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视频社交分享平台的崛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短视频社交分享平台的崛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Vine 推出移动短视频后不久,另一家社交媒体公司Instagram 也推出了视频分享应用,被称作Instagram Video,时间大约是在2013年5月。然而与Vine 不同的是,Instagram 此次推出的短视频分享,允许用户在界面上分享的短视频长达15 秒,也就是说,比Vine允许分享的短视频长了1 倍半。

短视频社交分享平台的崛起:纸媒全媒产品研究

移动短视频应用最早在美国出现,Viddy 是最早的短视频生成与分享应用。2011年4月,Viddy 发布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Viddy 问世之初,一般认为,Viddy 是一个可以拍摄“小电影”的软件,人们可以利用Viddy 的程序,来自主的拍摄一段视频,然后迅速美化和上传到社交媒体当中,引起人们的分享和关注。简单来说,用户可以用Viddy 拍摄一个仅长数秒的短视频,然后迅速分享到Viddy 平台、上传到Facebook、Twitter 和YouTube,支持在智能手机观看。应用之初,Viddy 的初衷是为用户更方便的捕捉每一天最精彩的瞬间,然后用视频的形式,把这样的瞬间保存下来。但后来,不论什么原因的分享给了软件更重要的生命力,有了分享之后,原有的短视频突破了“保存瞬间”的意义,而使得分享和追捧变得更重要,也使一种本来属于个人的行为,成为一种社交行为,并可能引起众人的关注。本质上,视频分享就是一种以视频作为社交手段的工具,它的原理同文字分享、语音分享一致,都是引起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围观、评论、点赞、转发等社交行为。

Viddy 上线后不久,另一家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公司Vine 上线。Vine 是一家创业公司,它推出的视频分享功能更加强大,2012年10月,Twitter 收购了视频分享创业公司Vine。到了2013年1月,Vine 的短视频分享应用上架苹果商店,Twitter 也正式宣布推出iOS版的视频分享应用,而采用iPhone、iPod、touch 的用户都可以下载使用。在对于产品进行了系统研发和研究之后,Vine 最终将用户可以上传的视频限定在6 秒钟,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最优化的结果。于是,用户可以拍摄长度为6 秒的短片,然后把这些短篇无缝地内嵌到twitter 的消息中,从而把他们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之上,Vine已经具备现有的移动短视频分享软件的基本功能,即即时的拍摄和及时的分享,并且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大量的关注。Vine 平台进一步发展,到了2013年3月,适用于安卓系统的Vine 被开发出来,在安卓市场中,用户可以方便的下载并使用Vine。接下来,Vine 的动作进一步加速,它迅速推出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丹麦语、荷兰语芬兰语法语德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马来语、挪威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泰语土耳其语等19个语种的版本。此外,Vine 还为Android应用单独提供了菲律宾语和波兰语。一时之间,这个可以拍摄6 秒视频,再加上简短的说明文字,然后上传到网络上供人观赏的软件,受到了更多人们的关注,形成了追捧的场面。到2013年8月,Vine 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4000万大关。

在Vine 推出移动短视频后不久,另一家社交媒体公司Instagram 也推出了视频分享应用,被称作Instagram Video,时间大约是在2013年5月。Instagram 是一家著名的移动互联网图片分享企业,它支持以快速有趣的方法抓拍下图片,然后再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2012年4月,Instagram 被Facebook 收购,为企业的发展再次形成推动力。图片分享在移动互联网上也一时成为潮流,分享的图片数量数以十亿计,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Instagram的用户。然而与Vine 不同的是,Instagram 此次推出的短视频分享,允许用户在界面上分享的短视频长达15 秒,也就是说,比Vine允许分享的短视频长了1 倍半。Instagram 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会对Vine 产生影响吗?在短期之内,这种影响还是可见的。Instagram发布短视频的当天,Vine 的日用户数就将近下降了40%。短期内的影响是客观的,然而从长期来看,也有认为,无法把Vine 与Instagram 作过多的比较。因为分属于twitter 和Facebook 两大社交媒体阵营,而两者在社交媒体领域中的影响可谓势均力敌,而本身在产品上,Vine 与Instagram 也各有千秋。所以,长期来看,两者除了有竞争,之外还可能存在并立发展,尤其是在产品还在逐渐趋于成熟,市场还在逐渐培育的时候。

