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希腊文化与体育:从神圣到世俗,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

古希腊文化与体育:从神圣到世俗,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灵魂(心灵)相对身体(健康)的优越地位。同时,他反对音乐和体育的不断更新,因为人们趣味的不断变化会引发价值观的变化,而这是苏格拉底所极力防范的,以维护确定的秩序。[21]因此,苏格拉底能较早地确立了音乐和体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为此,音乐和体育是应以恰当的比例应用于人身上,而苏格拉底所主张的“和谐”原则在此即指二者比例的适当。

古希腊文化与体育:从神圣到世俗,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

1.关于身体与灵魂

苏格拉底追求的并非是肉体之死、灵魂之生[16]。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苏格拉底坚持认为灵魂(心灵)相对身体(健康)的优越地位。他认为身体是可塑的。身体的优点确实不是身体里本来就有的,是后天的教育和实践培养起来的。但是心灵的优点似乎确实具有比较神圣的性质,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的东西[17]。虽然身体得到了力和美(和健康结合在一起的)时,也能达到一种可贵的状态,但心灵的这种状态仍然可贵得多。苏格拉底在揭示灵魂的理性力量的同时,也对感性的身体依然着力维护,意图尽力去彰显和展示身体的感性,以图把身体作为其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途径,从而在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之间保持有机的张力[18]

因次,在身体的习惯和锻炼方面他不仅不会听任自己贪图无理性的野蛮的快乐,把生活志趣放在他这个方面,甚至也不会把身体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把寻求强壮、健康或美的方法放在首要的地位,除非因为这些事情有益于自制精神,他会发现是在时刻为自己心灵的和谐而协调自己的身体。[19]

身心二元论的立场,具有双重性。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肯定了身体的相对性,认为身体是可塑的;从消极方面来说,它为后期灵魂对身体的压制,埋下了伏笔。

2.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理想国中大约将人分为三个阶层,即护卫者(监管者)、兵士和平民。其中护卫者接受的教育为: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灵魂。苏格拉底的音乐定义中包括故事,因此,它认为音乐在先,体操在后。尽管在古希腊当时的托儿所中就对婴幼儿采用一种按摩推拿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保健。因此,他建议,在教体操之前,要先用故事教育孩子们。体操关心的是生灭事物或与可变世界联系。而音乐和体育是相对的,它通过习惯以教育护卫者,以音调培养某种精神和谐(不是知识),以韵律培养优雅得体,还以故事(或纯系传说的或较为真实的)的语言培养与此相近的品质。这些东西似乎都不能引导人走向哲学,而算数、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天文学这四个科目是用来修习哲学的重要工具。最后则是辩证法的学习[20]

音乐教育方面:苏格拉底认识到,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造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此,他建议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编得好的故事,而拒绝那些编得坏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是指赫西俄德和荷马所编的故事。首先,它们的缺陷在于没有能用言词描绘出诸神与英雄的真正本性:

(1)把这些最伟大的神描写得丑恶不堪;例如赫西俄德描述的乌兰诺斯的行为,以及克罗诺斯对他父亲的报复。

(2)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诸神之间的龌龊争端。因为神既然是善者,它就不可能是一些事物的原因,尤其是丑恶的原因。

(3)神是单一的,始终不失他的本相,因此,不可能如诗歌中所说幻化人形,或在不同时间显示出不同的形象来。

(4)关于地狱的可怕场景,也不应该成为诗歌描述的对象。因为这会促使人们贪生怕死,放弃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其次,如果说对于平民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在于服从统治者,则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控制包含着肉体上的快乐欲望。这包括:

(1)在关于人的问题上,他们举出许多不正直的人很快乐,正直的人很痛苦;还说不正直是有利可图的,只要不被发觉就行;相反,诗歌应该歌颂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等一类人物。

(2)饮酒对于护卫者是不合适的。

(3)在爱情中,一个爱者可以亲吻、昵近、抚摸被爱者,像父亲对待儿子一样,除此之外,更进一步的行为即为越轨,堕入低级。

一言以蔽之,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于美的爱。同时,他反对音乐和体育的不断更新,因为人们趣味的不断变化会引发价值观的变化,而这是苏格拉底所极力防范的,以维护确定的秩序。[21]

