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剧的概念与咏叹调的重要性

歌剧的概念与咏叹调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音乐是时间艺术,唱一首歌比朗诵这首歌的歌词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歌剧中的文学部分不能过多,以免等同于戏剧的台词。要了解歌剧,必须先了解它的整体概念。可以说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的重头戏,咏叹调集中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内心感受,是歌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在歌剧进行中,演唱咏叹调时,通常暂时停止剧情的发展。可见,歌剧咏叹调也是歌剧的精华部分。

歌剧的概念与咏叹调的重要性

歌剧是以音乐为中心要素的综合性高雅艺术,它是一门源于音乐发展而来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

戏剧的演出需要凭借剧场的空间,如背影、灯光、戏服以及表演等。与其不同的是,在歌剧中还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其表演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歌声唱出来的。歌手由合唱队伴唱,在某些歌剧中,合唱队的阵容甚至达到了整个交响乐团的规模。歌剧有两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宣叙调,类似于普通的朗诵;咏叹调,独唱的乐段。比较短小的唱段有时也称为咏叹调。每一种歌唱方式都辅有乐器伴奏。

舞台上的歌手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他们各自不同的音调而定。具体分为:男歌手由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男最高音。女歌手由低至高分为:女低音,女中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歌剧中还包含着其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部分在歌剧中还是主体,但基于其对话式的表演,故戏剧元素在歌剧中也占有较重的分量。另外视觉艺术,比如绘画,被用来展示舞台背景,对于整个表演来讲,其作用不容忽视。最后,舞蹈也经常作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演。因此,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的瓦格纳会在提到歌剧类型时称之为“音乐大合作”。

“歌剧”一词是“opera”的译名。该词源于法语复数型能“opus”(作品)。16、17世纪时的意大利称其为“favolainmusica”(音乐故事)或“drama Per musica”(音乐戏剧)等。

歌剧,是以音乐为中心要素的综合性高雅艺术。广义上说,影剧是以歌唱为中心的戏剧的总称。虽然在歌剧之中,还包含诗歌文学脚本、舞台美术等要素,但是如果没有歌唱、没有音乐,就不能成为歌剧。戏剧虽然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一种艺术,虽也包含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多种因素,但戏剧艺术的主要手段却是靠演员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而歌剧则是以能浸透人的灵魂的歌唱为主,并辅之以戏剧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因此,歌剧的台词不同于戏剧的台词,它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的,是剧中人物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不唱不足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不唱不足以表现戏剧冲突时的产物。这种“台词”本身就是一种精美的具有韵律美的诗歌。优秀的歌剧脚本,往往情愫凝炼而又强烈,富有节奏感,而且能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但由于音乐是时间艺术,唱一首歌比朗诵这首歌的歌词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歌剧中的文学部分不能过多,以免等同于戏剧的台词。

歌剧这种综合性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主性。对我们来说,歌剧艺术既陌生而又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歌剧中的人物和唱段,常与我们同在,如喜儿、韩英、刘三姐江姐卡门茶花女蝴蝶夫人等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唱腔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所以并不陌生。但由于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品种的歌剧,不仅剧目众多难以看到,而且欠缺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加上语言的障碍、审美需求的差距等原因,则又使我们感到陌生。其实,要想了解它也并不困难。我们都知道,音乐基本上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而在歌剧艺术中,既有器乐,又有声乐。器乐部分主要是管弦乐。声乐部分则囊括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各种声乐形式,同时也囊括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各种声种,细分的话还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抒情男中音、深沉男低音等。如德国的瓦格纳歌剧中的英雄人物常采用戏剧男高音。

由于歌剧中登场人物由歌唱者承担,作为歌剧演员不同于一般的独唱演员或合唱演员,不仅要能唱,而且要能演戏,两者缺一不可。歌剧演员除具有声乐艺术的功底外,必须具有一定的演技(即戏剧表演才能),用于根据戏剧情节内容的需要,以形体动作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气质,对角色进行再创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获得直接而又具体的感受,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演唱上,则要求歌剧演员拥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技巧,具备较全面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否则,将很难胜任歌剧的演出。从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哪个时代的杰出的歌剧演唱家,几乎都是他们同时代的有代表性的歌唱家。

