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语言的常见形式及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语言的常见形式及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素养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二)激励语激励语是教师用于激发、鼓励学生的教育语言,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干劲和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奋勇向上、积极进取。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

教育语言的常见形式及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素养

(一)表扬语

“长善救失”是教育的原则之一,表扬则是“长善”的有效手段。表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目的是强化被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将这些行为巩固起来,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别人的夸奖。马克·吐温说:“只一句赞美的话,就可以使人快乐半个月。”每个学生都渴望被教师肯定被教师夸奖,表扬是思想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正面教育的有效方法。

运用表扬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扬要及时。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进步时,应立即给予表扬,及时的表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喜悦,进而转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一旦时过境迁,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会减弱。二是表扬要有因。表扬学生要事出有因,空泛的不实事求是的表扬,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好,让学生自我膨胀、唯我独尊且不能接受批评,这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而且,滥用表扬还会降低表扬的含金量,久而久之,学生对“贬值”的表扬无动于衷。三是表扬要具体。教师的表扬用语越详细具体,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比如“××同学的表现相当不错”,“不错”在什么地方?学生根本不知道,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表扬很难有鼓动性和影响力,不如改成“我看到××同学在努力控制脾气”,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注意到他的进步,也让学生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四是表扬要多样。表扬的方式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还可以用“无声赞赏”的书面表扬,还可以用非语言的态势语表达。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一个热情的拥抱,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表扬方式,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在班里作了如下的表扬:

我校的拔河比较圆满结束了,我们班不负众望取得了第一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建议为我们的胜利鼓掌。从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全班同学团结奋斗、努力拼搏、互帮互助的精神,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特别需要表扬的是体育委员,他积极组织同学参加训练。还有丁强同学,他带伤比赛,还有王青同学,她为同学们服务,当然,还有很多同学都为这次比赛付出了汗水。作为班主任,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把这次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顽强奋斗精神在学习上发扬光大,使学习成绩成为全年级第一。

这番赞扬语既有对全班同学的表扬,又有对学生个人的表扬,教师的话语中充满激情,使学生备受鼓舞。

(二)激励语

激励语是教师用于激发、鼓励学生的教育语言,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干劲和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奋勇向上、积极进取。激励语的有效运用,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激励和表扬是相似的。激励和表扬的区别在于:表扬是对学生当下或以往行为的赞赏,激励多是事前对学生未来行为的激发;表扬重在肯定,激励重在鼓动。与表扬相比,激励注重的不是学生当下取得的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并且经常用于帮助学生在应对挫折、失败、困境、挑战时增强信心。可以说,激励比表扬更有意义。激励对于学生,就像灌溉对于种子一样,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因此,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提升激励、唤醒和鼓舞。”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在表扬或批评之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或提出更高要求,或指明改进的方法和途径,鼓舞学生,振奋精神,向更高或预定的目标努力前进。

【信息窗】

“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节选自:《“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

激励语的要求是结合实际,促其立志。教师要从教育目的、效果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能力,找准学生的促动点,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勉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激励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正向激励,如理想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即为学生指明正面目标,激发学生的奋发之心;二是反向激励,教师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说出与自己真实意思相反的话来刺激学生的自尊心,故意假设学生没有能力做某件事来激起他们的斗志,由此产生巨大的行动力量。例如:第二天就要进行全校万米长跑比赛了,可班里竟有20多名同学请假。班主任作了分析,很可能是这两天天气冷的原因,于是就在班上作了这样的动员:“今天天气骤然变冷,严寒逼人,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还是放弃比赛吧。再说,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不能和一二年级的同学比了。正所谓‘廉颇老矣’,只会吃饭了。让我们班的两次总分第一名成为永远的历史吧。”“我们还是放弃比赛吧”、“不能和一二年级的同学比了”这些反话激起了学生的斗志,结果学生们都不再请假,最终班级得了第一名。