因此,苏格拉底能较早地确立了音乐和体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如他曾认为,“我们挑选战士并给以音乐和体操的教育,也是尽力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竭力要达到的不是别的,而是要他们像羊毛受染色一样,最完全地相信并接受我们的法律,使他们的关于可怕事情和另外一些事情的信念能因为有良好的天性和得到教育培养而牢牢地生根,并且使他们的这种“颜色”不致被“快乐”这种对人们的信念具有最强褪色能力的碱水所洗褪,也不致被苦恼,害怕和欲望这些比任何别的碱水褪色能力都强的碱水所洗褪。这种精神上的能力,这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就是我主张称之为的勇敢。”[22]

体育教育显然位于音乐教育之后:这是苏格拉底的基本立场,即音乐教育针对心灵,而体育教育作用于身体。心灵更具有根本性。同时,他虽然认为护卫者从童年起就应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但凭一个好的身体,未必就能造就好的心灵;相反,如果有了好的心灵和品格就能使天赋的体质达到最好。[23]为此,护卫者必须:(1)戒除酗酒;(2)注意饮食。苏格拉底从荷马的诗中得到灵感,作为护卫者不能吃鱼,不吃炖肉而只吃烤肉,戒掉甜食,不能享用雅典糕点;(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可睡眠过多,不可拥有情妇。因此,他主张一种简单而灵活的体育,尤其是那种为了备战而进行的锻炼。在体育锻炼之外而对身体再过分关照,就会成为一种妨碍。体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仅仅增加了体力,他同一般运动员不一样,一般运动员只注意进规定的饮食,使他们力气大臂膀粗而已,而护卫者在不畏艰辛练身体的过程中,他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他的心灵的激情的部分。

总之,虽然是以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但显然音乐和体育都主要是为了心灵。虽然他也意识到一生专搞音乐文艺而忽略体育运动会导致软弱与柔顺;而一生专搞体育运动而忽略音乐文艺教育会导致趋向野蛮与残暴,但基于他的一贯立场,心灵仍然是比身体根本的部分,应该更受到关注。为此,音乐和体育是应以恰当的比例应用于人身上,而苏格拉底所主张的“和谐”原则在此即指二者比例的适当。

另外,作为优秀的护卫者,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绝对的必需品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

(2)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他们的食粮由城邦供应,即不让多余,亦不使短缺;他们必须同住同吃,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

(3)不与金银等财宝发生联系。

3.对健康的重视

(1)健康为诸善之一

身体健康无疑属于诸善之一。苏氏将善分为三类:第一类,人们喜欢它,只是要它本身,而不是要它的后果,比如欢乐和无害的娱乐;第二类,人们之所以爱它既为了它本身,又为了它的后果。比如明白事理,视力好,身体健康;第三类,虽然有一些事算是苦差事,但能够有利可得,人们喜爱它们并不是为了它们本身,而是为了报酬和其他种种随之而来的利益。例如体育锻炼,得病求医等。可见,苏格拉底对体育仍持一种功利主义的立场,而并未对于运动本身中的快乐给予过多关注,仍是希望通过身体锻炼来获得可欲的后果。但是苏格拉底式的功利又是有限的,即他从不如《荷马史诗》中那样认为,娱神的赛会能够消灾赎罪,因为他始终认为神是不可收买的。如果人是不正义的,犯罪以后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又向诸神祷告求情,最后还安然无恙,那就会没有人选择正义了。[24]

