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学院作为一个以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为己任的文化教育交流机构,得以快速发展,迅速走向了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除此以外,目前法国已有4个地方政府机构或大学与中国有关大学联合向国家汉办提出了开办孔子学院的申请。

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如今,中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现出了神奇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学习中国文化。孔子学院作为一个以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为己任的文化教育交流机构,得以快速发展,迅速走向了全世界

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2004年11月21日,中国在韩国首尔创立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2013年9月,已在全球建立了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电视孔子学院发展良好,其节目进入美国400多所大学、7000多所中学和50多家城市有线电视网,受众人数约有1500万。《孔子学院规划(2012—2020)》明确提出了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一般由中国的大学与外国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外方提供教学设施,中方提供一定经费、教师和教材。孔子学院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职责,还担负促进他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任。

中国在法国建立的孔子学院为数不少,如由中国武汉大学和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合作创建的巴黎狄德罗大学孔子学院,由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和法国拉罗舍大学合作创建的拉罗舍大学孔子学院,由中国山东大学与法国雷恩大学合作创建的雷恩大学孔子学院,由国家汉办与阿尔萨斯大区政府、卢瓦尔大区政府合作建立的斯特拉斯堡孔子学院、卢瓦尔大区孔子学院,还有中国文化中心独自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除此以外,目前法国已有4个地方政府机构或大学与中国有关大学联合向国家汉办提出了开办孔子学院的申请。

叶恭绰、韩汝甲和班乐卫在各国普遍建立中国学院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注释】

[1]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74页。

[2]同上,第88—89页。

[3]同上。

[4]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89页。

[5]《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概况》,《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第160页。

[6]同上。

[7]《教部派李煜瀛继任巴黎大学中国学院代表现由高鲁暂行代理》,《世界日报》1929年2月11日,第6版。

[8]《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概况》,《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第160—161页。

[9]同上。

[10]同上。

[11]同上,第163页。

[12]《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概况》,《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第162页。

[13]《巴黎大学中国学院讲演中国法学》,《世界日报》1928年2月10日,第6版。

[14]《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概况》,《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第162页。

[15]同上,第166页。(www.xing528.com)

[16]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90页。

[17]郑洪年:《叶遐庵先生年谱序》,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12—13页。

[18]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89页。

[19]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89页。

[20]叶恭绰:《遐庵汇稿》,《民国丛书》第二编(94),上海书店,1990年,第143—144页。

[21]叶恭绰:《交通大学之回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562—566页。

[22]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90页。

[23]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90页。

[24]同上,第89页。

[25]郑洪年:《叶遐庵先生年谱序》,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12—13页。

[26]《北京大学日刊》,1920年7月7日。

[27]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叶遐庵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6辑(总第158册),文海出版社,1968年,第90页。

[2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班乐卫请赞助巴黎建筑万国大学村庄致孙中山函》,《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

[29]《韩汝甲专办留法中国学院,教部昨函覆外部》,《世界日报》1927年5月11日,第6版。

[30]《韩汝甲在欧筹设中国学院,全系个人行为,未得政府同意》,《世界日报》1927年8月21日,第6版。

[31]中法汉学研究所:《汉学》第1辑,第260—278页。

[32]罗大冈:《悼念汉学家于儒伯》,《欧华学报》第2期,欧洲华人学会,1987年。

[33]《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欠费仍无着落,驻法陈使函请外部维持》,《世界日报》1927年6月3日,第6版。

[34]《巴黎大学中国学院经费将由法庚款拨付,已得法国方面赞成》,《世界日报》1928年2月16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