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实践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实践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管达到何种境界,教师用于教学的语言必须具备下面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规范准确规范是对教学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要求。教师说普通话,发音要标准,声母、韵母、声调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不与方言混杂。条理清楚,这是教学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是由教师讲授知识的系统性所要求的。

教师职业素养:信息化时代实践

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种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种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1]这三种境界,实际上教学语言表达的三个不同层次。但不管达到何种境界,教师用于教学的语言必须具备下面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准确

规范是对教学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要求。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效法的意向,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为学生提供正面示范。教师语言的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要熟练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用语。教师说普通话,发音要标准,声母、韵母、声调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不与方言混杂。其次,教师应当遵守现代汉语所规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不读错音,不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语病。

【信息窗】

教育教学用语的法规条文

2000年9月23日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第八条:“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二)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15年12月27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准确,即教学语言要术语正确、用词精准、语意明确。第一,正确使用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反映学科性质与特点并对课程概念、定义、原理和规律的统一称谓。如语文中的“自然段”、“文体”,数学中的“等差数列”、“有理数”,政治中的“价值规律”、“生产资料”,地理中的“热带季风气候”、“亚欧板块”,物理中的“质量”、“加速度”,化学中的“溶解”、“饱和”等。专业术语是学科基础知识表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准确解读和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知识传授。第二,汉语词语丰富,各有所指各有所宜,教师用词务必准确表达内涵,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社会事实的描述,还是对概念定义、原理规则的阐述,都要做到用词精准到位,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和误解。第三,教师的语言要主旨明确,能清楚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如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本内容时说“大家用自己的语言,可以打乱,可以照书,把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句话结构混乱,言不及义。

(二)清楚明白

一是说的声音清楚明白。教师讲话是有声的语言,是用声音表情达意的。学生听得是否清楚明白,与教师的音量、语速、语调及节奏等因素有关。有的教师讲起课来高音喇叭全程轰炸,“机关枪”式滔滔不绝,时间一长,学生只会觉得满耳是聒噪之声,疲劳不堪;有的教师说话声音太小,“老和尚念经”喃喃自语,学生听起来费力,自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发音说话,声音响亮、音量适中、吐字清晰、语速适当、语调舒缓、停顿合理、节奏相宜,学生才能毫不吃力且耳感舒适地听清听明教师说的每句话。

二是说的话清楚明白。条理清楚,这是教学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是由教师讲授知识的系统性所要求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学语言也应如此。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一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推导,教师心中要有数。教学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缜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讲解,顺藤摸瓜、剥茧抽丝,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三)启发教育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完成的。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着眼于活跃学生思维,以自己的讲来诱导学生的想,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学生主动地随着教师的语言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通过巧妙提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类推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点拨学生思维的路向,启迪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www.xing528.com)

教育性是教师语言表达的职业性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职责所在,教学就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的过程。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文雅、纯洁,不说粗话、野话、脏话,更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二是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因素,通过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把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

(四)简洁形象

教学语言应简洁再简洁。每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时间、规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说出的每句话都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和知识含量,要用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简洁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时间,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学语言主要是诉诸学生的听觉,转瞬即逝,冗长的语言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恩格斯曾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教师说话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地揭示本质,阐述原理,抓住重难点。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的表述,夹杂大量的“嗯”、“啊”、“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意义的口头禅,势必影响教师的语言质量及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需要形象化的语言。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即便是学生抽象思维得到迅速发展,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参与。各门学科都有抽象事物或深奥理论,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学要取得成功,条件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上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能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化为浅显、枯燥化为生动。鲁迅先生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一形象事例,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理论,新鲜有趣、通俗易懂。因此,要使课本中的文字活起来,教师就要善于用形象鲜明的语言以增强表达的“可视性”和感染力,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语境,激发学生联想,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教态自然

态势语是用表情、动作或体态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无声语言。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态势语能加强教学口语的表现力。《礼记》云:“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未尽意,辞未尽情,某些情感、某些体验、某些见解绝非口语就能完整细腻地表达出来,教师讲课要淋漓尽致把自己的学识、情感、见地表现出来,就非借助态势语不可。教师教学态势语的运用,要做到态势自然、大方得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光交流

教师的目光要亲切自然、友善坦诚;目光要与学生接触,既有全场巡视又有个别关注,形成交流感;注视时间要适当,不要过长时间直视学生,这会让学生紧张不安甚至产生攻击行为;注视方式要适宜,少用斜视、睨视、飞视等眼神。

2.面部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要温和亲切,面带微笑。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教师的微笑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源于爱的笑容,不能皮笑肉不笑。教师的表情要富于变化,依据教学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或高兴生气或惊讶或担心,能合理适度运用多种面部表情。

3.手势

作为教师,讲课时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加强表达效果。手势的运用要得体自然、坦诚从容、恰如其分。手势不宜过多、过于频繁,要少而精、富有表现力,要随着相关教学内容进行。

4.姿势

教师的站立坐行,都应稳重端庄,规范得体。

教师站要有站相,头正、肩平、身直、脚稳,站立时不宜浑身扭动、叉腰斜肩。教师最好无障碍地站在讲台附近,让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整个身体,这样才能有效使用体态语言。

讲课时,教师也可适当走动,但一般以在讲台左右走动为主,也可适当走近学生,但不宜过多来回频繁走动,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