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生物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生物教师立足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创设具体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探寻解决方法。生物实验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生物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活灵活现的问题情境,因而,教师应合理利用生物实验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思考,从思考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消疑解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而言,生物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生物教师立足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创设具体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探寻解决方法。

(一)依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依托生物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好奇性和生动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物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对生物体化学元素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时,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带领学生对教材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探析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元素。创设的问题可以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元素具体有哪些?生物体化学组成元素在其生物体内所占含量是否相同?其中哪些含量在生物体中所占含量最高,哪些最低?在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中,使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增强系统性掌握课堂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生物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紧扣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现如今,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逐渐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这种关系,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事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索,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生物知识,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与其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时,才有可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熟悉的真实情境获取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课堂内容,掌握生物技能。现实生活中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把握与生物知识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问题,设计相关的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探索生物知识的意识。比如,在教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个内容时,就可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植物是如何“喝水”的?树木移栽时摘除部分枝叶的原因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应用渗透原理的有哪些?将生活融入生物课堂之中,在课堂中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生物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更好地融入生物课堂之中。

(三)结合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物实验的有力支撑,通过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奇特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促使学生迅速及时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生物实验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生物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活灵活现的问题情境,因而,教师应合理利用生物实验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的实验时,就可以创设以下问题,让学生跟随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实验探究:该实验运用了哪些生物原理及实验材料?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结果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是什么?实验中如何设计实验对照组?单一变量原则如何在实验中体现?实验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将理论课堂上的零散、繁杂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带着问题做实验,不仅增强了生物实验效果,更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能力。在实验中,思维高度集中,创设的问题更易渗透到学生思维活动之中,实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课堂知识的目的。(www.xing528.com)

(四)利用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将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社会生产中形成的新课题、新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科学知识对社会热点的解决应用价值,结合社会热点,剖析生物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教授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当前社会中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探究,比如,当前全世界都在面临的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结合光合作用进行探讨;也可针对光合作用,提出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农作物及蔬菜瓜果的优质高产;还可利用光合作用与动植物的“同化”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更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在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形式,传统形式教育产生巨大改变。比如,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强大的交互性及声画结合、文图并茂的形式,使生物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出的教学课件,生动形象、灵活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尤其是对于生物课程中无法从书本中清晰看到的生物现象,可以更加逼真地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生物教学课堂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模拟出生物教学内容中无法看到、无法看清的生物现象,带领学生亲眼看到某些微小生物体的变化过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3]。例如,在讲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细胞之间是如何传导内容时,整个传导过程太过于抽象,学生对其传导过程很难深入进行理解,然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传导过程以更加直观、形象、动态动画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通过动画将在脑中加深对传导过程的记忆和理解,在观看“兴奋传导”过程的多媒体动画时,还应加入相关问题,如兴奋时如何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传导的?两个过程的不同在哪里?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进一步增强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在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教学内容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关问题,展现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利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生物课堂学习的兴趣。综上可以看出,创设情境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措施在任何环境下都适用,问题情境应依据教师的实际生物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状况而定,从而发挥出问题情境的最大价值。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新颖、独特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广大生物教师应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探寻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改变单纯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真正成为学生的鼓励者、引导者,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