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以上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法》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与在校期间的大学生相关联,与将来走入职场的同学们则更会常常相伴。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参加劳动,尤其是参加生产性实习实训、服务性社会劳动、创业性劳动等则更要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有法律法规为大家护航,才能更舒心、更富创造性、更有成效地劳动。

身体力行实践感悟

实践活动1:以“世界咖啡”形式,呈现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期待

“劳动教育期待”咖啡会谈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劳动教育我们期待。

活动目标:通过以“世界咖啡”方式会谈,充分交流、展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期待,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全面、精准了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期待、诉求,为规范、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做好准备。

适用对象:职业院校学生。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结合专业特点,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崇尚劳动的情感,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逐步扎根于学生心中,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遵守原则:紧扣主题、人人参与、充分沟通、全面精准。

组织者:班级辅导员。

协助者:本班劳动精神主题教育教师。

活动时长:2学时。

活动准备:1.教师围绕该主题活动,提前进行认真准备,要考虑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提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做好活动准备。

3.活动场所及相关物品准备。直径为1米左右的小圆桌或小方桌6张;足够数量的椅子,不能有人站着;海报纸或者能盖住桌面的大纸;彩色马克笔或者水性白板笔;胶带纸;两块移动白板(有一面平整的墙面亦可);投影仪及幕布;音响设备;背景音乐;无线麦克风等。

4.了解世界咖啡会谈的原则及流程。“世界咖啡”是一种集体交流的方式,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让参与者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对话。如同朋友喝咖啡一样,围坐在桌边,认真聆听对方说的话,并深入思考、交流和拓展每位朋友的思路。之后,每个人又移往另一张咖啡桌,认识新的朋友,交换新的观点。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就会迸发出灵感,激发出创新的思路。

世界咖啡会谈法,简单易用,旨在对与实际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合作式的对话。在具体运用中,为了不同的目的,也可用不同的名称。例如,“领导力咖啡馆”“创造力咖啡馆”“战略咖啡馆”“团队建设咖啡馆”以及“产品开发咖啡馆”等。

世界咖啡会谈的原则主要有明确会谈主题,创造热情友好氛围,探索相关问题,鼓励每个人贡献,接受不同观点,共同审议不同的模式、观点和深层次的问题,收获、分享共同成果等。

活动流程:

一、明确会谈使命

1.创造性地思考:对于劳动教育,我们的期待是什么。

2.让同学们在会谈中思考、感悟劳动的价值、培育劳动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会谈氛围

在空间布置上,尽可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桌椅摆放:6~7人一桌(轻便的小圆桌最佳,方桌亦可),桌子摆放不宜太整齐,营造出自由随意的氛围;会场前部为主持人单独准备一桌两椅;其他相关材料的准备见上述“活动准备”中所列材料,根据需要和届时环境合理放置其他相关材料。

三、具体会谈流程

1.分组。主持人组织将班级全体同学按6~7人为单位分组,分别称之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组。主持人及志愿者引导大家根据分组情况就座(3分钟)。

2.主持人开场。简单介绍世界咖啡会谈模式、目的以及基本规则;主持人说明本次会谈的主题及使命等(主持人开场时间建议为7~10分钟)。

这次活动我们将进行三轮会谈。作为主持人,我将在每轮会谈结束时提醒大家,方式就是我举起一只手(示范),看到我举手的伙伴们也请举起你的一只手,并停止发言。

我们每一桌都选出一名桌长,每桌的桌长要欢迎来自其他桌的成员,向其介绍本桌展开的各轮会谈的基本信息,并选择合适人员进行会谈记录。

记录时,大家可以涂鸦、写画,可以使用各种颜色的笔使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如:表格、图形、中英文字、火星文字等;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发言以贡献智慧,每个人要学会主动倾听、尝试理解他人的见解;大家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问。

3.概括性介绍关于劳动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价值等,引入第一轮会谈阶段(5分钟)。

4.第一轮会谈(15分钟)。大家简单地自我介绍并选出桌长。第一轮会谈正式开始后(会谈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四处走动,可以倾听,也可以参与讨论,讨论时间到了之后,主持人静静地举起手,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举起手,现场会安静下来。

5.第二轮会谈(15分钟)。换桌交流:除桌长外,其他同学离开本桌,去往其他不同的桌(每桌人数尽量保持均衡),组成新的小组(本组同学尽量不要出现在同一桌上),开始第二轮会谈,在第一轮会谈的基础上,新成员继续进行会谈。

主持人可以四处走动,可以倾听也可以参与讨论,讨论时间到了之后,主持人静静地举起手,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举起手,第二轮会谈结束。

6.第三轮会谈(15分钟)。主持人引导: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第三轮,各位请回到开始的小组——最早就座的那张桌子。先用几分钟分享你们到其他各组对话的进展与收获,然后讨论你们组对于劳动教育的期待和诉求到底是什么?其后,请将你们的观点简洁明了地写在白板纸上,当这轮会谈结束后,请将其贴在墙壁或白板上。

7.分享(1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阐释本组对于劳动教育的期待和诉求。

8.自由交流时间(3分钟)。大家可以在会场四处走动,观看各组的成果,互相交流,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引导大家进行深入的思考、梳理。

9.主持人概括总结(3分钟)。主持人对本次会谈进行概括性总结,包括各组表现、大家的观点等,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四、劳动实践要求(2分钟)

1.在周六、周日或假期,持续做些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自觉培育劳动意识。

2.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本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累计30小时以上。

五、评价与改进建议(3分钟)

