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概述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出某些特点。教师是大学生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概述

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生活大学生活的中心,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出某些特点。

1.同学关系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1)同学关系亲情化。在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大学生结伴而行,有的女同学手挽着手,显得十分亲密。关系好的几个同学会一起逛街、逛公园、看电影。大学生十分重视同学之间的情谊,希望感受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倾诉的学友情谊。

(2)宿舍生活家庭化。有不少大学生在寝室里按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一个寝室的几个同学就像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一样,按大小排序。

(3)同学间称呼世俗化。大学同学中关系亲近的同学常用“哥们儿”“姐们儿”相互称呼;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为了让大家多参与、多配合,组织者常用“兄弟们多帮忙”之类的话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时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不仅仅是组织层面的,也是个人感情层面的;同学之间遇到内部矛盾时,大家可以用“大家都是朋友嘛”来化解。

2.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教师是大学生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能不能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易使学生接受他的观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并尊重学生、性格开朗、果断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对学生而言,则应正确对待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普遍尊敬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但学生中“尊师”的主流一直没有变。教师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与速度。(www.xing528.com)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师生间的主要人际交往集中在“教”和“学”这两个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的基础知识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他们拥有学术权威;而学生则可能在新的思维方法、新的技术领域中更胜一筹。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据调查,只有遇到与学习有关的“功课问题”“学业问题”,才有较多的学生去寻求教师的帮助,至于个人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以及恋爱问题等,则很少有人会去找教师帮助。

3.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交际圈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性格的不同,结成一个个或松散或紧密的交际圈,可以分为学习型、娱乐型、社团型等几种类型。

(1)学习圈。在这个圈子里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但真正为了学习学校开设的课程而形成学习圈的并不多,大多是为了考取某种证书、资格或者参加某种公共考试,如国家自学考试、研究生考试等,而形成的一个个学习圈。

(2)娱乐圈。在这个圈子里的学生,都爱好某种娱乐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休闲娱乐等。

(3)社团圈。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有学术类、理论类、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涉及文、理、工、音、体、美等各个方面。许多大学生通过社团走出校园,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有的同学说:“我是学理工的,通过社团活动,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大学校园里的网络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网络人际交往给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学生用户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1%,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