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体育与户外运动:心理影响

大学体育与户外运动:心理影响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增强心理健康积极有效的措施。(二)改善不良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会形成一种“吸引力”现象,具体是指人过于思考或关注某项事物时,与之相关的信息会大量的出现,如果一个人非常关注令他开心的事情,则会收到许多积极、愉悦的信息;反之则会积累很多消极、负面信息。体育锻炼是人体情绪的调节剂,对人的情绪可产生良好的影响。

大学体育与户外运动:心理影响

完整的健康内涵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人作为一个整体,躯体与精神是互相依附、彼此制约的。人的健康,不仅仅指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锻炼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而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增强心理健康积极有效的措施。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加强人际交往,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消除隔阂、融洽关系、团结协作。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为郁积于心的种种消极情绪提供发泄的机会,有利于心理平衡。

(一)能培养良好的情操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它们统称为情操。情感具有双重性,它既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又对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观察表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提高个人道德认识水平和集体荣誉感,能加强行为规范标准和遵守纪律的意识,以及发扬团结友爱、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锻炼还可培养形态美、心灵美与艺术美等美感。

(二)改善不良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会形成一种“吸引力”现象,具体是指人过于思考或关注某项事物时,与之相关的信息会大量的出现,如果一个人非常关注令他开心的事情,则会收到许多积极、愉悦的信息;反之则会积累很多消极、负面信息。

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中枢形成强烈的“优势兴奋灶”,其兴奋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任何兴奋中心,进而对其他中枢产生抑制,降低其他兴奋灶的兴奋水平(保护性抑制),因此,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疲劳和不良情绪状态,将人所关注的“吸引力”变消极为积极。

体育锻炼是人体情绪的调节剂,对人的情绪可产生良好的影响。长期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自尊、自信,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焦虑、烦恼、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或改善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等精神疾病症状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www.xing528.com)

(三)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个体面对困难时的良好心理特征表现,简单来说,锻炼者越能克服困难,就越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心自制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能够使人变得坚韧而勇敢,并能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往往需要克服主观困难和客观困难,其中,主观困难有畏惧、胆怯心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客观困难有运动的难度或意外障碍、气候条件的变化等,这就需要足够的意志力量来面对。因此说,体育锻炼过程就是大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来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意志过程,是考验参与者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的过程。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坚定大学生的目的性、自制力。

(四)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观性的感性认识是人认识活动的开始,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是一个认识过程,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开始和基础。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必然要先建立对训练动作的初步表象,才能在不断地训练中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训练目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并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最为典型的如野外生存运动和定向运动,其需要参与者能够熟练运用指南针、地图,并能够辨别相应的植物动物,其认识能力在运动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