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阳农民能人活力爆发,助推经济转型

凤阳农民能人活力爆发,助推经济转型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凤阳这个因最早孕生大包干名扬全国的花鼓之乡,有许多像张汝秀这样的农民能人,他们使这片古老的土地不再寂静。10多年前,大包干使凤阳农村迸发出惊人的活力,粮食产量连年翻番。县委书记陈兆钧告诉记者,近年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由于大批农村能人走南闯北,尽显身手,有力推动了凤阳农村经济从过去单一的生产型走向产销畅通的市场型。

凤阳农民能人活力爆发,助推经济转型

站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女子。然而,当这位安徽凤阳县西泉村名叫张汝秀的农妇谈起她雄心勃勃的事业时,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半年前,从未念过书的张汝秀北上蚌埠,经当地科委牵线,她掏出4万元买下“太极磁力健身球”的生产专利。不久投资8万元,雇工30多名的凤阳特艺美术厂开办,短短4个月下来,产品迅速打开销路,创产值10多万元。

“这不是我全部的家底。”张汝秀说,她和丈夫还办了年产水泥8万吨的两家建材厂和一家加油站,总资产达数百万元。

在凤阳这个因最早孕生大包干名扬全国的花鼓之乡,有许多像张汝秀这样的农民能人,他们使这片古老的土地不再寂静。

黄湾乡梨园村的陈新汉在凤阳算是无人不知的“奇人”。这个60开外的黑脸汉子早几年靠贩运粮食挣了大钱,人称“陈百万”。1991年,陈兴汉又挂出了凤阳兴汉联合总公司的招牌,下辖日加工能力60吨的大米加工厂、面粉厂和千头猪场。“奇人”总是多“奇招”。去年,陈兴汉向村里承包长期荒芜的1000亩湖滩地,办起了全县最大的私营农场。陈兴汉语中透着豪气:“我就是要试着在自己手里办起一个种、养、加、销成龙配套的中国农业托拉斯!”

“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这就需要大批农村能人跃上潮头,带着广大农民结成联合舰队去闯江荡海。”副县长王从权一语道出了凤阳县委、县政府的长久思虑。10多年前,大包干使凤阳农村迸发出惊人的活力,粮食产量连年翻番。但是,当新一轮市场经济的大潮涌来,光凭单家独户的生产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发展。(www.xing528.com)

“困惑与徘徊逼着我们再闯新路。”王从权说,“这几年,县里通过政策上引导,把大批有胆识、懂经营的能人推上前台,以此提高全县农民的组织程度。如今,一种以农村能人为领头雁,公司(企业)加农户的金字塔式格局,正在凤阳农村初显雏形。”

小溪河镇农民高明家禽联合体的创业史,清晰地勾勒出了这种格局的“连动效应”。

高明珍的祖辈就是闻名乡里的家禽孵化神手。1987年,31岁的高明珍自费到日本考察,而后她自任总经理的凤阳第一家禽有限责任公司悄然降生。每年,由公司精心孵化大批鸡、鸭、鹅种苗,低价提供四邻八乡的农户饲养。然后再由公司收购,加工成汾鸡、板鸭、酱鸭等成品销往各地。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一个以公司为核心,联接数万农户,具有较强抗市场风险能力的家禽孵、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在小溪镇周围乡村形成,并逐步扩散到全县以及肥东、定远等5个县市。饲养户们得到稳定而可观的收入,高明珍的家禽公司也日益红火。现在,公司已拥有电孵化机、小型冷库、运输车辆等超过百万元的固定资产,去年(1992)共孵化家禽种苗40万只,经销额200多万元。

“这些乡村精英为凤阳经济的第二次跨越立下了头功。”县委书记陈兆钧告诉记者,近年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由于大批农村能人走南闯北,尽显身手,有力推动了凤阳农村经济从过去单一的生产型走向产销畅通的市场型。同时,以农村能人为龙头,集体、私营、股份合作多轮驱动,向来少有起色的乡镇企业也呈现出跳跃式发展势头。去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第一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上年翻一番。陈兆钧笑称:“真可谓农民能人竞登台,凤阳‘活’起来。”

新华合肥1993年5月11日电;《新华每日电讯》1993年5月13日三版;此篇与胡宏伟、徐金平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