西方歌剧演唱所使用的方法,通常为美声唱法(Bel canto)。这种唱法不仅仅是一种发声方法,实际上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流行的一种演唱风格。它在意大利产生,并随着意大利歌剧在欧洲的风行而得以传播和发展,不断科学化,并在适应不同的歌剧品种、不同歌剧风格或流派的同时,美声唱法也有所不同。可是,这种唱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或标准,却被传统地保留下来并还在继续地完善,那便是演唱中强调优美流畅,圆润悦耳,从低音到高音的连贯均匀、音准完善、元音纯净、吐字清晰等。(www.xing528.com)

要了解歌剧,必须先了解它的整体概念。

歌剧中的音乐结构,“是以剧情联结在一起的一整组音乐作品”,而且又由于时代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歌剧体裁的不同以及创作方法的不同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也就是说,歌剧音乐的设计是根据剧情而设计的,它起着配合剧情、增强舞台整体效果的作用。

在歌剧场景中,多采用宣叙调用以交代故事情节。全剧音乐都以管弦乐队伴奏。

从这样的布局可以得知:歌剧中的音乐是怎样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安排的。一般来说,歌剧音乐是以咏叹调为主,并辅之以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唱、三重唱……七重唱等)、合唱及管弦乐曲。可以说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的重头戏,咏叹调集中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内心感受,是歌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咏叹调是富有抒情性或戏剧性的大段唱腔,以复杂的转调、大幅度的力度变化、较大的曲式结构、宽广的音域等手法,造成辉煌的戏剧性高潮,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此外,咏叹调往往带有华彩性的音乐部分,用快速的音阶或分解和弦等音型式的乐节、乐句,以更充分地表达人物的强烈的心理活动,来抒发感情的最深层;又如使用颤音、滑音、先现音、顿音等,并通过人声在各个声区所具有的不同的表现力,强化人物的性格,展示与众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在歌剧进行中,演唱咏叹调时,通常暂时停止剧情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它是歌剧中最容易流传的音乐,并且可以单独作为高水准的独唱音乐会或重大声乐比赛的竞选曲目。可见,歌剧咏叹调也是歌剧的精华部分。

咏叹调(aria意)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独唱形式出现,它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着重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咏叹调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其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咏叹调具有综合审美的特征,它包含了调式、调性、节奏、旋律、伴奏织体、和声、配器、剧词、语言,等等。然而它的主要构成部分却是旋律。旋律是咏叹调的灵魂,似“红花”;伴奏音乐则起着导入、烘托、渲染和过渡的作用,似“绿叶”,两者不可分割,浑然一体。不管是旋律也好,伴奏也好,它们都始终基于歌词所提供的形象与意境来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歌词是歌剧艺术中美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宣叙调(recitative英)亦称朗诵调。宣叙调则是从戏剧出发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在歌剧中以独唱形式出现,是歌剧中带有歌唱性的对白,由自由散文节奏的乐句组成,它的旋律线呈静态,在结构的转接点上以相应的和弦予以支持,接近于朗诵,主要起着连接剧情的作用,也是发展剧情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宣叙调可分为“带伴奏的宣叙调”和“不带伴奏的宣叙调”两种。后者有时也可用简单的和弦式的伴奏。宣叙调常用于咏叹调之前,起引子作用,或与咏叹调形成对比。

“重唱”是指几个歌唱家同时演唱的一种歌唱形式。在歌剧中几乎不可或缺,成为表现歌剧中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演员按各自的声部同时进行演唱的形式,在歌剧中占重要地位,常出现在叙事或强烈矛盾的情景之中。在重唱中,每个演员根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具体事件作出不同的反应,唱词往往不同。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等各种组合,每个演唱者演唱一个声部,而又形成一个整体,可以伴有合唱,也可以没有合唱。重唱对演唱者的要求甚高,参演者必须配合默契,几个声部之间呈平衡状态,音色协调,浑然一体,而又恰当地表现几个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环境的不同心境,颇富戏剧性。演唱难度也是相当高的,它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修养和合作精神。“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曲,是剧中群众角色所唱的声乐曲,在歌剧中可起多种作用,如强调气氛,刻画环境,表现群众的思想感情。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等形式。它可以表现人民群众的意志、狂欢的人群衬托某种气氛,具有宏伟的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