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郊乡民的心系抗战之举

东郊乡民的心系抗战之举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9月,出川抗战的川军官兵急赴前线。消息传至成都,东郊万年场、得胜场等诸地民众无不心急如焚。而当这些东郊民众用鸡公车推、竹箩筐挑,把成品送到华阳县得胜乡、保和乡,成都县青龙场的乡公所时,乡官们居然还未接到上峰通知,感慨与惊讶之余,只好暂且收下。心怀抗战,不吝出力。[10]川军将士前线抗敌,后方的东郊民众则尽己所能地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亲属。

东郊乡民的心系抗战之举

1937年9月,出川抗战的川军官兵急赴前线。旋至初冬,北方已是大雪覆地,可前线川军仍是夏履秋衣,难御风寒,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消息传至成都,东郊万年场、得胜场等诸地民众无不心急如焚。不待官方召唤,许多人家立马自发赶往青龙场、牛市口或城区,购置布料、棉花,连夜赶制冬装。一位年近七旬的客家罗姓阿婆,带领儿媳、孙媳和孙女等八人,不舍昼夜,五天赶制了二十套棉衣棉裤,平均每人两天缝制一套,一针一线无不寄托着她们对抗战子弟兵的炽热情怀。而当这些东郊民众用鸡公车推、竹箩筐挑,把成品送到华阳县得胜乡、保和乡,成都县青龙场的乡公所时,乡官们居然还未接到上峰通知,感慨与惊讶之余,只好暂且收下。因无定制,民众所捐冬装,蓝黑灰皆有,颜色并不统一,样式也不相同,甚至还有家机布染色做成的农家滚身、封裆棉裤等。直到十余天后,相关部门才发下布料和棉花,并按乡保甲安排每户成年妇女一人义务缝制一套,限期四天完成。

前线官兵的冷暖,牵动着后方百姓的心弦。在此后的1938年及至1940年,刚入秋初,东郊许多农家即早早地领取布料、棉花,缝制冬衣,以确保冬季来临前,能及时将冬衣发送到前线官兵们手中。

心怀抗战,不吝出力。生活在蓉东沙河两岸的乡民农户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1937年冬天,时值凤凰山空军机场修建。各县乡将任务分配给各保甲,安排农户赶修。但凡事关抗战,东郊农户总是积极响应,哪怕天寒地冻,也绝不退缩;就连老妇幼也主动扛着锄头,带着畚箕,到工地帮忙。1943年修建新津机场时,远离成都的工地上依旧可见东郊农户苦干的身影,不但众多青壮汉子踊跃上阵,年逾七旬的老翁亦奋发前往。拉磙子,砸碎石,掘沟壕,担泥土……苦活累活全然不在话下,且豪情万丈,引吭高歌:“手拿锄头修机场呀,修好机场停飞机呀,停了飞机打日本呀,打倒日本得胜利呀!”昂扬的歌声每天都在机场工地的上空回响,生动地展现了四川人民笑对艰难岁月,乐观顽强的精神风貌。[10](www.xing528.com)

川军将士前线抗敌,后方的东郊民众则尽己所能地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亲属。1938年,成都市内出现了利用帮助抗日军属所得的义捐开办的商店,凡持“抗属证”者均可低于市价购买粮油类生活必需品。此举如同春风吹拂东郊沙河两岸。万年场、倒石桥、猛追湾、牛市口、沙河堡、保和场,乃至东山的龙潭寺、门坎坡、新店子、石板滩等沿岸场镇的一些客家店铺随之“跟风而行”,亦对抗日军属购物实行优惠,予以照顾。凡抗属购物,店家只收成本,不赚利润;有的店家甚至还长期以低于成本价,半卖半送,令受惠抗属感动不已,潸然泪下。由于买主与卖家多是街坊邻居,谁家有军人出征,哪户乃抗日军属,大家都一清二楚,因而也就无须凭证。这乡场人也憨厚本分,从无冒充抗属吃“欺头”的行为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