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山观:钟祥荆门古名胜,历史实物资料研究

花山观:钟祥荆门古名胜,历史实物资料研究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山观,位于钟祥市洋梓镇花山村花山上。笔者2003年3月5日考察花山观,拓下了有关碑文。过古井,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行程,到达花山观遗址处。花山观遗址从山顶返回山坳处,即为花山观云霄宫遗址。这些碑刻是研究花山观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从碑文可知,花山观也是道释融合的宗教场所。嘉庆二十二年,首人高大荣组织信善200余人捐资重修花山观。使花山观增加了庙产。当地村民介绍,花山观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花山观:钟祥荆门古名胜,历史实物资料研究

花山观,位于钟祥市洋梓镇花山村花山上。笔者2003年3月5日考察花山观,拓下了有关碑文

花山,海拔457米。史料记载,郢城之北七十里有花山焉,灵济祖师云游其地,百花开放,故名“花山”。灵济祖师,即唐僧善信。南昌张氏子,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826年)居随州大洪山。大和年间皇帝赐号“慈忍大师”,院曰“幽济”。后以祈祷有奇验,累加寺号“灵济”,故人们称之为灵济祖师。

从西南侧的一座小山古道攀登而上,途中发现一口古井,传说此井系真武祖师在此山修炼时,所挖掘的一口神井。井口一米见方,古时井水长年不干,但现已毁坏干涸。过古井,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行程,到达花山观遗址处。先考察最高处的朝天门。门宽1.5米,高2米,原有大型青石门额,长1.8米,高0.28米,厚0.17米。上款阴刻楷书“先系大明隆庆元年丁卯岁十一月初三日立”3行18字。中部阴刻大楷书“朝天门”3字。下款阴刻楷书“今于大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岁菊月中浣之吉众姓重修,信士谭永安、谭廷祯”5行31字。门内山顶上还遗存有残砖瓦、残石碑和一尊古香炉。香炉高0.5米,长0.8米,宽0.3米。刻制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农历八月。为武昌石匠所凿制。

花山观遗址

从山顶返回山坳处,即为花山观云霄宫遗址。面阔25米,进深20米。遗址处散落许多残砖断瓦以及古碑10余通。这些碑刻是研究花山观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刻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无量寿佛》碑,记载了花山、原子二村纠首刘门罗氏大、刘学恕、刘如恺、王懋臣、宁天相、陈启斗和樊柱同等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捐修花山观云霄宫的功德。碑文云:“吾郢东八十里,古刹花山观云霄宫之建也,其由来久矣。峰峦峭拔,林壑秀美,福庇十方,灵应千古,为郢郡士女朝谒游览之福地也。奈何自闯逆兵火之后,遂尔殿宇圮毁,香灯冷落。幸我皇清御世,政治清明,四民乐业。有住持沙门僧性明与其徒海奇、徒孙寂定、寂悟者,慨然有志重修,叩化四境,布施不惮胼胝之劳,伐木凿石,越数岁而宫成。由是登览者日众,朝谒者益广。”从碑文可知,花山观也是道释融合的宗教场所。

雍正九年(1731年),有纠首葛正啟捐资重修花山观。

乾隆五年(1740年),生员王在中,纠首王永修,刘虞方动员信善360余人捐资重修了龙王殿,装修了圣像。(www.xing528.com)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信善杨世金将水田一石,大小九坵,私堰一口施与花山观,供佛斋僧,并刻碑以证。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首人高大荣组织信善200余人捐资重修花山观。

咸丰十一年(1861年),信善高德安将水田二亩六分和四亩九分施与主持道丁元慧名下,永作香火之资。并立碑为证。

同治四年(1865年),杨朝秀、朝廷、朝举将祭田一分,水田一石,私堰一口卖与花山观住持丁元慧名下永远为业。使花山观增加了庙产。

同治十二年(1873年),有谈家庙、何家庙、胡家庙、洪家庙、魏家庙、范家庙、龙王庙、周家庙、南庙、狮子庙、彭家庙和大山庙等12处湾中的130余人捐资重修花山观。从而可知,当时湾村是以“庙”为单位来管理的。

当地村民介绍,花山观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