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编制进度计划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编制进度计划准备工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指出,编制WBS 不仅仅是为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它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一个项目应尽量保持稳定的WBS,并建立“编码表”,每项工作应具有唯一的编码,并编制相应的工作说明书;编码应当简单、有序,便于使用并能表达出工作的WBS 谱系结构。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编制进度计划准备工作

(一) 确定计划对象和目标

首先应确定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工程对象及其范围,并根据项目的开发目标、开发条件、资源条件、资金条件和有关建设批准文件、合同文件等,确定计划的工期目标和重要里程碑目标。

(二) 收集并分析资料

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为编制进度计划提供依据。内容主要包括:

(1)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政府指令、合同文件等。

(2)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3)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地震等有关资料。

(4)资金供应的情况。

(5)原材料及工程设备供应情况。

(6)劳动力供应情况。

(7)施工设备供应情况。

(8)施工场地及交通运输情况。

(9)供水、供电、供风和通信情况。

(10)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情况。

(11)时间要求。

(12)施工方案。

(13)管理水平情况。

(14)其他有关资料(如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

(三) 工作分解结构 (WBS)

1.工作分解结构 (WBS)及其编码表

图5-1 某水电站项目WBS示意图

所谓工作分解结构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即按照一定的方式将项目任务逐级逐项分解为具有一定结构的、相互联系的谱系层级图,一般形式如图5-1所示。在一个WBS 中包括多个层次 (最常见的是3 层结构),第一层次包括项目宏观总体控制所涉及的工作,每项工作向下分解和形成第二层,如此类推,直至最低层;一般为作业层。编制WBS 的程序一般按照由高层到低层的顺序,按照项目结构构成、管理界限或其他方式,逐级分解划分。通过工作分解,将任务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一的、易于资源需求测算和管理的工作单元

应当指出,编制WBS 不仅仅是为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它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除进度控制外,利用WBS,还有助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的合理设计、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和信息管理。因此,一个项目应尽量保持稳定的WBS,并建立“编码表”,每项工作应具有唯一的编码,并编制相应的工作说明书;编码应当简单、有序,便于使用并能表达出工作的WBS 谱系结构。例如:某水电站项目的WBS示意图如图5-1 所示(只给出部分工作),其编码表举例如下: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WBS的编制

分工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建设项目一般均采用分级、分部门管理方式。因此,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进度计划的WBS结构应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相协调。

(1)便于编制计划。现代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任何计划编制人员不可能精通项目中所有的工作及其工艺逻辑关系而完成计划编制的全部任务。进度计划的WBS 结构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相协调,可以分层次、分子项目编制进度计划,其优点在于:高层管理者最关注、熟悉的是WBS中第一层工作的进度计划,它是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当然应该由他们组织编制或指导编制;作业层管理者所关心、熟悉的是最低层某种专业的工作安排,所以应当由他们编制或参与编制;中间各层次、各子项目的计划编制亦然。这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计划编制中的跨专业、跨工作领域等问题。这种方式编制计划的优点还在于使每一层次的每一子项目计划中涉及的工作数量较整个项目来说大大减少,无论是网络计划的编制,还是计算、调整,都变得十分方便。

分层次、分子项目编制的进度计划结构如图5-2 所示(图中网络计划分为三级)。

图5-2 三级网络计划关系示意图

(2)便于进度控制与计划调整。项目逐级分解后,计划结构与管理结构相一致,各管理部门责任明确,上下级之间、同一级别的不同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清楚、相互制约关系明确。当进度计划实施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差时,便于发现这一偏差形成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当某种原因需要调整计划时,便于形成计划调整方案。

应当指出,对招标投标建设的项目来说,为了便于管理,编制WBS时应考虑项目分标方案,并与合同文件中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划分相协调。

3.工作分解的详细程度

进行工作分解之前,必须确定分解的详细程度。如果分解的过于详细,则增大了网络图的幅面或者箭线密度,增加了箭线之间的交叉,不利于计划的绘制、阅读和管理。但是,若分解的太粗,又使得计划的具体指导性不强。工作分解的细度一般考虑下列因素:

(1)分解对象。若分解的工程对象是大而复杂的项目,则应分层分解,对于高层次的分解可粗略,逐级往下,层次越低,宜分解越细。同时还应考虑到分解后的工作的持续时间、资源等估算的准确性。一般对持续时间和资源容易估算准确的简单工作内容,可以适当分解粗一点;对于持续时间和资源不易估算准确的工作内容,应分解的细一点。

(2)使用对象。管理层级别越高,分解应越粗;越接近操作层,分解应越细;同一层的项目分解,应考虑到职能部门间、各专业间的分工。同时,还应考虑到管理者对工作的管理,有时需要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同类工作分解成几项工作,以便对其检查、考核与进度控制。例如电站机坑混凝土分为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各属于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宜合为一项工作。

