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合与互动:影像叙事的剧本创作技巧

融合与互动:影像叙事的剧本创作技巧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动漫到影视剧的跨媒介改编,首先面临的即是剧作层面的取舍与再造。影片以女主角的视角呈现中国家庭内部的兄妹关系、青春成长、离异创伤,在主题层面与漫画原作契合,但在人物与情节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类型化改造。以“稀有卡”为线索,引入奇幻情节,完成人物关系转折与情感表达。

融合与互动:影像叙事的剧本创作技巧

动漫到影视剧的跨媒介改编,首先面临的即是剧作层面的取舍与再造。因为媒介特性与传播方式的不同,漫画在时长上明显比电影更加延展、在情节上以一个个微单元串联为主,在人物关系上支线较多、人物进出较随意。这对于影视剧改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漫画《快把我哥带走》以一对兄妹(霸道妹妹时秒和二货哥哥时分)为主角,讲述他们在校园与家庭生活中的搞笑经历。漫画故事中涉及校园生活、懵懂恋爱家庭关系青春片类型元素,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延承漫画原有主题,同时融入目标观众的关切主题。家庭成为影片最为核心的戏剧空间,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危机成为主角要面对的最大挑战,青春类型电影中常见的恋爱关系趋于消隐,血亲关系成为承载影片情感表达的主干。影片以女主角的视角呈现中国家庭内部的兄妹关系、青春成长、离异创伤,在主题层面与漫画原作契合,但在人物与情节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类型化改造。

1.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取舍

在《快把我哥带走》的系列跨媒介衍生作品中,“兄妹”这一独特的情感关系是贯穿不同媒介文本的题眼所在。对妹妹时秒而言,哥哥时分既是成长历程中的保护伞,又是家庭资源的抢夺者,二人“相爱相杀”的生活情节展现既满足了独生子女观众对“哥哥”的性别与身份想象,又能使其在安全距离外释放潜在的“二胎焦虑”。在漫画中,哥哥时分无论是一口喝光妹妹的饮料,或是小气地带妹妹蹭别人的烟花,甚至为了买新手机偷偷剪短妹妹的头发,这些行为经过漫画夸张表现手法的“掩护”,使得读者不会对哥哥是否爱妹妹这一点产生怀疑,兄妹之间从未有过真正的负面情感。电影改编过程中,创作者对这些“萌贱耍宝”的情节进行了现实化处理,兄妹关系一度走到破裂的边缘,观众对哥哥时分的情感态度也跟随着妹妹的视点发生了多次反转,这成为影片建构叙事的主轴。

“萌贱哥哥”“暴力妹妹”“追星少女”等人设是漫画造“梗”的重要来源,而在电影中,这些人设成为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等戏剧功能的承载者。时秒的“暴力妹妹”人设来源于漫画中酗酒父亲的一次失误,想报名参加绘画兴趣班的时秒阴差阳错地参加了武术兴趣班,变得身手了得,可以对哥哥时分施以“体罚”,由此衍生出种种笑料。电影改编时将“暴力妹妹”的人设编制进兄妹关系的变化曲线中,巧妙地设计出一场双重错位的“表白时刻”:妹妹时秒为保护时分,与小混混大打出手,两人被带回派出所问话。此时时分已经变成了妙妙的哥哥,时分对着“假妹妹”时秒第一次透露了内心的秘密:自己为了让妹妹妙妙不受伤害而刻意隐瞒家庭真相。这场戏在家庭情感与非家庭情境的错位、时秒的哥哥与妙妙的哥哥的错位中完成了对时分、时秒兄妹关系的再确认。

除了对“暴力妹妹”人设的延伸,电影还对其他角色的人设与人物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删改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影片的情节构建与情感表达。“高富帅”万岁寻找友情是漫画原作中着墨颇多的一条情节线,而电影在改编时删掉了这个人物的诸多前史,增加了万岁与无血缘关系的弟弟万幸的互动戏码,通过这对重组家庭兄弟间的亲情问题与时分、时秒兄妹形成对照,突出了血亲关系的重要性。

2.故事结构的重造

漫画《快把我哥带走》采用的是类似于四格漫画式的条漫形式,漫画内容日常化、碎片化,为电影改编提供了大量故事素材与现成桥段,也对创作者挑选编排的能力提出挑战。影片改编面对的首要问题即是如何围绕兄妹关系的情感变化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情节主线,从而由“一篇一梗”的条漫形式跨越到具有完整戏剧结构的长片电影。

奇幻情节的引入及“伏笔——分晓”式戏剧结构设计,成为影片改编的重要思路。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指出,伏笔“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埋植:当观众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但通过见解搜寻之后,它们却被赋予第二层更加重要的意义”[2]。影片《快把我哥带走》的戏剧结构围绕“伏笔(许愿前)——分晓(许愿后)”的设计展开,诸多在许愿前出现的误解经过许愿后的分晓,成为哥哥时分煞费苦心为妹妹营造快乐无忧的生活、守护妹妹成长的见证。(www.xing528.com)

为了完成“伏笔——分晓”戏剧结构,电影将叙事焦点聚焦在重要物件细节“稀有卡”上。以“稀有卡”为线索,引入奇幻情节,完成人物关系转折与情感表达。

“稀有卡”这一细节出现于原漫画中。在漫画94话“干脆面不要吃太多”、95话“啊!机车梦”中,哥哥时分与哥们开心两人为换取奖品机车而狂吃零食,以至于腮帮肿大、体重超标。这一单独成章的小故事更多是作为日常笑料出现,并未与时分时秒兄妹关系发生意义勾连。在电影中,这一情节得以生发拓展,成为影片“伏笔—分晓”结构设计的组成部分。

以下为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伏笔—分晓”情节示意图

图1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伏笔—分晓”情节示意图

通过情节示意图,可以看出:

影片的情节在妹妹许愿这一奇幻情节两侧形成了伏笔与分晓的严谨对照,观众跟随主角“再发现”了生活中一直存在却又不曾被注意的关爱,哥哥形象的前后反转在完成人物性格弧光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由此实现了影片中最为重要的转折——从“快把我哥带走”到“快把我哥带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