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考内容中有关社会、生活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已经成为考点,新课程标准也把这些列为重点。总之,结合认知冲突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但并不是毫无秩序、杂乱无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知识时,以社会焦点问题为素材,经过合理的衔接、加工和设疑,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为高中生物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解决了创设情境的诸多难题。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知识是最贴近生活的,可以说生活是生物学科知识的基本来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直接场所。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具体生动的事实和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实和问题可以包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自身的经验常识社会热点问题、农业工业生产问题、重要的生物学史实以及能体现生物学与人类发明发现有关的资料等。高考内容中有关社会、生活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已经成为考点,新课程标准也把这些列为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生物学联系到具体生活中,用科学方法去观察、思考生活中、生产中、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和环境改善的一些经典问题,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高中生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结合认知冲突创设生活情境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主要是指他们的观念不断地遭受冲击又不断地形成新的平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学生认知的不平衡性来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到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冲动,并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更高的认知层次。

例如,教师在教授完内环境各成分之后,需要学习其理化性质,这时可以拿出一位学生的血检指标,让学生对其血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问题:①如果该学生生病了,需要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那么医生应该使用多高浓度的生理盐水呢?这个浓度和表中的Na+和Cl-的浓度相符合吗?②该学生刚刚跑完3000米,但是他的血浆中的乳酸量却不高,原因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这时向学生讲授pH值和溶液渗透压等知识,会使学生如鱼得水,轻而易举地掌握相关知识。这种通过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埋设认知冲突的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最终也会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螺旋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结合认知冲突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但并不是毫无秩序、杂乱无章。因此,教师要在不把课堂变成闹市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各种认知冲突中。但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收放自如,使课堂氛围活泼而又有秩序。另外,此类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活动较多,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因为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心情,进而会加倍努力。

(二)结合社会热点创设生活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物科学技术也是突飞猛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转基因食品、艾滋病、生物芯片、非典航空育种等,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小学生,他们并不满足于书本和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他们还会从社会活动中吸取丰富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知识时,以社会焦点问题为素材,经过合理的衔接、加工和设疑,创设生活情境。如果将这些内容融入生物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同行的还有航天员杨利伟以及河南省一百余克作物种子(主要是“彩色小麦”)。“彩色小麦”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周中普和李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经过数十年潜心钻研才培育成功的,这种小麦钙铁以及蛋白质的含量远远超过普通小麦,同时还含有普通小麦所没有的微量元素碘和硒。据李航介绍,这种三因素结合的育种方法采用的是单一射线,种子进入太空后,就会受到综合射线,甚至是人类未知射线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种子提供物理诱变的机会,产生的二代种子可以选择无数的育种材料,这样就会为优质、具有保健功能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丰富的育种基因资源。但是,这种“彩色小麦”回到地球后,是否都能产生有益变异?如果将植物带回地球种植后,发现该植物的隐形现状变成了显性现状,那么带这种显性现状的种子是否能大面积推广呢……

再如,在学习病毒时,可以禽流感、SARS、甲型H7N9流感等事件为典型素材;学习富营养化时,可以用太湖蓝藻事件为事例;学习细菌时,可以列举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为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科学的魅力,并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同时,创设的这类生活情境一般都能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作用和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合谈话或肢体语言创设生活情境(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时,要注意语言的朴实幽默、抑扬顿挫,同时辅以恰当的肢体动作,这样就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积极探索。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在前不久的运动会上,某班一位男生跑完5000千米比赛之后,直冒冷汗,脸色苍白,当场晕倒,当这位学生被送到医院后,经过检查,医生给他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液。试问:医生为什么要给他注射葡萄糖液呢?再问:静脉注射的葡萄糖液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体内细胞呢?这样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中积极探索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为高中生物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解决了创设情境的诸多难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展示大头娃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对这些图片加以解释:“这就是安徽某地劣质奶粉的受害者,从图片中的大娃娃,同学们显然可以看到这些宝宝的头都是很大的,明显是发育不良,缺乏营养,俗称“大头娃娃”。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因为劣质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太低,而人体缺乏一定量的蛋白质就会导致发育不良,可见蛋白质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富含蛋白质呢?它又有哪些作用呢?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那么蛋白质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时学生会列举生活中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也会说出蛋白质的作用,更有学生提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教师可以提出:“氨基酸又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显然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蛋白质的意义,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完美结束。

再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佳得乐饮料的广告,学生一看,都兴奋异常,教师及时提问:“广告中为什么说佳得乐解口渴,更解体渴呢?”这时学生会互相讨论,争先恐后地解释:“运动后大量出汗,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而佳得乐饮料中正好含有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补充人体运动后所需,更解体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事实上,水和无机盐统称为无机物,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师自然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在讲解水在细胞中的形式和无机盐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再回顾一下广告内容。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制造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为课堂教学添瓦增彩。

另外,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可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提供的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信息资源的可靠性的辨别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例如,白血病是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疾病,俗称“血癌”。教师可以请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白血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以及目前的治疗信息。在学生搜集信息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搜索白血病的患病率、发病机理、现在的治疗方法以及对白血病的预防措施等相关信息。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生物现象,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教学反馈,学生反映最多的还是要让课本知识多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这样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外,创设的各类生活情境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并非割裂而毫不相关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并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