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角色扮演:从网络红人到虚拟社会

深度角色扮演:从网络红人到虚拟社会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红人”,也可以简称为“网红”,是指那些在网络中成名的人。最早的一批“网红”是作家型的。随后出现的,还有专家型“网红”。一些领域的专家和知识分子,在网络论坛积极发言、互动,也逐渐成为在网络上很有影响力的“网红”。截至2017年7月,拥有670万“粉丝”的“博物君”,不仅自己成了“网红”,而且也让杂志的销量不断上涨,从几万册增加到20多万册。不过,“颜值”并非成为“网红”的必要因素。

深度角色扮演:从网络红人到虚拟社会

网络红人”,也可以简称为“网红”,是指那些在网络中成名的人。“网红”吸引了众多网民关注,他们在社交媒体中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喧嚣一时的网络话题。

资料链接

作家型“网红”的佼佼者们,不少都从业余写手角色转为了职业作家身份。中国较早成名的网络作家,如当年明月、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都是从西祠胡同、榕树下、天涯等论坛“闯荡江湖”而成名的。近年来人气颇高的影视剧,如《琅琊榜》《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其原著都是在网络连载的小说,作者也是不折不扣的“网络红人”。

最早的一批“网红”是作家型的。在早期的BBS论坛上,一些精于文字之道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够创作诙谐有趣的文章的写手们,很快就吸引了第一批读者的关注。网络写作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写作和发表是同步的,不必经历传统作家的“投稿—等待—退稿—修订—再投稿……”的漫长历程,自主性很强。在论坛里,作者可以随时与读者互动,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自己的写作。在这种频繁互动中,优秀的作品很容易成为论坛热转的内容,优秀的作者也更容易成为“网红”。

随后出现的,还有专家型“网红”。一些领域的专家和知识分子,在网络论坛积极发言、互动,也逐渐成为在网络上很有影响力的“网红”。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原本就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从论坛开始,延伸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果壳网等平台,他们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影响力跨越了专业,跨越了区域,有些甚至成了某个专业的代言人。

微博上最有名气的“知识大V”,可能是《博物》杂志的“博物君”,也被网友戏称为“薄雾君”。“博物君”本名张辰亮,是《博物》杂志的自然科学编辑。他从小就喜欢在家养小昆虫,是个“博物迷”,大学研究生期间接受的是正规的生物学教育。在负责官方微博运营的时候,他时而“卖萌”,时而“高冷”,嬉笑言谈之间,把专业的动植物知识做成了有趣的科普。截至2017年7月,拥有670万“粉丝”的“博物君”,不仅自己成了“网红”,而且也让杂志的销量不断上涨,从几万册增加到20多万册。(www.xing528.com)

2010年以后,随着网络带宽和上网速度的提升,图片、视频的发布数量越来越多,以外形为主要标识的娱乐型“网红”开始涌现。多数“网红”的形象,都是迎合人们“手机审美”的: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下巴尖尖的,嘟嘴的时候很可爱,很像动漫作品里的男女主人公来到了真实世界

娱乐型“网红”的知名度越高,与粉丝联系越紧密,他们的商业价值就越高。有的“网红”开通视频直播,直接收取用户“打赏”的虚拟礼物,这些礼物在直播平台能够直接兑现为真实货币;有的组建团队开设淘宝店,直接把粉丝转变成了潜在消费者;还有的进军娱乐圈,从事演艺、模特、歌唱等工作,接近于娱乐界明星。

不过,“颜值”并非成为“网红”的必要因素。我们知道,一些并不符合“手机审美”的人,也会在网络上出名。人们除了审美的需要,其实也有审丑、猎奇、嘲讽、围观等心理需要。那么,“网红”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是否存在一些共性?什么样的特质,才是在网络中成名的主要原因呢?

我们未必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有两个共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网红”都是有主张、敢表达的,出位的观点会让他们显得更真实,获得网友的追捧;第二,“网红”都是有技能、有表现力的,无论是写手、模特还是设计师,无论他们起步时多么“草根”,能够获得网友持续关注,靠的还是不断成长的才能。这种对个性的肯定,对自我成长的认可,就是“网红”这种社会角色的最大价值。而靠庸俗表演甚至不道德的出位行为炒作自己的人,算不上“网红”,只是自我角色的贬斥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