世界咖啡会谈结束后,组织同学们对本次会谈进行评价,并针对本课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填写纸质评价与改进建议表,也可以扫码进行线上填交(纸质评价与改进建议表、二维码均由活动组织者提供)。

实践活动2:演示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劳动争议

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劳动争议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引语

职业院校的同学们,从你们踏入职场,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你们也就承担起了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段上,很可能会发生劳动争议,那么当劳动争议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寻求解决之道,维护自己正当的劳动权益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劳动争议解决的路径,然后分组以一个案例为例,来演示劳动争议解决的办法,以此强化我们的劳动意识和依法维护自己正当劳动权益的意识。

必备知识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法律地位上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在形成劳动关系之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关系,可以就工资待遇等条件进行平等协商。但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劳动者即成为该用人单位的职工,二者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www.xing528.com)

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实体权利主要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与福利、职业培训等。劳动者的程序权利主要包括: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以上实体权利义务而产生的纠纷才算是劳动争议,否则只能是一般的民事争议或其他争议。

从上述劳动争议的特点可以看出,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产生的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是因劳动权利义务而产生的其他纠纷,都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主要解决途径有以下四种。

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外,工会与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争议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过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培育劳动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活动目标:通过对劳动争议各方及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人民法院法官的扮演和对劳动争议的处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依法维护正当劳动权益的意识。

适用对象:职业院校学生。

组织者:班级辅导员。

协助者:本班劳动精神主题教育教师。

活动时长:2学时。

活动准备:1.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提前熟悉、掌握劳动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款。理解、掌握劳动争议解决的具体途径。

2.对教室进行部署,把桌椅集中摆放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届时引导各组同学分别就座。

3.若活动空间较大,最好准备无线麦克。

4.案例准备:2015年2月1日,胡某进入某科技公司担任销售部高级客户经理,劳动合同期限至2018年1月31日,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后,胡某的销售业绩一直未能达标。

2015年7月1日,应公司要求,胡某与单位签署了《个人业绩改进计划》,该计划中公司给予胡某3个月的观察期,胡某承诺2015年7月至9月期间本人月销售业绩不低于5万元,如未完成,胡某需自行提出辞职。后胡某未能完成该销售业绩。

2015年9月30日,公司以胡某履行其自行离职的约定为由,要求胡某离职并收回电脑、考勤卡等。

胡某依照公司要求办理了离职手续,但不认为是自行离职。后胡某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活动过程:1.分组。把班级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2.引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学分别就座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每组推举一名同学为召集人。

4.第一组扮演以上案例中的某科技公司人员、第二组扮演以上案例中的胡某,第三组扮演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员,第四组扮演仲裁委员会人员、人民法院人员。

5.就以上案例,第一组代表以上案例中的某科技公司人员、第二组代表以上案例中的胡某就劳动争议进行协商。

6.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第三组扮演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员进行调解。

7.调解不成或调解后其中一方反悔,当事人向第四组扮演的仲裁委员会人员申请仲裁,由第四组扮演的仲裁委员会人员进行裁决。

8.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提起诉讼的劳动争议进行判决。

教师评析:本案中胡某未能完成销售业绩,属于不能胜任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与胡某的约定,实际上是在胡某不胜任时,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经济补偿。该约定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行为要求

1.尽心尽责、诚实劳动、高质量劳动。

2.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劳动协议。

评价提高

组织同学们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找出得失,并针对本次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填写纸质评价与改进建议表,也可以扫码进行线上填交(纸质评价与改进建议表、二维码均由活动组织者提供)。

*实践活动3:分组分类参加校内劳动实践

学生分组分类参加校内劳动实践方案

活动主题:享受劳动快乐 提高劳动能力。

活动目标:通过参加校内劳动活动,强化劳动体验、培养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发挥出劳动的育人功能。

适用对象:职业院校学生。

遵守原则:真正地参与劳动、在劳动中真进步、高质量劳动、安全劳动。

组织者:班级辅导员。

协助者:本班劳动精神主题教育教师。

活动时长:2学时。

活动准备:1.对于本次劳动,组织者提前做出安排,提出要求,尤其是安全方面的要求。

2.在组织者提前做出安排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前进行适当准备。

3.在学校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提前与本次劳动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如学校学生处、总务处、科研处、信息中心、图书馆、二级院系等部门进行沟通,根据劳动教育要求,让这些单位为本次劳动提供劳动指导教师、劳动岗位和工具等。

活动过程:1.分组。根据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劳动锻炼岗位,可将班级学生分为校园绿化组、卫生保洁组、校园网络运维组、图书管理服务组、日常教学管理服务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组等若干劳动小组。

2.人岗匹配。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学生实际,在组织者的协调下,根据岗位提供者和学生的意向,将不同的劳动岗位提供给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做到人职、人岗匹配。

3.学生在岗位指导教师指导下,按要求自主开展工作。

4.学生向岗位指导教师报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5.规范放置劳动工具,整理相应劳动场所,保持整洁、有序的劳动环境。

行为要求

1.梳理、总结本次劳动的体验、得失,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改进、提升。

2.自觉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不断培育自己对劳动的正向情感。

评价提高

1.岗位指导教师、本次劳动的组织者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和建议(评价标准由活动组织者提供)。

2.学生根据岗位指导教师、劳动组织者的评价和建议,从认知、态度、技能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自我。

我思我行 1.结合实际,思考青年学生提升劳动素养与技能的意义。

2.从此时起,努力养成勤劳习惯。

注:实践活动前面加“*”者,为必选实践活动;没有加“*”者,劳动实践组织者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实际,选择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