(三)批评语

如果说表扬的功能主要在于“长善”,那么批评的功能则主要是“救失”。在日常教育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言行举止,如骂人打架、欺负同学、撒谎骗人等,对这些错误,教师会用一些教育方法来加以制止,其中批评就是教师最常见的手段。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言行予以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促使学生改正的教育方法。(www.xing528.com)

批评意味着否定与指责,相比于表扬语和激励语,批评语对学生的心理刺激更大,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慎用批评语,恰当的批评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不得当的批评会恶语伤人、创伤学生心灵

教师在进行语言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批评要实事求是。表扬要及时,批评要延迟。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因而,在批评前,教师要摸清情况,实事求是,切忌偏听偏信,张冠李戴,以偏概全。二是批评要言之有情。情感是批评的润滑剂,高明的批评应是师生间的一次情感交流,要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之深、责之切,这样的批评才是苦口良药,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三是批评要宽严适度。批评语忌走两个极端:一是不痛不痒,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一是严厉冷酷,刺伤学生的自尊。教师要拿捏好批评的尺度,语言宽严适度,刚中见柔,柔中有刚,既让犯错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又避免他产生逆反的心理。四是批评要就事论事。批评学生时,教师不要借题发挥诋毁学生的品质,不要随意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不要妄自评判学生的未来。五是批评要因人而异。批评语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的人和事,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如对待外向豁达的学生,教师批评时可直言不讳,对待内向拘谨的学生,老师批评时说话要留有余地,言辞不得太尖锐。

批评的方法主要有:直言警示、欲抑先扬、以扬代抑、旁敲侧击、谐语寓意、幽默讽刺、婉转迂回等常用的批评方法。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听鼓励的话,而不喜欢听恶语。”以扬代抑的好处正在于此。

(四)说服语

说服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是指教师借助语言、事实和示范,改变学生的认知,从而改变其态度或使其行为趋向预期目标。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来说,说服是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语言形式,向学生传递必要的信息,引起学生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学生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的认知和内化。

教师要做到“说”而使学生“服”,在运用说服语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调查研究、量体裁衣;二是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三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说服语大致有两类。一是直接说服:直入主题,抓准问题实质,或分层论述或层层推进,指出利害,表明态度,提出要求。二是间接说服:运用比喻、类比、寓言、举例等方法,或言彼意此或反弹琵琶,迂回诱导。

下面是一个直接说服的例子:

在一个素质教育开放日,青岛市育新学校为了展示学校、学生的风貌,规定全体师生必须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然而事与愿违,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李蓉老师却发现班上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穿校服。李老师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只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以后他们会继续对班级利益、荣誉视而不顾,从而影响到他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

于是,针对上述问题,李老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①如果你是老师,对于自己再三强调的问题,而学生根本就不重视,你会怎么想?

②集会时,当你看到一个班级的同学,服装如此的不统一,你会怎么想?

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是老师的话会很生气;如果看到别班的同学服装不整齐,他们会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这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上升到班级集体荣誉和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上来。

接下来,李老师通过五个方面给学生说明了穿校服的意义。

①校服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校服穿在身上应该感到自豪。

②整洁统一的校服可以体现学校、班级的精神面貌。

③外出时,一旦掉队,可以通过校服找到自己学校的队伍。

④穿校服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⑤可以消除同学间的贫富差距

从此,学生们开始主动地按照要求穿校服,而且对各项班级活动都能积极参与。

在说服学生穿校服这个问题上,李老师是直接说理,首先是设问诱导,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接着,李老师从五个方面分层叙理,全面而深刻阐明穿校服的意义,提升学生认识。

再如下面这个间接说服的例子:

一次,墨子的学生子禽向老师请教:“老师,您说一个人,是话说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墨子想了想,回答说:“池塘青蛙日夜不停地鸣叫,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黎明时只叫一两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听了墨子的回答,子禽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墨子采用了间接说服的方法,他巧妙地以青蛙比喻“说话多的人”,以雄鸡比喻“说话少的人”,然后将两者作对比,说明了“说话要合乎时宜”的深刻道理,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很容易理解和领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