(3)所采用的进度网络形式对工作逻辑关系表达的要求。工作分解应粗细协调,能正确反应工作间逻辑关系。例如:若采用双代号网络图或单代号网络图编制进度计划,在图5-1 中的“混凝土制备”和 “混凝土浇筑”必须分解为两项工作,才能准确地表达它们与 “钢筋架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若采用搭接网络图编制进度计划,则可以将这两项工作合并为一项“混凝土工作”。(www.xing528.com)

(4)工作进展与编制条件。确定工作分解细度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项目进展的阶段和编制计划的目的,计划编制者对工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时间和资源等数据的可获得性,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等。

(四) 按施工阶段进行分解并明确阶段控制的里程碑目标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把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分成若干个施工阶段。例如对堤坝工程而言,可将其施工过程分为施工准备、施工导流、基础处理、坝体施工、引水隧洞、电站厂房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不同的施工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阶段性目标,作为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在进度控制中称为里程碑(或称路标)。

(五) 选择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工作明细和工作逻辑关系

不同的建设项目,其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顺序关系不同。就同一建设项目而言,选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其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关系也不同。因此,在编制进度计划之前,首先应选择施工技术方案。

工作的逻辑关系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方面是工作的工艺关系,即施工工艺上要求的先后顺序关系。在作业内容、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的情况下,这种工作逻辑关系是确定的。另一方面是组织关系,即对于工艺上没有明确规定先后顺序关系的工作,由于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工期、施工机会、资源限制等)的影响而组织编排的先后顺序关系。一般来说,确定施工顺序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在保证工期及施工工艺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工,以便提前投产收益。一般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辟的作业面越多,工程工期越有保证。

(2)对由若干个单位工程组成的建设项目,在确定它们的施工顺序时,应优先安排下列项目:

1)按施工工艺要求,须先期投入生产或起主导作用的工程项目。

2)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项目。如水利水电枢纽的坝体工程和发电系统的工程的施工。

3)施工现场内外的运输系统、动力系统。

4)施工辅助工程。如砂石料系统、混凝土搅拌系统等。

(3)对于一般土建工程项目,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结构,先主体、后装饰的原则安排施工顺序。

应当指出,上述确定施工顺序的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问题不同有所区别。例如:一般工艺厂房,当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后,即可进行设备安装,但对于安装特殊精密仪器的厂房,则应在装饰工程完工后才能进行设备安装。

(六) 计算各项工作的工程量、 工作持续时间和资源量

工程量、确定工作持续时间和资源量是编制网络计划的基本数据。施工进度计划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些基础数据的估算精度。

在估算工作的工程量时,设计深度不同,工程量的估算精度也不一样。当没有作出各结构物的详细设计时,可以根据类似工程或概算指标估计工程量。若已有各结构物的设计图纸,就应根据设计图纸,并考虑工程分期、分层、分段等因素,分别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量。

确定进度计划中各项工作的作业时间是计算项目计划工期的基础。在工作项目的工程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持续时间与安排在工作上的设备与人员的技术水平、数量和工作效率等有关。在现阶段,工作项目持续时间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

(1)按实物工程量和定额标准计算。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各项工作项目,可根据工程量、人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和合理的人、机数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t 为工作基本工时;W 为工作的实物工程量;R 为台班产量定额;m 为施工人数(或机械台班数)。

(2)套用工期定额法。对于总进度计划中“大工序”的持续时间,通常参照国家制订的各类工程工期定额t,在适当修改后采用。

(3)三时估计法。有些工作任务没有确定的实物工作量,或不能用实物工程量来计算工时,又没有颁布的工期定额可套用,例如试验性工作或新工艺、新技术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三时估计法来计算:

式中:to为乐观估计工时;tm为最可能工时;tp为悲观估计工时。

上述三类工时是在经验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来的。

根据上述方法确定了工作的基本工时后,还应考虑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选择几种主要因素加以考虑。调整公式为:

式中:D 为工作项目的持续时间计划值;K 为综合修正系数;K1为自然条件 (天气、水流、地质等)影响系数;K2为技术熟练程度影响系数;K3为与外单位或工种协作条件修正系数。

K1、K2、K3都是大于1 或等于1 的系数。其值应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缺少经验数据时,综合调整系数可参考取下列值:

当t≤7d时,K=1.25~1.4

当t>7d时,K=1.1~1.25

(七) 编制工作项目明细表

项目分解完成后,下一步工作应对WBS中的每项工作进行登记汇总,编制工作明细表(见表5-1),并加以分析、描述、编号,并进行时间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和逻辑关系分析。

表5-1 工作项目明细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