洞天。”第二十六小洞天指的就是曾经得到过北宋真宗皇帝禅封的辰溪县南的大酉山。

梵净山发源的辰水,在辰溪注入沅水。这里的大酉山,九峰林立,故亦有九峰岭之称。它的主峰名为大酉峰,环绕在四周的八座山峰,生成八卦太极图的阵势,可谓藏风纳水,气象万千。其中的两座山峰,又形似羚羊之角,俗名羊角垴。而另一支山脉伸向沅水,形似巨龟饮水江边,而得名龟山。大酉山古迹颇多。相传善卷曾隐居于此,并在此仙逝,其墓庐今存在山中,后人还在此修有善卷祠。西周时,穆天子也曾巡游至此,并在此归天,山中今仍存有穆天子陵。大酉山下,有一巨大溶洞,称为大酉洞,更是闻名于世。相传洞中藏有穆天子遗留下的国史文书,又有传说亦是秦人的古藏书之地,“二酉藏书”的典故就是出在这里。

说大酉山是“神仙所居之处”,是因为它被道教称为第二十六小洞天大酉华妙洞天,更是因为修建在大酉洞口的道教寺庙大酉观。《清一统志·辰州府》载:“(大酉观)在辰溪县南大酉山下,宋祥符年间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知县曹行健重建,清乾隆年间复修。今存《大酉观石碑》,又载有“光绪十七年重修”史实。“文革”中,大酉观在劫难逃。20世纪90年代初,群众自发按照其原貌重建。(www.xing528.com)

今大酉观为木质结构,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二百四十平方米,全高十一米,砌有方形院墙,东面开八字大门,门额书“大酉观”三字。门前砌有台阶。观宇为上中下正方形建筑,上层较小,各层翼角颇高,布阴阳陶瓦,上中二层壁上有彩绘。全观由十八根圆木柱支撑,柱下有石鼓形磉礅,刻有乳钉图形。屋顶为宝珠镂孔式,屋檐反翘形。底层外檐特长,几达三米。大酉观是五溪地域最负盛名的道教寺观。

沅水流域有着悠久的道教传统。沅水的放排人奉张果老为祖师。唐代张果老是黔阳沙湾人,以放排为生。一次,他放排回家,而母亲已病故多日。张果老悲恸万分,化作了沅水边的张果老崖。他的灵魂出窍,来到了辰溪大酉山麓的丹山炼丹修行。今丹山之顶仍有他的炼丹池的遗迹道光版《辰溪县志》记载了另一位唐代的道教神童瞿柏庭。说他跳下五岘山的一口井里,却在六十里外的大酉山下冒了出来,进至那里的善卷祠里修道,最后于桃源洞成仙,羽化飞升。大酉观自建观千年以来,香火延绵鼎盛,为历代邑人所崇奉。早在宋代,就出了位有名的道长陈崇政。据道光《辰溪县志》记载,他有奇术,大旱年成,能呼风唤雨。他在大酉观辟谷长达三十年,不食谷米,只是饮清泉,食瓜果。八十多岁仍然健步如飞。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陈崇政云游南岳衡山。正月初五,他给留守大酉观的弟子陈从志去信,说他将于本月二十一日在祝融峰蜕身仙去。陈从志闻讯赶往衡山,他的恩师果然是那天仙逝。遗体运回辰溪,邑人见其尸身轻如蝉蜕,无不为之惊讶。陈崇政归葬于大酉观旁的龟山之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