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污染治理:资源约束加剧

大气污染治理:资源约束加剧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耕地数20.23亿亩,已接近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据统计,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3位。作为调结构的主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4.3%,上升0.5个百分点。化石能源生产占比81.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生产占比69.1%。

大气污染治理:资源约束加剧

中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8%、铁矿石17%、铜25%、铝土矿11%,石油和主要矿产资源都大量依靠进口,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8%[12]

一是陆地国土空间辽阔,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烈。中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千米,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千米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同时土地资源大量减少,“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耕地数20.23亿亩,已接近18亿亩耕地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另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矿用地、农村用地以及城市扩张用地的增长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同时,正如以上所述,长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等问题,使得我国原本十分紧张的土地供应短缺状况进一步恶化。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二是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南方一些水资源充裕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www.xing528.com)

三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但主要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化石能源资源严重不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消耗量巨大到供不应求的地步,可以说正面临一场严峻能源危机,给我国能源资源发展战略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3位。煤炭保有储量10024.9亿吨,但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能源利用率低,目前能源利用率仅30%左右;石油的资源总量为940亿吨,最终可开采储量为140亿吨左右,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有效供给量远低于经济需求量,目前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已超过30%;天然气的资源总量为38万亿立方米,在世界排名第10位,而最终可采资源量为11.4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新能源(不含核能)的可采量为3900多亿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比重最高,占总量的99.43%,地热能次之,仅占0.5%,其他能源种类所占比例很小[13]。在40多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中已有10多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1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发生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大批技术成果开始领跑国际;能源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在探索中前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大幅增强。能源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延续反弹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长3.3%,增速创5年来新高;其中电力消费增速创7年最快。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作为调结构的主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4.3%,上升0.5个百分点。能源供应方面,2018年我国能源产量快速回升,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煤,同比增长5%,创7年来新高。化石能源生产占比81.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生产占比69.1%。非化石能源生产占比18.2%,我国已成为世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第一大国。能源供需形势总体还属于宽松状态,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还有供应偏紧情况发生。2018年,我国能源在满足规模需求后,又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是能源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不断提升,煤炭和炼油的产能利用率显著提高。但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安全形势有所恶化。我国能源净进口量达到月9.7亿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约21%。其中,原油对外依存度攀升至71%,继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后,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对外依存度达到43%,煤炭对外依存度下降到6%。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总量、分布、结构与满足消费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是生态类型多样,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国生态类型多样,森林、湿地草原、荒漠、海洋生态系统均有分布。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脆弱因素复杂。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7%,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面积占23.8%,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中西部和内蒙古中部;较差和差的县域面积占31.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西藏西部和新疆大部。81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中,2018年与2016年相比,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县域占9.5%,基本稳定的占79.1%,变差的占11.4%。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只能在适宜开发的有限区域集中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