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户文人读《论衡研究》第二版

江户文人读《论衡研究》第二版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部南郭为江户大儒,其关于《论衡》之见解,倘置于清代学术之背景下,则境界不啻别有洞天。然后论说《论衡》短长,也实事求是,深得要领。最后探讨王充著《论衡》的隐秘心理,《论衡》对读者的博学意义,也皆有独得之见。戊辰夏,余再游京,书肆来谋《论衡》上木之举,因校且句,以授焉。其对《论衡》之认识较深,对《论衡》之评价较高,在同时的清人中尚未见其例。

江户文人读《论衡研究》第二版

论衡》在中国一向属于“异端”,在清代尤其饱受清儒的攻击,特别是对其中“非圣”的内容,如《问孔》、《刺孟》诸篇,更是视为大逆不道,必欲口诛笔伐而后快。但观宽延本《论衡》所载服部南郭的《读论衡》,却似乎与清儒之见全不相干,而别有自己的理解和会心者:

论辨相竞,盛自战国。而西汉则承秦余,唯求亡守遗是务,虽有论者,未敢自恣。暨于东汉,篇籍寖备,然后著论正非之学复盛矣。又且谶纬日出,时方多信,虽光武之英,其惑不可回。王仲任出其际,停审虚实,自称秉衡,凡经传百氏,莫不被非斥者。遂且至称吴会之得,秘为谈助,许下之论,惊谓才进,即测其世共有焉。盖喙长相尚,则虽剖析毫厘,率亦近乎街谈巷议耳。夫辞语之道,微婉相谕,或有文远旨深,不必专贵径情直言。然世趍媮薄,夸说日加,讹为窕言,亦其势尔。夫以言正言,犹抱薪救火也,不可扑灭,益至燎原。要之,丰文茂记,恢谐剧谈,择者无惑,何更诘难。仲任盖非不知之,惟其刚锐之志,急于著书,而平易之论,难夺佗先。且诵忆之功,徒蕴未见,非托斥事,无繇示博,后世论家,亦多此伎俩。则仲任设意,所在诡异,是其所也。独其因指擿援及甚繁,八十有五篇,不可谓非富有焉。贫士乏书,今犹古乎,乃一览之余,不问才进,苟记所有,则不亦足以代阅雒肆之劳乎!

服部南郭为江户大儒,其关于《论衡》之见解,倘置于清代学术之背景下,则境界不啻别有洞天。其开头数语,揭出《论衡》之前的历史变迁,《论衡》出现的时代背景,言简而意赅,提纲挈领,切中肯綮。然后论说《论衡》短长,也实事求是,深得要领。“夫以言正言,犹抱薪救火也,不可扑灭,益至燎原。”对语言的局限性认识之深入,尤足发人深思。最后探讨王充著《论衡》的隐秘心理,《论衡》对读者的博学意义,也皆有独得之见。要之,与清儒多作上纲上线之政治评价不同,服部南郭多从写作本身出发议论,明白显示江户文人与清儒的空间距离,值得今日探讨比较文化之学者留意深思。

三浦石阳的《重刻论衡序》,也是一篇对《论衡》很有会心的文章,其中云:(www.xing528.com)

至其茫若,亦徒私议之。及其私议也,必能言理。彼东京有清议,晋有清谈,岂其不然乎?王充氏,东京人也……其人际清议君子,释同异,正嫌疑,其勤矣哉……其书之分嫌疑坚白,可谓至也。而至其辨阴阳消长、吉凶祸福、鬼神祭祀之事,孰不言不后世宋儒理学胚胎哉?此其时运之使然者非邪?虽然,其人之有特见,去古之未远,则立言《非韩》、《刺孟》,其余之置论,凿凿乎有据,岂所后世觊觎乎……戊辰夏,余再游京,书肆来谋《论衡》上木之举,因校且句,以授焉。能知学有古今,而不眩于其言理,则亦庶几乎古也哉!

三浦石阳把《论衡》置于东汉清议、晋代清谈的“时运”中去认识,并认为《论衡》之“辨阴阳消长、吉凶祸福、鬼神祭祀之事”,已为“后世宋儒理学之胚胎”,且力赞王充“其人之有特见,去古之未远”,《论衡》“之置论,凿凿乎有据”,要求读者不为其“言理”表象所迷惑,而体认其所言内含存古之精神。其对《论衡》之认识较深,对《论衡》之评价较高,在同时的清人中尚未见其例。[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