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唱练耳训练:四个问题需注意

视唱练耳训练:四个问题需注意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模唱训练需要学生具备音乐的自然听觉这是不用赘述的,但是,除了良好的模仿和保持能力,若没有高度的注意力与感知力,那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在模唱训练中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真体会,积极感知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只有明确了目的、引起兴趣、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任务。

视唱练耳训练:四个问题需注意

(一)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

模唱训练需要学生具备音乐的自然听觉这是不用赘述的,但是,除了良好的模仿和保持能力,若没有高度的注意力与感知力,那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模仿其实本身就是一项强化训练,它建立了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将个体感知所建立的表象深化并促使其稳定,模仿虽然是一项更为具体化复杂化的重要环节,但如若没有注意力及感知力为先导,模仿也无法进行。注意是先导,模仿是其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模唱训练中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真体会,积极感知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高度的注意力与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感知力,将听到的乐音传输到大脑皮层,再通过模仿才能准确地将音高、节奏、旋律模唱出来。

学生尤其是年龄由高至低,对新奇事物的刺激所反映出的强烈注意与兴趣程度也是呈上升趋势,而模唱训练从其训练内容上看,或许较为正统严肃且单一,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多样性与新颖性,教师需合理安排各个环节,采用活动性与新颖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注意力持续时间得到最大化的发掘和利用。只有明确了目的、引起兴趣、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任务。

(二)模唱中理论的渗透

纵观现今国内各个音乐院校的课堂、考试内容与教材,模唱环节的踪迹随处可寻。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模唱往往只是被当成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受重视程度也许相对于听记、视唱稍弱些,或者是虽在每堂视唱练耳课上都会安排固定的模唱环节,但通常只是作为一种程序性的练习,而对于这一练习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用什么方式或途径达到效果并没有被注重或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在进行完一系列的和声音程及和弦模唱后,要求学生单独构唱往往会唱不准或是训练听写却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对于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思考发现出现此类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进行模唱时,进行的只是无意识模仿。我们所论述的模仿这一行为可分为无意识模仿与有意识模仿两种情况,无意识模仿并非是毫无意识地进行模仿行为,只是其行为者在这一行为过程中意识程度相对比较弱,而有意识模仿则是行为者在有目的的情况下主动地进行模仿活动。

乐理课程通常与视唱练耳课是分开的,这就形成二者的知识内容无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音程与和弦结构时,并没有意识到将理论与实际音响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使二者产生脱节的情况。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碰到模唱环节,学生在没有思考理论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模唱,这就产生了上述所提到的无意模仿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依据对和声音程、和弦在理论上的理解和熟悉为识别的前提,依据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辨别,或是根据不同的立体音响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音程与和弦,同时应当强调在指定音上进行对音程与和弦的构唱练习,模唱检验的是学生音高听觉分辨能力,而构唱则是将理论与模唱中记忆储存的音高、色彩进行结合的一项重要练习,这也是巩固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环节。

(三)旋律模唱的素材选择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论文集》中提到:“在听写过程中所掌握和记牢的曲例,长时间地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曲例常常是一种信号和推动力,它能在意识中唤起对整个作品的想象。这一情况更加强调出,必须十分负责地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听写曲例。”同样,在旋律模唱过程中,模仿出的旋律将会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保留在大脑的记忆库中,所以,素材的选择与学生音乐语言的积累有直接的关系。(www.xing528.com)

旋律模唱的曲例应该注重风格的典范性,鲜明的旋律形象以及富有特点的写法不应只是教师自创的一些旋律,这样会有一定的限制性,达不到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的效果。教师应该善于从音乐作品中节选片段,且一定注意保持作品的形象内容和艺术性,尊重原著的速度、强弱等要求。在做完模唱练习后,应将总谱或原谱展示给学生,赏析作品音乐,体会作品整体艺术的完整性。旋律模唱练习基于中外优秀作品,借助模仿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一种直观的感受与途径,拓宽音乐视野,体会音乐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各个重要因素,储存各类丰富的风格音乐,体验各个国家与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音乐语汇,将丰富的音乐感受与音乐理论知识融合为一体。学生在模唱这些实际音乐作品片段后,能逐步地理解和体会不同旋律调式与节奏之间的关联,由陌生到熟知,由熟知到掌握并应用。这些通过模仿储存在大脑中的感性记忆,使学生再次接触到全新的旋律或作品时,就能运用这些感性记忆中的要素,将其进行新的组合,迅速将这一陌生的旋律准确地记忆并随口唱出,同时又将其储存入记忆库。只有这样通过无数次的聆听,用心感悟,继而模仿,不断积累,结合实践,循环往复,才可以不断地掌握新的音乐语言,达到音乐悟性的最佳状态,做到所谓的熟能生巧。

当然,在旋律模唱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仅只是模仿旋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如音高、节奏等,还应尝试着模仿音乐的风格、速度及作曲家所想表达的音乐情感,甚至努力达到音色等方面的相近。整个模仿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调动自身听觉,同时注意力集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风格及音乐情绪等,这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达尔克罗兹曾说过,完美的教师应该是具备心理学生理学与艺术理论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在这样理想的教师严谨教学下,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将来离开课堂也能够正常并充实地生活

作为学生模仿的主体对象,教师所应发挥的能力通常可分为两大类:教学能力及创造才能。教学能力指的是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传授予他人;而创造才能则是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启发与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具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基础教育观,对学生的潜在状态与发展可能性有着很好的认识,并从每个不同的学生身上引导出其独特性,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科研工作,使学生发展出自己独特人格的教育环境

作为学生模仿的主体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准确的示范教学,这其实是一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运用自身娴熟的专业技术为学生所学知识提供良好的范本,指导学生观察与模仿的正确有效方法,并同时恰当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其进行自主性学习,强调发现式的教学原则,通过起初的模仿得到一定的认识,启发学生尝试自己发掘知识与概念,并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