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前马属分布情况揭秘

20世纪前马属分布情况揭秘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对20世纪前的分布暂按马属,而不做具体物种区分。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几万幅各种内容的岩画,堪称我国岩画资源的宝库。据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考证,直到13世纪或者更晚些时候,阴山一带还是一个有着广袤的森林、宽阔的草原,有着成批鹿群、野牛、野马,甚至还有虎豹出没的地方。

20世纪前马属分布情况揭秘

由于野马与野驴在形态、生态、行为、分布变迁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古今不少人将它们混淆,统称为“野马”,且古文献记载大多十分简略而难以考证;数千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导致不少动物分布古今迥异,已不能简单地按照它们现今的分布套用或推测历史上的状况,尤其是对相似度较高的物种。野马与蒙古野驴的现代分布区相互重叠,蒙古野驴与西藏野驴近年才由亚种上升为种,尚难以判断历史上是否存在分布重叠。故对20世纪前的分布暂按马属,而不做具体物种区分。

2.1 华北

华北又发现一些20世纪前野驴分布资料。

●天津市:《宁河县志》记述(宁河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1991):

商周时期(公元前602年),黄河(即传说中的禹河)北迁到今宁河县境之南入海。宁河地居海口,其南部黄土高地,就是黄河三角形冲积扇的北翼。这时宁河大部呈现洼淀棋布,麋鹿、野驴出没的荒凉景象。

按:据此表明,历史上宁河县曾有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确认:“曾备受清代皇帝关注的蒙古野驴、麋鹿、原麝(獐)、东北虎、豺等绝迹”[4]。说明当地曾有蒙古野驴等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阴山岩画”位于阴山山脉的狼山地区,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经磴口县、潮格旗[5],东至乌拉特中联合旗[6]。东西长约300 km,南北宽40~70 km,正所谓“去北地五百里”。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几万幅各种内容的岩画,堪称我国岩画资源的宝库。据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考证,直到13世纪或者更晚些时候,阴山一带还是一个有着广袤的森林、宽阔的草原,有着成批鹿群、野牛、野马,甚至还有虎豹出没的地方。在阴山岩画中,可以分辨出的动物种属达40种之多,可以确定动物属种的有:狐、狼、虎、豹、黑熊、家犬、野马、野驴、家马、岩羊、盘羊、北山羊羚羊藏羚羊、黄羊、梅花鹿、马鹿、麋鹿、驼鹿、驯鹿、狍、野猪、家猪、家牛、双峰驼、单峰驼;可以确定动物的属名,但不能定其种名的有:野兔、大角鹿、野牛、鸵鸟、龟、鹰;不能确定其属与种的有:鸟、蛇、海龟(童永生,2011)。

根据“阴山岩画”描述的具体位置,我们截取相应地区地图(参见“阴山岩画地点示意图[7])。

按:据此看来,“阴山岩画”东起阿拉善左旗,中经磴口县,东至乌拉特中旗,约包括阿拉善左旗、乌海市、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中旗等地。反映曾有野马、野驴等栖息。

“阴山岩画”中有颇多关于野马、野驴的形象(图19.4~图19.9),例如:不仅有更具体地点待考,而且有属于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的敖伦布拉格岩画(在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还有北部乌拉特中旗的岩画,甚至有邻近的敖伦敖包岩画(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野马、野驴形象,证实当地先民只有胸有成竹才能绘制出。

图19.4 野马(图下方)[8]

图19.5 野马(左)与猛兽对峙[9]

图19.6 野马(下)[10]

图19.7 野马(右下方)[11]

图19.8 野驴(乌中旗)[12]

图19.9 野马(达茂旗)[13]

清乾隆元年(1736)与四十四年(1779)《盛京通志》皆记载有:“野马(形如马而小)、野驴(似驴而色驳,鬃、尾巴尾长)”,说明曾有野马、野驴分布。该志涉及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有: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

《土默特右旗志》追记:“古代草木繁茂,野生动物很多。山区豹、狼、鹿、青羊、狍等较多,平川野马、野驴、狐、獾、兔等遍地”(《土默特右旗志》编纂委员会,1994)。反映土默特右旗曾有野驴分布。

2.2 东北

东北3个省级政区历史上皆有野马、野驴分布。

●辽宁省:清乾隆元年(1736)与四十四年(1779)《盛京通志》皆记载有野马、野驴。该志涉及今辽宁省的地方有:沈阳市、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彰武县、铁岭市、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抚顺市、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辽阳市、灯塔市、辽阳县、鞍山市、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丹东市、凤城市、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连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营口市、大石桥市、盖州市、盘锦市、大洼县、盘山县、锦州市、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葫芦岛市、兴城市、绥中县等地。

清光绪十七年(1891)《吉林通志》记载有野马、野驴,涉及今辽宁省的有桓仁满族自治县等地。

●吉林省:清光绪十七年(1891)《吉林通志》记载:

