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客观性与思考

音乐教育:客观性与思考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如何彰显口述史的客观性就成为口述史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所在,乔著的整体讲述也时刻在论证音乐会口述史的客观性存在。[4]乔著此一部分大量的资料辑录也恰恰是第一部分口述的佐证,这进一步彰显了该部口述史的客观性。

音乐教育:客观性与思考

口述史料作为史学研究的三大史料之一,对于其客观性的价值判断一直是史学争论的焦点。于是,如何彰显口述史的客观性就成为口述史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所在,乔著的整体讲述也时刻在论证音乐会口述史的客观性存在。

“记忆问题和诠释性是口述史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要点,对它们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口述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和深度。”[3]乔著在第一部分紧紧抓住记忆问题和阐释的问题,从林中树的个人回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入手,通过林中树的回忆,使音乐会的发展脉络逐渐明晰,而按语部分乔建中先生则从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等方面进行深度阐释,把林中树的个人回忆置入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从而使回忆与阐释形成有机的整体,划清了口述史与访谈录的界线。

第二部分则属林中树积攒的屈家营音乐会资料辑录部分。这一部分中,作者对28年间林中树所积攒的千余件报刊、文件、题词、名片文献资料进行归档编码,使其与第一部分并置呈现。一方面与口述、按语之间形成多重互文,另一方面也通过对28年来有关“报刊文章目录”“题词”“签名簿”“小纸条”“音频、视频资料”“名片”和“其他”的辑录,集中展现林中树的“守望”气象,紧扣著作主题,同时也使音乐会口述史的客观性得以彰显。正如有学者所言“口述史料的查证工作必须与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的考证工作结合起来,换言之,上述三种资料必须相互印证,以保证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在口述史研究领域,唯其如此,这种叙事结构才能向世人证明其自身的合理性。”[4]乔著此一部分大量的资料辑录也恰恰是第一部分口述的佐证,这进一步彰显了该部口述史的客观性。(www.xing528.com)

第三部分为影像资料部分。此部分是对历年来电台、电视台、各地媒体、专家学者以及乐社参加各种演出庆典的浓缩。笔者之所以认为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影像资料的呈现使读者在对前两部分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影像的感观体验,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心中勾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乐社发展历程,这也正体现了口述史的生动性、客观性、真实性。正如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所说:“(口述史)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