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知识观变革的特征:揭示文化变革中的课程与教学

课程知识观变革的特征:揭示文化变革中的课程与教学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课程知识观上的变化与教师的知识观和知识状况密切相关,它包括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本身、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知识等。由于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课程改革一般仅仅能够进行改变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对改变教师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有时甚至忽略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同民族在知识建构方面有不同的特征。务必要超脱社会文化环境,才能使教师的知识建构方式有改变的可能性。

课程知识观变革的特征:揭示文化变革中的课程与教学

教师在课程知识观上的变化与教师的知识观和知识状况密切相关,它包括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本身、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知识等。知识体系是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内容及其结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教师知识增长与变革的途径,也是教师知识体系的灵魂;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中积累形成的职业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课程改革一般仅仅能够进行改变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对改变教师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有时甚至忽略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是,在课程改革历史上,许多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如美国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等的设计,都对改变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提出了要求。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知识,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组织探究学习的能力。只是这种要求没有明确写进课程改革的文件中,事实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关。课程改革的前景固然非常诱人,但它在课程知识方面的要求与教师知识现状的落差太大,使教师在知识更新方面遇到了重大的障碍

教师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教师经多年积累形成的,与教师所生活社会文化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在知识建构方面有不同的特征。现代科学知识是建立在运用感官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受这种认识论的影响,现代西方人在建构个人知识的时候非常强调运用感官获取知识,观察、比较、分析、实验等生产知识的方法,成为现代西方人建构自己的个人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建构个人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验证和批判的特质。它不是把知识作为既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重视知识探究的过程;不是看重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注重对知识的验证;不是提倡增加知识量的积累,而是主张让学生懂得知识生产的方式;不是崇尚知识权威,而是积极培养批判意识。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成长发展具有同构性。

我国在向现代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引进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知识建构方式的影响,对现代西方获取知识的方式把握不好,只是注重了西方知识的结论。掌握知识结论对于应用知识是一条捷径,但对于理解知识生产过程,学会探索、研究事物的方式则是极为不利的。(www.xing528.com)

教师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教师经多年积累形成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要将其进行彻底的更换,难度非常大。为此,必须让教师学会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彻底的批判性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改变原有的习惯思维方式,获得新的知识建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必须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获取知识的方式存在着不足。通过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对比,明确这种差距,使教师体验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着矛盾。其次,必须让教师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按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学习新的知识建构方式。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因为教师个体的知识建构方式是受他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制约的,而社会文化环境无法在短期内加以改变,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改变知识建构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务必要超脱社会文化环境,才能使教师的知识建构方式有改变的可能性。也只有教师改变了自己的知识建构方式,才有可能指导学生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去建构新知识。最后,教师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论,与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斗争,并逐渐学会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得新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