野马:形似马而小……

野驴:女直,兽多野驴《通考》。女直出野驴《明一统志》八十九。女直出野驴,似驴而色驳,鬃尾长,骨骼大《本草纲目》五十。

按:说明其时还有野马、野驴存在。该志涉及今吉林省的地方有: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长春市、德惠市、九台市、宁江区、吉林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永吉县、公主岭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市、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安图县、榆树市、扶余县等地

●黑龙江省:清乾隆元年(1736)与四十四年(1779)《盛京通志》皆记载有野马、野驴,该志涉及今黑龙江省的地方有:哈尔滨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齐齐哈尔市、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伊春市、铁力市、嘉荫县、鹤岗市、萝北县、绥滨县、佳木斯市、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双鸭山市、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七台河市、勃利县、鸡西市、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牡丹江市、穆棱市、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北林区、海伦市、望奎县、兰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等地。(www.xing528.com)

2.3 西南

新见关于马属在西南的资料主要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

2008年中澳联合考察时,用铀系同位素断代法和14C断代法确定了金沙江岩画白云湾岩画点的绝对年代,距今5 738~4 694年。亦即金沙江地区这种写实主义风格的岩画至少创作于3 400年以前,并提出可能早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之间(Paul等,2012)。

2011年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首次用国际通行的考古学方法对香格里拉县洛吉乡的岩布洛、花岩和腰岩3个岩画点进行详细的测量、三维摄影摄像和描述。金沙江岩画多用描绘方式以写实主义的风格表现野牛、鹿、岩羊、山羊、野猪、麂、獐、猴、野马、野驴、熊、虎等动物图像,刻画准确,用笔熟练,形态生动。在洛吉河口的岩布洛岩画点就有一个深紫红色的野驴头轮廓(45 cm 宽×43 cm高)(吴沄,2012)。由此反映在这一带曾有野马、野驴等生息繁衍

2.4 西北

西北的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发现的岩画中有一些野马、野驴形象。

●甘肃省:在马鬃山(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最南端的巨石上凿刻了一组动物岩画,其中有6只神形兼备的野驴向一个方向行进(图19.10),而垂涎欲滴的食肉兽尾随其后在窥测,远处还有北山羊昂首观望。

图19.10 行进中的野驴[14]

●青海省:鲁芒沟岩画(位于天峻县天棚乡之西南)制作在山体溃塌而落下的大石块上,动物画像不仅有牛、山羊、野猪、狐狸老虎、大头羊、蛇等,还有野马、野骆驼(图19.11)等。

图19.11 野马与野骆驼[1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阴山岩画”毗邻的“贺兰山岩画”主要处于石嘴山市与平罗县,岩画内容中也有野马等诸多动物形象,反映这一带曾有野马、野驴分布。

图19.12 阿尔泰山岩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该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逢山必有岩画,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之美名。阿勒泰市岩画群是构成阿勒泰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出现在水草丰盛的山谷河畔,有的刻画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刻画在洞窟的壁顶上,有的刻画在林下的巨石上,多临近古今牧道。可以断言,凡出现岩画的地方,过去或现在都是优良的狩猎场或放牧场[16]新石器时代岩画是原始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阿尔泰山岩画90%以上的画面有动物形象,可辨认出的有洞角类、鹿科、犬科、猫科、骆驼、马科(图19.12)、野猪、象、鹰等九类(周忠庆,2015)。反映在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一带曾有野马、野驴分布。

哈巴河县境内已发现岩画20多处893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画面多为狩猎、放牧、日月星辰、舞蹈竞技场景,还有骆驼、马、狼、虎等大幅岩画,被称为远古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和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据新疆古代岩画测年国际合作研究考察组对该县多尕特洞穴彩绘岩画群考察,确认洞穴内最早的岩画在1万年前[17]。察看彩绘图(图19.13),左侧动物似野马,其前方的长耳动物似野驴。另外,彩绘图右下方的一大兽也似野马。

图19.13 多尕特洞穴彩绘(部分)

2.5 20世纪前马属分布概况

20世纪前,马属在我国的分布不仅范围广阔,而且在一些省级政区还比较密集(图19.14、表19.3),有以下特点:

●历史上,全国文献记载有马属分布的地区除华东外,其余5个地区皆有涉及,只是中南仅有一地还有马属分布记录。

●尽管能够确定马属县级及其以上分布地超过500地,约占全国政区的21%,但其分布的地域范围并不少于1/2。

●马属分布大势为西部与北部分布较密集,中部分布较稀疏,东部与南部基本没有分布。

●马属分布较多,省级政区按占有绝对数达到或超过40地排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78地),黑龙江省(有68地),内蒙古自治区(有64地),辽宁省(有58地),西藏自治区(有54地),甘肃省(有41地),青海省(有40地)。

●马属分布占全部省级政区的,仅辽宁省与青海省。

●马属分布占省级政区50%以上的排序为:黑龙江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皆88%),吉林省(75%),西藏自治区(74%),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皆72%),甘肃省(51%)。

图19.14 20世纪前中国的马属分布图

表19.3 20世纪前的马属分布概况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