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甘肃省发展滞后的原因,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上的差距,民族地区概莫能外。(一)强化目标责任把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列入甘肃省年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发展。(二)出台政策措施针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

甘肃教育科研报告: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甘肃省发展滞后的原因,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上的差距,民族地区概莫能外。缩小民族地区与全省和全国的差距,就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坚持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一)强化目标责任

把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列入甘肃省年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发展。建立健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出台政策措施

针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首先,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地方财政优先支持教育发展;建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长效机制,设立“两基”巩固专项补助资金,尽快化解“普九”债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生均达到3000元/年;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增加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每三年完成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提高任务,加大州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尽快核实教师编制,及时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制定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优惠政策,继续开办内地民族班,逐年增加招生名额;在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设立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小民族班;在省内外中职学校设立民族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免费教育,通过提供优惠的条件政策,支持中职毕业生异地就业;扩大普通高校在民族地区的招生计划,从招生总计划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定向招收民族地区学生,提高加分分数段,进一步增设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学校,同时在省内为普通院校设立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拓宽“双语”类高中毕业生招生渠道,在普通院校民族预科班适当录取“双语”类考生,通过一年的汉语教学提高汉语水平,在第二年转入普通类的各专业学习,增加就业渠道;加强兄弟省市大学生对等培养力度,增加培养名额,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开发“双语”教辅资料,依托西北师大等师范院校加强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培训;对高等学校的民族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免费和食宿补助政策;在各类社会就业招考中,优先考虑民族学生。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广泛联系发达省市对口支援甘肃民族地区。(www.xing528.com)

(三)实施支持计划

为实现甘肃省民族教育与全国同步同质发展,急需实施以下土建计划和队伍培养计划:学前教育建设计划,在各民族县建立高标准高要求的现代化幼儿园,配备充足合格的幼教师资;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按照国家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逐步改建新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学校;高中教育建设计划,在高中教育落后县修建一批高标准的独立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扩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改善现有寄宿制条件,满足农牧区学生寄宿要求;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必要的远程教育设备,加快校园网建设,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周转房建设计划,为农牧区教师建设住宿周转房,解决教师住宿困难问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补充缺额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建立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完善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双语教育考核评价和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建立民族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和学校制度,推进民族教育创新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