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学生自己的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变革

创建学生自己的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变革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1: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论转向现代的主体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我校从“发展学生主体性”这一优化素质结构的核心问题入手,进行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由于始终抓住“读”这条主线,课上许多学生已把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当堂“拿”了下来。

创建学生自己的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变革

1.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课改中,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理论,特别是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接受新观念,重识了“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等有了新的认识,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了变化,明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由单纯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自觉改变教学方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平等协作,共同参与的局面随时可见,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上的好伙伴。

3.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强行规定教师的语言不超过15分钟,到教师自觉不重复学生的话,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变革,教师对自己的语言有了“吝啬”,对教学设计有了推敲,课堂教学变得扎实、高效,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课程改革给学生的学习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5.在教学实践中,全校老师着手进行“主体性备课”,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写了不少经验论文。有的老师还参与了综合课程的教材编写,也有的老师参与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在理论上又迈进了一步。

三年来,学校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形成了良好的主体性教学管理,培养了一支具有主体精神的教师队伍,构建和优化课堂教育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师二附小“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附1: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论转向现代的主体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我校从“发展学生主体性”这一优化素质结构的核心问题入手,进行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此指导下,我确立了“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科研子课题。

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研究如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积极学习的创造精神呢?使学生在泛读、精读、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

一、课堂上,老师以“读”为入手点,使学生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

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听的同学专注,因为他一会儿还要补充、纠正,谈出自己的体会;说的同学滔滔不绝,他急于要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同学动情,他要跟同学比一比谁体会得最到位。结果,许多课文都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味中盎然而又轻轻松松。由于始终抓住“读”这条主线,课上许多学生已把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当堂“拿”了下来。这样的课才是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中“读通、读熟、读懂、读好”的要求,并科学地具体地体现了“感知、积累、领悟、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在读中表现自己;在评读品读中,体会文章的原汁原味,提高读书的鉴赏力

“评读”一词拆开来,是两个词,一个是“读”,一个是“评”。“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评,实际上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发现的能力的过程。课题实践说明,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手段。

1.在评读、品读的实践中,我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研究出了评读的方法、步骤;品读的内容、层次。在全班以“教师示范评读——个别指导评读——同桌练习评读——学习小组汇报评读——全班展示交流评读——集体欣赏品读”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很快被学生所接纳,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得以极大的激发,越读越投入,越读越动情,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2.评读所强调的是读中悟、读中谈理解,它是引导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深层次读书的体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在评读的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互读互评”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和学伴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评读的方式方法。在“评”的过程中,学生要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要想象画面。而在“读”中,则要再现画面,体会情感,感情朗读,此时的读即理解后的读,是表达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是高层次的读书。

3.评读的学习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互惠学习的过程。它是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交流心得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我注意在评读中培养学生互惠学习的品质,在评读的语言操作中给予研究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那些“我问你答”、“你读我听”、“我教你学”的旧式的教学用语,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以真读的热情洋溢的态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互相鼓励,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我和学生共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关于“读”的方面的课堂用语,如:

“请你们读一读,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大家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

“××同学这段体会得特别好。特别是这一句,你读得很感人,我也想再读一遍。”

“××同学,经过你这么一读,这一段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

“××同学,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体会的……我想为大家范读一遍。”

“××同学,这句话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请你再读一遍。”

在这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完美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地读书,把质疑环节纳入课堂教学,切实地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1.质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读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去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需要解决问题了。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地读书,是为了真正培养起学生“自能读书”的阅读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具体实践活动。

2.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需要下功夫培养的。我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问,跨出由不敢质疑到敢质疑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学生会质疑。

1)教师现身说法。即教学生在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怎样思考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以课文为例,为学生做示范的方法,既直观又易学。

2)训练学生质疑的方法。(www.xing528.com)

(1)必须在提出重点问题进行解题、重点词句进行训练和重点内容理解时,选择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明白问题提出的依据及为什么要这么提。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培养提问能力。

(2)必须巧妙地把老师怎样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理解的需要、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示传递给学生。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3)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性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我始终对学生坚持做到提倡、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所提问题怕准确性、思考价值、难易程度和思维方式、角度等给予适度的评价与指导。

3)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解疑是关键。如何对待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虚晃一枪”。在教学中,若撇开学生质疑问题不管,形成“你质你的疑,我讲我的课”质疑与教学分家,不但使质疑失去了意义,而且时间一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削弱,更谈不上质疑问难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了。但同时,也要防止一节课老师总跟着学生一个个大小问题跑,教材内容东一块、西一块。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不同的认真处理:和课文有一定关系且内容简单的,就在质疑后,由同学互相解疑;与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和课后“阅读思考”有直接关系的就纳入教学活动中。

综上所述,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大大增强了读的主动性,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四、“情”线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授课中体现并展示“生命的涌动”的力量,注重情感投入和情绪体验

叶老曾说过:“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言文字的“情绪的巨大力量”和“情感力量”,形成情感记忆,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语感的渗透。“以读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淡化了朗读技巧的过细指导,引导学生注重于朗读时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和情绪体验。

1.以情激情。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情是“催化剂”。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的感情,拨动其心灵之弦,促使它发出最动听的心声。

2.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提高是课堂教学生命力量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中的“以读为本”,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并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读为本”的阅读课堂教学,尊重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会读、善读的主体潜能,提高了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培养了语感,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以“以读为本”中的评读实践有着广阔的发展研究前景。评读所提倡的“读中悟”、“悟后读”实质是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因素,它求的是“活读”,即:读得动情、读得投入;读中悟情、评中理解;读中激情、评读促情。评读中体现出了训练的层次性、反复性和广泛性,引导学生真正是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从语言文字的“形”中,品读出其中的“味”,传达出作者寄蕴的情。

我想:只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读为本”的深入研究对于语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前面将会是一条“金光大道”。

附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状况何谈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呢?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英语课的实践性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就更加突出。

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centred)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老师

(2)老师+学生

(3)双人活动:学生+学生

(4)小组活动:学生

(5)学生+学生

(6)学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扩大第三、第四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五官并用,可以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解决困难,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机率,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如何拓展第三、第四种活动方面,我是这样对一堂课进行设计的:

第一步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同时引入对关键词语的练习运用。在这一步中,完全用双人活动,学生参与,只需老师发出指令;第二步,帮助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运用,并运用于重点的句型中,做替换练习。在这一步中,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重点,通过前面的复述,学生很容易找到重、难点。然后老师引导,创设处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语境。再把第二种活动形式中的(老师+学生)中的“老师”改为(学生+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回答,从而扩大学生的活动机率。通过自己创设丰富多彩的语境来进行语言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难点的肯定形式,也掌握了它的否定式和疑问式。第三步,在一定的交际场合进行综合运用。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对话,让学生在这些交际语境中进行较为容易的练习(把词填入合适的空白),然后根据这些交际场合,进行创造性运用。交际运用场合是本节课的难点,我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发言,一个学生只能表达整个对话的一个部分,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大的发言成为连贯的表达。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英语进行创造性运用。

首先,练习运用英语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课文中出现,在一种语境中的运用。要完成知识的迁移,必须创设其他语境来运用所学关键词语。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当然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能受益。我所创设的语境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也为深入思考做好准备。另外,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创设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训练与发展。

其次,在一定的交际场合综合运用英语。学生在生活中要与人打交道,不仅限于学生身边的课堂和家庭,还要接触社会环境。因此,在这个阶段不管是老师设计活动,还是要求学生创造语境,都要与生活是机场境结合起来。学生在交际时就不仅要用本节课的内容,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语境中。学生对这样的运用印象深刻,记忆清楚。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英语教学如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可以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