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建模方法及应用范围

分析建模方法及应用范围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人员必须依据使用实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建模,进而生成分析模型。根据需求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建模可划分为形式化规范说明、结构化分析模型以及面向对象分析模型。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结构参见图3-6。因而在数据建模时,有人将原用于关系数据库设计的R图移用于结构化分析,以便描述包含较为复杂数据对象的信息模型。今天,结构化分析模型已可同时覆盖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3种模型,其适用的软件范围也扩大了。

分析建模方法及应用范围

需求开发的最终成果是客户和开发小组对将要开发的产品达成一致协议。协议综合了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领域需求。分析人员必须依据使用实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建模,进而生成分析模型。根据需求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建模可划分为形式化规范说明、结构化分析模型以及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形式化规范说明通过使用数学上精确的形式化逻辑语言来定义需求,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精确度。由于形式化规范说明必须采用特定的形式化语言,而这些形式化语言只有极少数软件开发人员才熟悉,更不用说客户了,所以在实际的软件分析建模中已经很少采用。

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结构参见图3-6。由图可见,模型的核心是DD(DataDictionary,数据词典),它是系统所涉及的各种数据对象的总和。从DD出发可构建3种图:E-R图(Entity-Relation Diagram,“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数据对象间的关系,代表软件的数据模型,在E-R图中出现的每个数据对象的属性均可用数据对象说明来描述;DFD(Data Flow Diagram,数据流图),其主要作用是指明系统中数据是如何流动和变换的,以及描述使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在DFD图中出现的每个功能的描述则写在加工说明中,它们一起构成软件的功能模型;STD(Status Transfer Diagram,“状态-变迁”图),用于指明系统在外部事件的作用下将会如何动作,表明了系统的各种状态以及各种状态间的变迁,从而构成行为模型的基础。关于软件控制方面的附加信息则包含在控制说明中。(www.xing528.com)

早期的结构化分析模型仅包括DD、DFD和控制说明3个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描述软件的数据模型与功能模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应用系统包含了较复杂的数据信息。因而在数据建模时,有人将原用于关系数据库设计的R图移用于结构化分析,以便描述包含较为复杂数据对象的信息模型。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应用的不断扩大,人们在分析建模中发现,有些数据加工(Data Processing)并非是由数据来触发,而是由实时发生的事件来触发/控制的,无法用传统的DFD图来表示,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Ward和Hatley等为代表的学者又在功能模型之外扩充了行为模型,推荐用控制流图、控制说明等工具进行描述。今天,结构化分析模型已可同时覆盖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3种模型,其适用的软件范围也扩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