短视频在国外发展的风潮迅速吹进了国内,国内企业也纷纷推出短视频应用,企图在这个区域之中竞争。实际上,国内早期就有过主打“短”视频的应用,但是当时,只是强调视频在手机上的应用和传播,未能将这种应用和传播与社交媒体联系起来,更没能调动用户生成内容的积极性。例如早在2010年就已推出的“乐播”就是一例。乐播实际上就是一个手机App,在上线之初,这款应用软件声称是“全国上线最早的视频版微博产品”,并被多家移动互联网行业网站举荐为当年的最具投资潜力项目,乐播也以其在手机上的“视频网站”等功能而处于视频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是后来,乐播的发展并没有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上掀起大的波澜。随后问世的还有“玩拍”,它是一个制作、分享创意短视频的应用,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呈现精彩”。显然,“玩拍”的形式已经开始向后来的短视频分享产品过渡。而其“按住屏幕拍摄,松手暂停,再按继续拍”的操作方法,与“把作品发布道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人网等多个社交网站,随时随地与在乎的人分享生活点滴”的广告语,也证明这款产品在整体思路上与后来大红的短视频产品有多种相通之处,它更在乎UGC 和分享社交的用户体验,更在乎产品在用户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www.xing528.com)

真正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影响的,是“爱奇艺”推出的“啪啪奇”,爱奇艺在视频领域耕作多年,在视频运营上有较丰富的经验,这样的经验也被运用在移动短视频的运营中,除了上述其它短视频产品的产品思路和功能设置,“啪啪奇”新增了“发现”页面,相当于网站的推荐,打开啪啪奇就可以看到萌宠、搞笑等精彩视频。同时,啪啪奇开始倡导一种“爱拍客”的生活,鼓励用户无限投稿,一经采用,就可以在爱奇艺的多个频道和平台推荐,享受“一片成名”的感觉。同时支持视频与图片的导入、拼接、剪辑,从服务端提供音乐视听,并提供精选的配乐。从而帮助用户把生活中的照片、影像等片段合成一则精美有趣的视频,帮助用户制作自己的MV。啪啪奇的短视频限定在7 秒,可以说啪啪奇的7 秒,给了用户更丰富的用户体验。这种丰富的用户体验,来源于啪啪奇多年对视频的运作,这种新奇的方式,一时也掀起了用户自己做一则MV的热情,尤其是通过手机这样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不得不说带给用户一些新奇感。一时间,手机上和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用户用啪啪奇拍摄和制作的简单视频。

相对于分享功能而言,啪啪奇的“工具”特征显得更为突出,它更像一个精致小巧的视频制作“傻瓜机”,一下子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但是,啪啪奇没有建立自己的移动社区,所有拍摄的视频,需要到微博、微信的平台进行分享。也就是说,在社交媒体最要的一点,即社交关系的营造上,啪啪奇并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它只是立足于微博、微信已经存在的社交生态圈,来进行的一次功能改进。因此,这也就注定决定,真正成为视频社交“大佬”的,将是那些掌握着“社交”生态,在用户关系营造上表现得更为出色的媒体平台。

这样的平台很快就呼之欲出,显而易见的是,新浪掌握了微博的话语权,而腾讯的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很具备影响力的新的社交媒体。2013年8月,新浪推出了新应用“秒拍”,可以分享长度为10 秒的短视频。腾讯“微视”则在一个月后上线,支持长度为8 秒以内的视频分享。两个平台甫一上线,就迎来了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毕竟在两个平台之后,是新浪与腾讯运营多年的用户基础,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为短视频提供一个巨大的基础用户群,而在这个基础用户群上来发展用户,比白手起家要快得多。2014年,“微视”和“秒拍”的用户数量都迅速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