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校本教研助力学校发展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校本教研助力学校发展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校本教研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引领、缺少一种经历式的参与,就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难锻造一支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学校教研团队。重视校本教研将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井研教师培训实录:校本教研助力学校发展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小学 卢学锋

有教学视导的机会走进了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课堂,接触了更多的老师、学生。有了更多的感触: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这时,我想到了教育科研,能不能通过教研、通过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获得学生科学学习、教师科学施教和学校有效管理的好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有效性。让教师和学生苦教苦学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观,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通过参观、考察、学习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一所良性发展的学校,一般都是崇尚学术、教育科研风气浓厚的学校,学校管理趋向于人本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领导带头科研,引领学科教学;教师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勇于改变,成长愿望强烈,认真反思总结,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发展,后劲十足,学校人际关系和谐集体主义观念强烈。这样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更是改变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并由此让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教育科研,教师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教师教得轻松效果好,学生学得愉快后劲足,教师在专业上受到同行的好评,在管理中得到学校的肯定、学生家长的认可。教师渴望尊重和赏识的心理得到了极大满足,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能够在本职工作当中找到幸福感,这样的幸福感才会持久而深刻,这种幸福的感觉又会弥漫开来,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个美丽的瞬间。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会极大促进教师精神世界的改变,促进他们的成长、追求卓越。

一、现状调查

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视导中做过了解:你认为校本教研对你的专业成长有帮助吗?针对教师的回答,做了整理,整理如下:

问:您为什么觉得校本教研对您的专业成长没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A:学校教研活动主要以某个人的教学实践为主,相比较被推出上课的教师,其他教师缺少实质性的心理负担,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教师B:教研活动中,大多数事先定好发言人,照本宣科。大多数教师只是充当听众,缺少反思与交流,难以实现真正的智慧碰撞。

教师C:教师们能力有限,加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作祟,对于教学问题仅止于发现与陈述,缺少归因与策略思考,专业能力难以提升。

二、问题分析

面对如此熟悉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校本教研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就课论课,缺主题性研讨

教师们在备课、上课、听课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将相似的问题进行整合,缺少问题“类”的思考。这里的“类”就是活动的主题,只有在主题的框架内进行相关问题的研讨,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教师共性的问题与困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www.xing528.com)

(二)止于评论,缺行为改进与优化

在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最为频繁的内容便是听课评课。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讨论多数时候评论完就完了,对于如何改进与优化很少提及。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上课的主角不是自己,毫无压力无需过多思考地评价即可;可能是对于评价没有明确的指向,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组内教师能力有限,无法提供有效的改进策略。这样的教研流于形式,如何在教研的过程中不断矫正教学行为,并逐步优化使其趋于完美呢?

(三)一枝独秀,缺乏有效教研机制与方法

当前校本教研的关注点很多时候是在于“如何上好一堂课”,教研的内容更多关注的上课教师个体,教研活动成了上课教师一个人的事,其他教师参与热情不高。这样的教研机制与方法需要改变。

(四)流于形式,无长效机制

现实中学校教研活动在部分教师眼里看作是例行公事,而不是视作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与教研活动缺乏计划性、活动流于形式等有直接关系。这样的教研组织自然无法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对于教研意识的形成、教研氛围的创设、教研成果的物化更是无法展开与实现。

因此,校本教研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引领、缺少一种经历式的参与,就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难锻造一支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学校教研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参与和自我需求上。

基于这些想法,我们的校本教研要力求让每一位教师能“卷入”式地参与到校本教研之中,经历有主题、讲实效、够深度的校本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应重在“磨”和“理”。

“一磨”从每位教师的独立备课开始,经历个体解析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解读教材——参阅教学参考、经典课例——同伴间的交流与碰撞过程,在个人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拓宽自己设计的思路,实现每一位教师的第一次学习与成长。通过对教学预案的讨论与整合,确定一磨教学设计。并采用“抽签上课”的方式确定方案实践教师,这样来减少团队中“旁观者”多的现象,促进教师必须参与,体现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每位教师,增强教研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磨”是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评课、议课。设计并填写好课堂观察表,做好记录,重点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位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调整。

“三理”主要是解决大家在“磨课”过程中适时进行整理及理论提升。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这个环节的整理,解决对课例的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现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可请教学骨干或学科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改变当前学校教研过多的形式性,须给予制度的保证及经费的支持,给予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专业的引领,适时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将一部分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人组织起来,让教师们看到积极教育科研,勇于改变的人在教育教学上的高效、有效,从而让不愿意转变观念的教师也参与进来。让我们的教师善于学习,勇于改变,主动参与,跨越发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重视校本教研将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