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旅游品牌对比:引领行业创新

江苏旅游品牌对比:引领行业创新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江苏省全省旅游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旅游业总收入迈上万亿元新台阶。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江苏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均排在全国前列,但增长速度相对不快,先发优势趋弱化。表7.32016年江苏旅游竞争力排名表续表江苏旅游品牌发展面临如下的挑战:先发优势趋弱化。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南部强于北部,沿江地区强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

江苏旅游品牌对比:引领行业创新

以2016年江苏省旅游行业报告数据为例,江苏旅游品牌在国内外认可度相对较高,但通过与浙江、山东、上海等临近旅游强省(市)的旅游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江苏省旅游品牌认可度与旅游强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如表7.2所示。

2016年,江苏省全省旅游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旅游业总收入迈上万亿元新台阶。据统计,江苏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 263亿元,增长13.4%;按现行价格测算,实现旅游业增加值4577亿元,同比增长13.4%,预计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旅游强省建设中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旅游业已经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同期,广东省旅游局完成旅游总收入11 56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9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3455万人次,同比增长8%,主要旅游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完成旅游投资2007亿元,同比增长27%。旅游消费总额达到8020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接待总数达到7.1亿人次,同比增长8.7%;入境游客接待485万人次,同比增长5%。2016年,浙江省共接待游客5.84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亿元,同比增长13.36%。部分省市相关数据见表7.2。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江苏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均排在全国前列,但增长速度相对不快,先发优势趋弱化。

表7.2 2016年部分省份旅游业主要指标情况

根据201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胡静等,2016)的省域旅游竞争力统计分析,江苏的综合旅游竞争力位居全国第4位,如表7.3所示。但在星级饭店总利润、旅游景区总利润、旅游总人次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政策环境和部分环境指标中表现不佳。对比旅游强省份,江苏旅游业发展在质量效益、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强企建设、境外推广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体制机制、规划策划、产品供给、市场治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表7.3 2016年江苏旅游竞争力排名表(胡静等,2016)

续表  

(www.xing528.com)

江苏旅游品牌发展面临如下的挑战:

(1)先发优势趋弱化。各地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未开发旅游资源存量少。各产业对土地、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激烈竞争,压缩了旅游业发展空间。

(2)区域竞争在升级。沿海省份旅游业率先进行转型升级,大项目不断落户,品牌形象逐步凸显,企业集团发展步伐加快,给江苏旅游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中西部省份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展开竞争。

(3)产业结构待完善。观光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休闲度假产品较为稀缺。新型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足,新型产业业态成长滞后。购物、娱乐占旅游者消费比重较低。旅游品牌企业、旅游大集团较少,效益偏低。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南部强于北部,沿江地区强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黄震方(2011)认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丁蕾等(2008)将江苏13个城市按旅游竞争实力划分为3个层次,如表7.4所示。

表7.4 江苏省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层次划分

第一层次所包括的城市旅游发展比较成熟,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前来旅游消费,旅游外汇收入高;第二层次所包括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低于第一层次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但第二层次的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对外联系较为密切,旅游发展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水平,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第三层次所包括的城市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旅游发展规模有限,旅游组织与接待能力较低,无法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这些城市旅游,旅游发展的效益与水平有待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