(2)劝谏不喜欢锻炼的人

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看到和他在一起的艾皮根奈斯年轻而身体很不好时,苏格拉底说道:“艾皮根奈斯,你的身体多么缺乏锻炼啊!”“我本来就不是一个运动员啊?”艾皮根奈斯回答。苏格拉底反驳道:“那些参加奥林匹克争夺赛的人,也不见得比你更是运动员啊!难道你以为雅典人随时可能决定向敌人进行的生死存亡的斗争是一件小事吗?说实在,有不少人在战争的危险中,由于身体虚弱而死去;或者,可耻地偷生,也有许多人为了同一原因而被人俘虏,而且一旦做了俘虏,他们以后一辈子就要过最难忍受的奴隶生活(如果这是他们的命运的话),或者被迫而陷入最惨重的痛苦之中,为了赎身,付上全部所有还嫌不足,余下的生活就只好在匮乏与贫困中度过;还有许多人,由于身体孱弱,给自己招来耻辱,被人认为懦夫。你是认为因身体不好而带来的这些缺点微不足道呢,还是你以为它们是容易忍受呢?在我看来,那些注意身体健康的人所必须忍受的,要比忍受这些痛苦容易并轻松得多,难道你以为身体不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健全,更为有益吗?还是你轻看身体健康所带来的那些好处呢?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身体健全的人的成就和身体不好的人的成就都是正相反的;身体健全的人健康而强有力,许多人由于这个缘故在战争中光荣地保全了自己,避免了各种危险;许多人救援了朋友,对祖国做出了贡献,并因此而得到了人们应有的感激,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和无比的尊重。因此,他们能够在余下的一生中愉快地、光荣地生活,并把美好的产业遗留给自己的子孙。”“不要因为城邦没有正式规定军事训练,就自己也疏忽起来,而是应该更加注意锻炼才是。应当明确知道,无论是任何其他竞赛或任何事业,把身体锻炼好总不会吃亏的;因为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需要用身体的,既然一切事都需要用身体,那么,尽可能使身体保持最良好的状态,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即使在你认为需要用身体最少的思维活动中,谁不知道在许多人由于健康不良而大大失败了呢?由于身体不好,健忘、忧郁、易怒和疯狂就会经常猛烈袭击许多人的神智,以致他们把已获得的知识全部丧失干净。但那些身体健康的人却有充分的保证,他们不会遭受由于身体不好而遭受的危险,与此相反,由于身体健康倒很可能获致和身体衰弱完全相反的有益效果。”的确,一个有健全理智的人,为了获得和我上边所说身体不好的人所遭受的完全相反的结果,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何况,使得本来可以通过锻炼而变得极其美好和矫健的身体竟因自己的疏忽而致孱弱和衰老,这也是非常可耻的。但一个疏忽怠惰的人是不会看到这一点的,因为健康的身体通常是不会自发地产生的。”[25]

4.运动与营养

(1)主张节制与自制

苏格拉底认为“不能自制就不能忍饥、耐渴、克制情欲、忍受瞌睡,而这一切正是吃、喝、性交、休息,睡眠之所以有乐趣的原因;在经过了一段期待和克制之后,这些事才能给人以最大的快乐,而不能自制则恰恰阻碍了人们对于这种值得称道的最必要和最经常的乐趣享受。唯有自制能使人忍受我所讲的这一切。因此,唯有自制才能使人享受我所提到的这些值得称道的快乐”。但另一方面,“学习高尚和美好的事情,研究那些能以使人维护好自己的身体、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有益于朋友的城邦,并且有制服敌人的本领-这一切不仅有益,而且还能产生最大的快乐—能自制的人在实践这一切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其中的乐趣,但不能自制的人却什么也分享不着”。[26](www.xing528.com)

苏氏认为,凡不锻炼身体的人,就不能执行身体所应执行的任务;同样,不锻炼心灵的人,也不可能执行心灵所应执行的任务。这样的人既不能做他们所应当做的,也不能抑制住自己不做他们所不做的。[27]他所采取的生活方式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心灵和身体,使得在没有意外遭遇的情况下,能够愉快而安全地生活,而且对于必要的开支不致匮乏。所以,他生活的非常节俭,且能够在接受别人的邀请赴宴时,能够谨防饮食过度。而且还劝别人在不饿的时候要慎戒勿吃,在不渴的时候要慎戒勿喝。[28]在日常生活中,他所吃喝的饮食是最粗陋的,他所穿的褴褛不堪,而且冬夏一样,既无鞋袜也无长衫。安提丰曾建议他应在教学时收取酬金。但苏格拉底回复安提丰说“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那些更换衣服的人是因为气候冷热不同而更换的,穿鞋子的人是因为防止脚痛不便行路才穿的,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我因为天气太冷而留在家里,或因为天气过热而和人争着乘凉,或者因为脚痛而步履艰难呢?你岂不知道,那些天生体质脆弱的人,只要锻炼身体,就会在他所锻炼的方面强壮起来,比那些忽略锻炼的人,更能够轻而易举经受住疲劳吗?你岂不知道,像我这样经常锻炼身体,准备应付对于身体可能临到的任何考验的人,能够比像你这样不进行身体锻炼的人,更容易经受住一切考验吗?”并说,“安提丰,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以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神性就是完善,愈接受神性也就是愈接受完善。”[29]怠惰和眼前的享受,正如健康运动训练员告诉我们的,既不能使身体有健全的体制,也不能使心灵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但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会使人建立起美好和高尚的业绩来。[30]

