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程价值反思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程价值反思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初拟课题后,你可以将泰勒的五个目标来源作为“筛子”,以此反思“课题”的课程价值,甚至反复“初拟”,最后确定课题。符合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吗?与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期望冲突吗?此外,影视欣赏课只播放影视不组织欣赏,将小说、散文阅读欣赏变成高考题求解等,都与价值观反思欠缺、取向偏执和行动怠惰有关。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课程价值反思

在初拟课题后,你可以将泰勒的五个目标来源(学习者、社会、学科专家、哲学、学习心理学)作为“筛子”,以此反思“课题”的课程价值,甚至反复“初拟”,最后确定课题。相关的反思支架是:

·学生维度:这个课程能满足学生怎样的发展需要?能适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吗?哪些学生会喜欢,哪些学生会排斥?

·社会维度:这个课程对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有价值吗?符合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吗?与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期望冲突吗?能得到社会、学校环境的支持吗?

·学科专家维度:这个课程有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结构吗?具有怎样的课程功能?与必修课程的学习有怎样的关系?

·教育哲学维度:这个课程是培养学生适应现实存在的社会,还是侧重于培养改造社会的年轻人?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吗?

·学习心理学维度:这个课程能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吗?学生能学好这个课程吗?

价值观反思,是每一个成功的选修课程开发者都会思考的,但未必是理性的,因而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的课程取向,大致有六种:

·满足学生需要、兴趣的取向;

·增加学生知识、能力的取向;(www.xing528.com)

·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取向;

·基于学科拓展、知识补充的取向;

·符合学校办学宗旨、特色创建的取向;

·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兴趣的取向。

当然,在实践中,还有一种“得过且过”取向,拣最少费力的课程开发,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这不是正道。另外,不恰当地、过分强调某一方面,会使选修课程遭遇更多的实施问题,如变异成大学课、必修课、试题课、自读课、识记课等类型。此外,影视欣赏课只播放影视不组织欣赏,将小说散文阅读欣赏变成高考题求解等,都与价值观反思欠缺、取向偏执和行动怠惰有关。

笔者开设“我读《老子》”,其价值观反思,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需要,毕竟《老子》提供了大量的文言词语、句式,有助于学生丰富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二是在《论语》之外,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另一种世界观;三是《课程标准》“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的要求。

对此,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的序、《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和《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等文章中都有精到的论述[5]

现在的中学生,其实不但是中学生,似乎都不爱读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他们想着读文言文是没有用的。……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