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底层工作已就绪,网络教师培训迈出重要一步

底层工作已就绪,网络教师培训迈出重要一步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开展大规模的网络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各地分中心,实现网络系统畅通是必备的基础条件。专家们为后续开展教师网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不到半年的时间,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就绪。青海师范大学教师索南在参加培训后留下感言,说这项工作“利在教师,益在学生,功在国家”。二是高教社高度重视。高教社各地教学服务中心的很多院校代表同时兼任网培中心代表的职责,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底层工作已就绪,网络教师培训迈出重要一步

要开展大规模的网络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各地分中心,实现网络系统畅通是必备的基础条件。当时,基本上是依靠高教社在各地的教学服务中心,再加上教育部师范司原有网络培训体系来建立。省级培训中心都设在师范大学,同时,又搞了中心城市教学点,部署非常严密。2007年7月,第一批分中心系统开始实施,分别位于重庆、云南、武汉、长春、成都、济南、郑州、山西、沈阳。9月,第二批分中心系统开始实施,分别位于河北、黑龙江、内蒙古、上海、广东、青海、湖北、甘肃、安徽、福建。至此共建立了两批近20个分中心。10月,北京与各分中心系统开展联调测试。在此期间,社里为了加强主会场的网络直播效果,还专门在马甸办公区A座改造阶梯教室。

在此期间,2007年8月,在北京还召开了课程建设和体系建设专家研讨会,邀请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和各分中心负责人,就网络培训方式、课程设置、内容模块、运行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为后续开展教师网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不到半年的时间,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就绪。2007年11月16日至12月底,先后开展了5门课程的试培训。这些课程分别是线性代数无机化学实验、工程图学、货币银行学和文学概论。1900多名教师在各地分中心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青海师范大学教师索南在参加培训后留下感言,说这项工作“利在教师,益在学生,功在国家”。

2008年,网络师资培训工作步入正轨,共开设36门课程,培训高校教师1.1万余人。大家的交流也非常活跃,网培论坛发帖总量超过10万条。同时新增15个分中心,全国分中心总数上升至35个。

2009年,培训人数近两万人,较2008年增加了将近一倍,各地分中心增加到50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2月26日,中心申请国家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的“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顺利通过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个项目针对性和现实性强,可以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适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要求,而且已经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虽然经费最后没有落实,但是这件事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2010年,网络教师培训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表现在“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的培训人数又增加了1万人,培训规模达到3万人;“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完成平台建设并开展了在线培训课程测试。

在2010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我总结了中心的工作,称其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某些方面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培训模式的突破。在原有网络同步课堂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新推出了自主性在线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也丰富了高校分会场的实现模式。二是培训内容的突破。由原来面向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品课程师资培训拓展到面向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三是服务意识的突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优质师资资源,突破了培训范畴,开展了“国情讲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众多公益性的服务项目。(www.xing528.com)

对于中心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2011年1月12日,我在对中心2010年工作进行总结时讲了三层意思:一是探索创新。“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在完成平台开发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构建覆盖全国的基于网络进行互联互通的高校教师培训新体系,打造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平台。要树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意识,研发推出新的网络培训模式,实现网络同步课堂模式、在线点播模式、直播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全方位满足高校教师的需求。二是合作共享。中心的工作内容本身就是“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需要开放的视野、较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平台推广能力。要促进“网培中心-省级-校级”三级平台建设,与各分中心、各高校开展课程开发、技术支撑、培训组织等全方位合作。不是高教社一家在北京受益,而是与省、校共享成果。三是突破发展。在培训内容上,面向课程教学,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面向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规范、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训;面向教师发展,开展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等培训。在培训规模上,“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要完成“5年培训10万教师”的既定目标。这个时间点从2007年开始计算,前3年已完成6万人的培训任务。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的新的5年里,争取开发1000门培训课程,培训高校骨干教师15万人,让更多教师受益。中心蓬勃发展的势头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回顾中心创建时期走过的路程,得益于三方面的支持。一是教育部业务司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高教社高度重视。三是各分中心大力支持。高教社各地教学服务中心的很多院校代表同时兼任网培中心代表的职责,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2011年9月,刘超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付英宝接替中心的日常工作。在社领导层面,新任总编辑杨祥接替我分管中心工作,后由党委书记宋永刚分管该项工作,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件事,记得有人开玩笑说,这是高教司在新阶段给高教社送的一份“大礼”。但是,这件事却并非从一开始就那么清晰,而是有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

教师培训是永恒的话题,做好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祝愿中心越办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