关于自制,苏格拉底曾举例说,正如体育运动中那些摔跤的人,由于感到自己比别人相当强就疏忽了锻炼一样,同样,他忽略了自制。[31]

(2)运动应补充营养

希腊人认识到运动员的营养也是很关键的。因此,运动员需要大量吃肉类,尤其是牛肉。苏格拉底曾谈到作为运动员的浦吕达马斯,顿顿吃牛肉,而这显然对他的身体有好处。[32]但苏格拉底反对那种并非为了体育锻炼而大量食肉的人,他说“如果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训练的缘故,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单单吃肉,不吃面包,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算是一个老饕呢?”[33]

他从来不忽视身体健康,也没有称道过那些忽视身体健康的人。他不赞成人吃得过饱之后,又去从事无节制的运动,但他建议人们借适度的运动,把欢畅地吃下去的饮食尽量消化掉;他说,这样的习惯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同时,对于照顾心灵,也没有妨碍。[34]

苏格拉底意图劝勉他的门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一方面要尽量向那些知道怎样保持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各人自己也要一生一世注意;什么食物、什么饮料和什么样的运动对自己有益处,以及怎样利用他们自己获得最好的健康。他说,一个这样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将会发现,关于对健康有利的事情,他所晓得的比一个医生所晓得的还要多。[35]

5.运动的功能

关于教育和人种的进化,苏格拉底也认识到了体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因为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种的进步,像其他动物一样”。[36]

良好的政体是如何转变到寡头制的。由于先轻视音乐教育然后轻视体育锻炼,年轻人越来越缺乏教养。护卫者本身腐化成为奴役者。基于对财富和统治的需要的,他们重视体育而放弃了音乐教育,因而受到限制的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强制教育。在这种制度里面勇敢起主要作用,因而仅有一个特征最为突出,那就是好胜和爱荣誉。他们比较自信但缺乏文化,喜欢锻炼身体喜欢打猎。这样的发展,终将发展成为寡头制。[37]

体育在完善城邦过程中也起巨大作用。苏格拉底曾批评道:“究竟什么时候雅典人才能像拉开代莫尼人那样尊重他们的前辈呢?他们从他们的父辈起就藐视年长的了。或者,什么时候他们才像拉开代莫尼人那样锻炼身体呢?他们不仅自己不注重健康,而且还嘲笑那些注意健康的人。”但是,他也并不认为雅典已经病入膏肓了,他对白里克里斯说,“你没有看到在海军的训练上是怎样井然有序,在运动竞赛上怎样服从领导,在服从歌舞团教练的指导上也绝不亚于任何人吗?”

6.运动训练与比赛

(1)提倡努力训练

神明所赐予的一切美好事特,没有一样是不需要辛苦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如果你要使身体强健,你就必须使身体成为心灵的仆人,用劳力出汗来训练它。[38]

(2)主张公平比赛

即使在公共竞技中,很明显,如果让那些最强有力的人联合起来攻击比较软弱的人,他们就会在一切竞赛中取得胜利而夺去所有的奖品;因此,在这样的竞赛里人们是不容许这样做的;但是,在政治方面,高尚而善良的人们占着优势的,有人为了对国家有所贡献而愿意和任何人联合起来,是不会有人加以阻止的。[39]

