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城区同乐寺冲:文化遗址尚存

襄城区同乐寺冲:文化遗址尚存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乐寺冲位于襄城区卧龙镇赵冲村四组,因冲内旧有同乐寺而得名。邻近同乐寺冲的华严寺纪事碑文中有其记载。华严寺遗址地处同乐寺遗址东2千米。从中可以看出同乐寺的住持为建设华严寺捐过资,同乐寺的建造时间应在华严寺之前。同乐寺应有“与民同乐,普天同乐”之意。同乐寺一带旧属明襄藩王府园林。如今,同乐寺早已湮没无闻,但以其冠名的同乐寺冲仍存。同乐寺冲两山环抱的山坳里尚存同乐寺遗址。

襄城区同乐寺冲:文化遗址尚存

同乐寺冲位于襄城区卧龙镇赵冲村四组,因冲内旧有同乐寺而得名。同乐寺,史料记载较少。邻近同乐寺冲的华严寺纪事碑文中有其记载。

华严寺遗址地处同乐寺遗址东2千米。华严寺遗址有一通两面有字的残碑,上面有“同乐寺住(持)”“襄阳”“本寺”广德寺住(持)“圆通寺住(持)”“襄府内臣廖”“千户郭原”“油坊滩巡检司”等字样。据此推断,此碑是一通修建华严寺的纪事碑。从中可以看出同乐寺的住持为建设华严寺捐过资,同乐寺的建造时间应在华严寺之前。

同乐寺应有“与民同乐,普天同乐”之意。这样,才可与佛教“普天同渡”的义旨相合。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抑或是以讹传讹的原因,民间多把“同乐寺”称作“铜锣寺”,并且演绎了不少的传说。

传说,该冲原寺庙附近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见底,人们饮水时,无意中发现井底有个铜锣,想捞又抓不住它,因名铜锣寺,冲以寺得名。

又传说,曾在一场战争中,许多躲避灾难的人聚集于附近的火龙山寨。一位唱戏的艺人敲响了铜锣,拯救了山冲里的百姓,避免了刀兵之灾。战争之后,众百姓感谢这位艺人,这位艺人却推说是铜锣的功劳。于是,人们在火龙山东面的山冲修建寺庙纪念,名铜锣寺,冲亦改名为铜锣寺冲。(www.xing528.com)

同乐寺一带旧属明襄藩王府园林。襄王府由第一代襄藩王即襄宪王朱瞻墡始建。朱瞻墡,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仁宗皇帝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封王,宣德四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徙襄阳。朱瞻墡就藩襄阳后,曾两次入京晋见皇帝,礼遇甚隆,朝廷两次扩大其庄园的范围。襄王府园林非常大,从隆中起,西到谷城王牌山下的承恩寺和庙滩,北到卧龙镇白马洞的白马寺,南到七里山下的古林坪,西南到达南漳石门的莲花寨,面积有400多平方千米。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泉遍布,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襄藩王府视此为风水吉地,藩王薨逝后,于此辟建墓园,并兴建寺庙加以护卫。

当年,同乐寺东有灵泉寺,灵泉寺西北有华严寺、东北有广德寺、东南有白塔寺、东有泰山庙、西南有圆通寺……此地形成了“一冲一座庙,一坡一道观,寺庙殿堂林立”的壮观景象。

如今,同乐寺早已湮没无闻,但以其冠名的同乐寺冲仍存。同乐寺冲两山环抱的山坳里尚存同乐寺遗址。遗址附近泉水充沛,两侧陡峭山坡上树木葱郁,翠竹葳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