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国同构与和谐社会:孔子的德治思想

家国同构与和谐社会:孔子的德治思想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所阐发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在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中产生的。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即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权组织的合一。在梁漱溟看来,中国的伦理关系体现在人生存的各种关系中。“家国同构” 即宗法的亲疏关系和政治等级关系的结合。国家政治生活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一种等级和谐,这是因为传统社会本身就是等级社会,家、国都应按这种等级制度保持和谐的运转。这种等级性的和谐是当时等级社会的客观反映。

家国同构与和谐社会:孔子的德治思想

孔子所阐发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在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中产生的。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即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权组织的合一。首先,每个人都属于某一源远流长的姓,生活在一定的家庭和宗族关系中,在家庭、宗族中都具有社会宗法所规定的名分和地位。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亲情关系,依照宗法,亲情关系又分有 “亲疏” “远近”。在同一家族中,人与人是靠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不在同一宗族和家族的,则可能是由姻戚、地域等关系联结。同族、同宗、同乡、亲戚、师徒、朋友之类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是极其牢固的。在梁漱溟看来,中国的伦理关系体现在人生存的各种关系中。他认为 “是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7]其次,每一个人又都属于一定的政治等级,生活在一定的政治性的关系中,具有政治所规定的名分和地位。人们在政治上的等级和名分是与在宗法中的等级和名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最高统治阶层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这样,高层政治的运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关系调解的特点。“家国同构” 即宗法的亲疏关系和政治等级关系的结合。古代中国内陆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主要是以农耕为主,民众流动性差,其生活的眼界也相对狭窄,他们追求的是不愁吃穿,能过上平安康宁的生活。

孔子德治思想和建立等级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理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生产模式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政治生活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一种等级和谐,这是因为传统社会本身就是等级社会,家、国都应按这种等级制度保持和谐的运转。这种等级性的和谐是当时等级社会的客观反映。(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