7.关于阶段学习

孩子们无疑应当通过游戏进行教育,但这些游戏必须是符合法律精神的正当游戏。因为,如果游戏是不符合法律的,孩子们也会成为违反法律的孩子,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德端正的守法分民了。同时,对于生活习惯类的一些规定,没必要制订成烦琐的律法,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自己就会发现哪些是好的。同时,不好的游戏会一点点地渗透,悄悄地注入人的性格与习惯,再以渐大的力量由此流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由人与人的关系肆无忌惮地流入法律和政治制度,并最终破坏公私方面的一切。[40]

苏格拉底认为,婴幼儿时,应以游戏为主,年少时,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当他们正在长大成人时,他们主要应好好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灵魂开始达到成熟阶段时,他们应当加强对心灵的锻炼;当他们的体力转衰,超过为政治军事服务的年龄时,应当让他们自在逍遥,一般不再担当繁重的工作,只从事哲学研究[41]。因为身体上的劳累对身体无害,而被迫进行的学习却不能在心灵上生根。因此,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而且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到每个人的天性。为了了解战争,孩子应当骑马去到战场上看打仗,在安全的地方则让他们靠近前沿。在所有这些劳苦的身体锻炼,学习和战争恐怖中总是表现得最能干的那些孩子,应当被挑选出来。在体育训练之后,大约二十岁起,被挑选出来的那些青年将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荣誉,他们将被要求把以前小时候分散学习的各种课程内容加以综合,研究它们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本质的关系[42]。到三十岁时进行第二次挑选,用辩证法考试他们。不能让他们年纪轻轻就去尝试辩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预防方法。因为年轻人一开始尝试辩论,由于觉得好玩,便喜欢到处跟人辩论,并且模仿别人的互驳,自己也来反驳别人。他们就像小狗喜欢拖咬所有走近的人一样,喜欢用言辞咬人。他们学习辩证法的时间应该是两倍学习体操训练的时间,时间大约为五年。然后派他们到战争或其他公务中进行考验与锻炼。这个时间为十五年。这时,他大约五十岁,经过了实践锻炼之后的优秀者则用余生研习哲学。

苏格拉底

8.关于男女平等

苏格拉底在这方面的观念比较开放。他认为,不仅应用音乐和体操教育男子,而且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且女子应同男子一样在健身房中裸体锻炼。虽然这可能遭到别人的嘲笑,但苏格拉底坚持认为无论老年还是年轻女子均应坚持这样做。因为在不久以前,雅典人还像大多数野蛮人那样,认为男子给人家看到赤身裸体也是可羞可笑的。当初克里特人和后来的斯巴达人开始裸体操练时,你知道不是也让那个时候的才子派的喜剧家们用来开过玩笑吗?[43]虽然男女两性有所差别,而且城邦应根据人不同的禀赋安排不同的职业。但显然男女两性之间仅有生理上的区别,并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认为男女之间应有职业上的区别。因为,对于男人所从事的职业,要想论证其不适于女性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女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分别只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强些罢了[44]。因此,通过音乐与体操的教育,最好的女人也可以成为女护卫者。女的护卫者必须裸体操练,既然她们以美德做衣服,她们必须同男人一起参加战争,以及履行其他护卫者的义务,这是她们唯一的职责。在这些工作中她们承担比较轻些的,因为女性的体质比较文弱。[45]总之,女子和男子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他公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与男子都应当像猎犬似的,一起守卫一起追逐;并且,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只有这样才不违反男子和女子不同的自然特性,也不违反女子与男子之间天然的伙伴关系[46]

苏格拉底坚持女人和儿童公有,且最好的男人与最好的女人结合,生孩子多多益善。女人应该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好的年龄到五十岁。并且雅典人认为,女人精力最好的时候大概有二十年,而男人则可以有三十年[47]

9.教育与天分的关系

关于人的教育与天资的关系。苏格拉底认为:“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天生就比另一个的身体强壮,能够经得住劳苦一样,一个人的灵魂也可能天生得比另一个人的灵魂在对付危险方面更为坚强;因为我注意到:在同一种法律和习俗之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在胆量方面是大不相同的。不过我以为,人的一切天生的气质,在胆量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提高的。我看在所有其他方面,人和人之间也都同样天生就有所不同,而且也都可以通过勤奋努力而得到很多改进。因此,很显然,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或是天资比较愚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48]同时,他又认为,如果不受教育,好的禀赋是靠不住的。苏格拉底曾向天资不错的自负青年尤苏戴莫斯指出,无论什么技艺都需要请教师傅[49]

