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媒时代:传媒商品内容的影响

智媒时代:传媒商品内容的影响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告主借助媒体的流量和注意力传播自己的产品或品牌,会想尽各种办法让用户接收和阅读广告信息,但广告毕竟是广告,即使是精准广告用户也能感受到广告带来的侵犯和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告也越来越隐蔽,从植入式广告到原生广告再到信息流广告,都试图把广告和内容融为一体,以减少人们的不适和抵制。

智媒时代:传媒商品内容的影响

广告主借助媒体的流量和注意力传播自己的产品或品牌,会想尽各种办法让用户接收和阅读广告信息,但广告毕竟是广告,即使是精准广告用户也能感受到广告带来的侵犯和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告也越来越隐蔽,从植入式广告到原生广告再到信息流广告,都试图把广告和内容融为一体,以减少人们的不适和抵制。智能技术重构广告,将会重新界定内容和广告的关系。在内容的前后或中间穿插广告,这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惯用方式,受众抵触情绪较重。智媒时代内容与广告的边界日益模糊,内容和广告都是根据人群的消费喜好计算出来的,而且两者做到了无缝嫁接。当前的信息流广告就贯彻了这样的理念,它是各种平台的主要广告形式,也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应当指出的是,信息流广告依然还存有猜测和骚扰的成分,智能化程度并不是太高。智能广告的发展建立在机器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情感分析等技术的基础上,只要智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智能广告的广告信息和内容的融合化程度就会不断提高,“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这样,以往的广告操作理念必将经历颠覆性重塑,从而推动广告产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产业边界和发展空间。

原生广告

原生广告,是一种互动广告,它将广告变成内容,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将推广内容融入用户使用习惯中,从而提高广告命中率。

第一个提出“native advertising”概念的投资人Fred Wilson这样说:“原生广告是一种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简单概括,就是看起来不明显,和产品环境融为一体的广告。Twitter最先进行了互联网原生广告实践。它开创了微博信息流广告,并将它应用于客户端,解决了移动屏幕广告展示的难题,从此人们不必再忍受突然弹出来的广告横幅,而可以直接在内容中浏览。

Facebook紧随其后,将信息流广告拓展出图文、app下载、视频广告、H5页面等多样化模式,成为目前原生广告领域的集大成者。而且这些信息流广告都可以评论点赞,就像朋友发出的动态一样。(www.xing528.com)

Solo Launcher将原生广告做成应用推荐的Offer Wall,与其桌面融为一体,非常自然地推荐一些常用的app和手游,当我们由于好奇点开桌面的推荐icon时,才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下载广告。

原生广告的兴起是因为消费者排斥传统的、闯入式的硬广告,因此它更加强调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将广告信息嵌入出现的环境中,从时机和内容上都更加巧妙,从而解决了传统广告干扰用户的问题,通过信息呈现的“去广告化”,提升信息传播效果。

智媒时代,广告主作为金主的身份并没有变,智能技术因此难免受到广告主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广告支出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会限制或左右内容的选择。当涉及广告主的负面消息,或者有关广告主竞争对手的正面报道时,通常传媒企业会非常慎重,这对于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阻碍。对于信息分发平台来说,广告主也会因为财大气粗而占据更多资源。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当属“百度魏则西事件”,魏则西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患有滑膜肉瘤而休学,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花费将近20万元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此事引发人们对于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弊端的热议,广告主付费商业推广能够影响信息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隐患。每一种技术的背后,都有着其存在的逻辑,包括今天的算法在内,对于有关广告主的信息和内容,因利益关系而有所顾忌,通过增加商业利益或限制流量,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传播,而算法操纵信息的分发,将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环境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