10.运动与艺术创作

有一次苏格拉底访问雕塑家克雷同,在和他谈话的时候对他说道:“克雷同,你所雕塑的赛跑家、摔跤家、拳击家和格斗家的形象都很美妙,这是我所看得出来而且知道的。不过,那种对观者来说,最引人入胜,栩栩如生的神情你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当克雷同踌躇不决,不能立刻回答的时候苏格拉底又进一步问道,“是不是由于你使自己的作品酷肖生物的形象,它们才显得更加生气勃勃呢?”“肯定是这样”,克雷同回答。“是不是由你随着身体的不同姿态而产生的各部位的下垂或上举,挤拢或分开,紧张或松弛,都描绘得惟妙惟肖,才使它形态逼真,令人深信不疑呢?”“完全不错”,克雷同回答。“对于正在以身体从事某种行动的人们的感情的忠实的描绘,岂不是也会在观赏者心中产生某种满足吗?”“这至少是自然的”,克雷同回答。“这么一来,也就应该对于战斗者赫然逼人的目光加以描绘并对胜利者的喜悦的神情加以模拟了?”“那是非常必要的”,克雷同回答。“既然如此,”苏格拉底说道,“一个雕塑家就应该通过形式把内心的活动表现出来了。”[50]

11.护卫者的荣耀

统治者必须是具有才能的人。苏格拉底认为,当有人承认统治者的职责在于发号施令而被统治者的职责在于服从的时候,他就向他们说明,在一只船上,懂得业务的人是统治者,而船主和所有其他在船上的人都听命于这个懂得的人;在农业方面,农场主,在疾病方面,有病的人,在体格锻炼方面,从事锻炼的人,以及其他一切有事需要照管的人,如果他们以为自己懂得的话,都是亲自照管,如果自己不懂,他们就不仅服从那些在场而懂得的人;而且,如果懂得的人不在场,他们还会打发人去请他们,以便自己服从他们的领导,做自己当作的事。[51]城邦护卫者和辅助者虽然没有得到多少钱财,但显然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甚至比奥林匹克胜利者还要多。他们的胜利更光荣,他们受到的公众奉养更全面。他们赢得的胜利是全国的资助。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儿女都由公家供养。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由公家配给。活着为全国公民所敬重,死后受哀荣备至的葬礼。

12.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不知道自己能力的人,是不能算认识自己的。他对尤苏戴莫斯说:“但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就是认识了他自己呢?还是像那些买马的人,在没有察看过马是驯服的还是桀骜,是强壮还是软弱,是快还是慢,以及骏马和驽马之间有其他各方面的好坏情况以前,总不认为自己已经认识了所要认识的马那样,必须先察看了自己对于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力如何,才能算是认识自己呢?”“那么,岂不是很显然,人们由于认识了自己,就会获得很多的好处,而由于自我欺骗,就要遭受很多的祸患吗?因为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事对于自己合适。并且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做自己所懂得的事就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繁荣昌盛,不做自己所不懂的事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而且由于有这种自知之明,他们还能够鉴别别人,通过和别人交往,获得幸福,避免祸患。但那些不认识自己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有错误估计的人,对于别的人和别的人类事务也就会有同样的情况,他们既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自己所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所与之交往的人是怎样的人,由于他们对于这一切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就不但得不到幸福,反面要陷于祸患。但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就会在他们所做的事上获得成功,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尊敬。那些和他们有同样认识的人都乐意和他们交往;而那些在实践中失败的人则渴望得到他们的忠告唯他们马首是瞻;把自己对于良好事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并且因为这一切而爱他们胜过其他的人。但那些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人们,他们选择错误,所尝试的事尽归失败,不仅在他们事务中遭受损失和责难,而且还因此名誉扫地、遭人嘲笑、过着一种受人蔑视和揶揄的生活。”[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